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出世和入世之間的龍泉寺已經第N次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這一次是因為機器人。
「你們也是為了賢二來的?」諮詢處的一名義工說,「賢二今天不在家,它又雲遊去了。」
賢二是龍泉寺的智能機器僧,由於一篇閱讀量超過100000+的微信文章,它成了新晉網紅。這個機器人不僅外表呆萌,與人對話時也妙語連珠,如果你問它「我老婆脾氣暴躁怎麼辦」,它會反覆調戲道:「只好跟她過下去咯,我又不能勸你離婚。」它還有句口頭禪:「我去問問我師父。」
想見到賢二不容易,它的檔期很滿,自從2015年10月在廣州動漫節首次亮相,賢二經常被帶下山參加各種大會,比如世界機器人大會和廈門國際佛事展。
呆萌的賢二機器僧。
北京康力優藍公司是賢二機器僧的創造者之一,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是名為「小優」的早教機器人,目前已經出到了第三代。賢二機器僧就是以「小優」為本體設計的。此外,另有6家公司參與了賢二的外形、語音識別、微信對話等開發工作。
如果你剛好碰到賢二在家,你會看到這個身高60釐米左右的機器人站在動漫組房間的大理石檯面上,望著進門的遊客,只是它胸前的屏幕是黑的—賢二目前還不對遊客開放。但你能通過賢二的微信公眾號與它對話,功能類似於微軟的聊天機器人小冰。
「簡單講,賢二現在還很初級,不夠智能。」李碧浩從朋友那裡聽說了機器僧賢二。4月13日,他專程從上海趕到北京,想親眼看一看賢二。他是上海復通智能公司的合伙人,這家公司試圖和龍泉寺合作,參與開發二代機器僧,「提升它的知識庫和輸入輸出交互方式」。
更多的人是看到朋友圈熱傳的帖子才來到龍泉寺。不久前,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發布了一篇標題有點聳動的文章《北京龍泉寺:最強科研組織!掃地僧點化微信之父,清華北大學子排隊出家》,發布的當天點擊量就破了百萬。
龍泉寺裡有很多地方在施工,這家遠郊的寺廟一直在做基礎建設工作。
「一般人看到的是反差,寺廟裡的人在玩技術,這麼多高材生進了寺廟,有很多很強烈的反差在裡面,所以比較火。」酷玩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蛋蛋姐(化名)花了兩天時間搜集資料並寫出了這篇文章,截至4月14日晚,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達280萬。
龍泉寺因為地處高校雲集的海澱區,吸引了一大批高學歷僧侶。
撇開各種反差帶來的網絡話題性,人們對真正的龍泉寺還沒有太多的關注。哪怕已經成為朋友圈刷屏的主角,龍泉寺自己的公眾號「龍泉動漫」的閱讀量仍舊「穩定」地保持在4000左右。
這不是龍泉寺第一次遭遇外界熱鬧而短暫的議論。它曾經因為聚集了清華大學博士、北航教授、中科院博士而被冠以「高知僧團」的名目,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會因為新的技術成果或者是寺內僧人下山參加網際網路論壇而成為人們的話題。
所有的議論源於龍泉寺與人們傳統印象裡寺廟的種種不同—院子裡提著「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布袋走過的僧侶,在教學樓內,分布著信息中心、工程部、多語種翻譯、項目處等辦公室,裡面是正在工作的義工。如果忘記自己正身處寺院,眼前的場景跟普通的寫字樓沒什麼區別。
動漫組的牆上貼著賢二的各種動漫形象。
龍泉寺還有許多線上宣傳平臺。住持學誠法師是博客、微博最早的一批用戶。他在2006年開通了博客,2009年陸續開通了中、英、韓、德、西班牙等12個語種的微博,現在微博的粉絲總量超過了40萬。每天早晨5點左右,學誠法師會固定在微博上回答網友的提問。
