對於周筆暢的印象,始終處於她參加《快樂女聲》時演唱的《殺破狼》和《解脫》重重的聲音,還有那副黑框眼鏡。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喜歡的是李宇春在舞臺上的魅力四射,所以就忽略了低調沉穩的她。
直到後來,在一家書店,竟然看到周筆暢出書了,書名叫《如果我能說了算》,以為又是明星慣常的寫真集之類,出乎意料這本書居然不是。便隨手翻翻看裡面有些故事,正好有個朋友喜歡周筆暢,且她的生日也快到了,於是就想順便買了送給她。
買回來自己看了看,裡面有兩篇懸疑故事寫得還真不錯。不過我蠻喜歡她新書的序的,怎麼說呢,就是看著挺有感覺的。而且也能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她的人生態度。也許她真的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有感受永久地保留下來吧
她在書中說:機緣巧合,我重遊美國西部,再次行走一號公路。
一邊碧波萬頃,一邊山巒疊嶂。我想起自己曾在這條路上自駕的時光,獨自一人開車、吃飯、加油、拍照和放鬆。
我在坎布裡亞的一家小店買過一件印第安外套,純羊毛編織,穿起來很拉風,厚重又實用;海獅灘上的海獅們,永遠在大方晾曬自己的肥肚皮,坦然自在;偶然經過一處沒有人的海灘,懸崖上不知名的多肉植物,生長得肆意快活……充滿回憶的旅途,我能記起細枝末節的瑣事。
那時心情帶著一種冒險的快樂,搞定路上的一切狀況,似乎都是在累積自信的資本,也回歸到了生活的本質。
我很珍惜過去的時光,也為執著自我而著迷不已。
無論是高峰低谷,無論是用哪種情緒度過;那些走過的路和遇到的困境,那些妙不可言的緣分和措手不及的幸運;不在乎是自願還是無奈。
實在在很難想像,這樣的文字出自一位歌手之手,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明星書,你在書裡找不到筆筆的童年、家庭、磨難、奮鬥、八卦……但是你能找到真正的筆筆,看到她的內心。
為此我特意去聽她的歌,而我平常聽得最多的是粵語歌,我便找到了她的《花樽與花》,還有《娃娃》。有趣的是前者是林夕填詞詞,後者是他的徒弟林若寧填詞,可這一次我偏偏更喜歡《娃娃》。
《娃娃》是周筆暢的第2首粵語歌曲。收錄在其第4張個人專輯《時間》裡面。此歌以環保為切入點,卻擁有著多種理解層面,周筆暢在《娃娃》當中也使出真假音轉化的"必殺技",超越自身年齡的大氣演繹,完全撐起了其中蘊含的大悲大愛的氣質,這一份悲天憫人的情懷讓她聲情並茂的演唱催人淚下。
或許通過這首歌便能片面地了解,為什麼周筆暢能寫出《如果我能說了算》這樣的書了。因為他豐富的感情,細膩的心思,悲憫的善良,大愛的情懷,這些都支撐著她越走越遠。
無論是生命裡讓人成長的瞬間,還是臆想世界裡亦真亦幻的片段,無論是有關愛的種種疑問、旅途中遇到的風景,還是每一個朝著夢想前進的腳步,總有一些嵌入生命的記憶,讓人生熠熠發光。
而周筆暢,在偶然間成為了我灰暗人生裡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