夏日夜晚,龍泉寺的法師們在帶有蚊帳的墊子上打坐。
2008年龍泉寺的官網「龍泉之聲」正式上線。也是這一年,門曉輝在學誠法師的博客上報名,成為技術組的一名義工,他認為,「寺院就像一個大一點的單位,需要有管理制度來協調各個部門,但跟公司的制度和營銷好像還不太一樣,這些平臺只是方便大家交流。」
以各種形式活躍在網絡上的龍泉寺,通過影響力得到的最直觀回報是義工的加入。上千名類似門曉輝這樣的義工分布在龍泉寺的各個組織裡,他們沒有固定工作時間,根據各自的特長和興趣參與不同的項目。
賢二的動漫原型創造者賢帆法師與賢二機器僧互動。
「陸陸續續來參觀的人多了,專業人士也越來越多。」學誠法師說。被稱為「最強科研團」的龍泉寺信息中心(技術組)是最先被壯大的組織,它成立最初是為了處理掛單,也就是寺廟登記入住系統。後續的App、經書資料庫、論壇等工具和平臺的開發,更多地是為了讓寺廟裡已有的法師和義工互相交流。
至於龍泉寺自發對外傳播的功能,更多地被放在動漫組裡。做動漫的想法源於學誠法師發現寺內有僧人在本子上記著自己平時的開示,於是讓畢業於中央美院的另一位法師對此進行藝術加工,他們不僅畫出了漫畫中的師父,也創造出「賢二」的形象。
動漫組義工大都零基礎,到龍泉寺之後才接觸動漫製作。
至於龍泉寺自發對外傳播的功能,更多地被放在動漫組裡。做動漫的想法源於學誠法師發現寺內有僧人在本子上記著自己平時的開示,於是讓畢業於中央美院的另一位法師對此予以藝術加工,他們不僅畫出了漫畫中的師父,也創造出「賢二」的形象。
龍泉寺還在微信公眾號上每天更新一篇原創的佛教說理漫畫,每年推出一部20分鐘的短片。動漫組辦公室的白板上,詳細寫著2016年的工作計劃,分為水墨動畫、輕黏土動畫、定格動畫等8部分。
學誠法師對此的解釋有自己一套有趣的語言體系。他認為寺廟做動漫,做賢二,做公眾號都是以現代人接受得了的方式傳播佛法為初衷,賢二被帶到各處參會,也是「四處雲遊」。
龍泉寺每年六一前後推出一部以賢二為主角的20分鐘短片。
但除了驚嘆和稱讚,因為過於貼近網際網路,龍泉寺也招來不少非議。其實,在圍繞著龍泉寺的爭議之外,借網際網路技術包裝的寺廟並不止它一家。
2015年,一場網際網路+智慧寺院的論壇在無錫開原寺舉行,高僧、技術公司、學者湊在一起,討論怎麼發展智慧寺院。開原寺從2006年就開始建設寺院信息化系統,對寺廟的人、財、物、信息等實行數位化管理。福建銅缽巖寺的信息化應用雲平臺也在2011年投入使用。2015年4月,廣東東華禪寺向拋出了「我佛要你」的橄欖枝,招募8類網際網路相關職位,運用了HTML 5技術的文案5天內被點擊100萬次,共收到4000多份簡歷。
廣東東華禪寺去年發表在線上的一類招聘海報。
「與時代同步前行,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延參法師告訴《第一財經周刊》。「運用技術塑造形象只是一種技術應用,能為大眾提供更多的學習方便,也的確是善事一樁。」自2012年因一句「繩命,是入刺的井猜」而走紅,「萌萌噠」延參法師在新浪微博上已經擁有4000多萬粉絲。
在日本,寺廟還走出了一條更世俗化的道路。東京都目黑區的常圓寺每周六舉辦寺廟瑜伽,開辦4年已有近400人報名體驗。富山縣的善巧寺則常舉辦誦經live,為了吸引年輕人,還會給經文編曲。
無論如何,宗教和寺廟經過網際網路的加持,呈現出的一種反差萌使其迅速得到了關注和傳播,這也許正是學誠法師們的目的所在。但網際網路傳播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不可控性,以及它和屬於宗教應有之義的莊嚴感之間存在著一種天然矛盾—大師們看來還需要想更多辦法啊。
註:本文圖片來自龍泉視界、東華禪寺微信號,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通過後臺與我們聯繫。
王家源
這張出道皂片作者選了兩天#名副其實的天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