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我們能成為疫後首家落地武漢的『世界500強』。我們對武漢持續發展充滿信心,為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感到鼓舞,將在中國持續創新,滿足本地客戶需求。」
霍尼韋爾新興市場總部及創新中心揭牌儀式。記者高勇 攝
5月19日,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在漢揭牌,該公司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在視頻致詞中表示。
這是2020年第一家在武漢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距2019年11月該公司與武漢接觸,只過了不到200天時間。
霍尼韋爾始創於1885年,業務領域涵蓋航空、樓宇和工業控制技術,特性材料,物聯網等,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在中國30多個城市擁有50多家獨資和合資企業,其中20多家工廠,員工1.1萬名。
2019年11月,在「進博會」上,雙方發生接觸。2020年1月21日,在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前夕,雙方籤訂了投資協議。
「我們堅持相信,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可以很快戰勝疫情。今天的情況,證明了我們是正確的,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武漢發展的信心。」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表示。
在疫情中,霍尼韋爾向武漢捐贈了50多萬個口罩,向湖北50家醫院捐贈3000臺空氣淨化器、向雷神山醫院捐贈一系列消防安防系統。在最危急的時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張宇峰表示,經歷疫情的考驗,不論是國內外投資者,都會對武漢另眼相看,在今後的數年中,武漢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3月20日,在一個員工都不在漢的情況下,通過遠程辦理,霍尼韋爾在光谷成功註冊獨立法人實體公司——霍盛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經有六七個項目在開展中,比如幫助武漢學校營造更為健康的環境、智能化升級改造武漢醫院等。
據悉,新成立的新興市場總部,業務主要涉及智能建築科技、特性材料和技術、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等。(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康鵬 李佳 通訊員張珊妮)
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
將繼續在中國成長,與中國合作,在中國創新
「很高興,霍尼韋爾能成為疫情之後第一家在武漢設立全資子公司的世界500強企業。」
5月19日,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揭牌儀式上,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沈達理(Shane Tedjarati)通過遠程視頻表示。
霍尼韋爾高增長地區總裁、全球副總裁沈達理視頻致辭。記者高勇 攝
他曾在中國生活20餘年,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還能引用中國古代經典《荀子》中的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中國是霍尼韋爾在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沈達理表示,在中國發展新興市場業務,在湖北省和武漢市擴大業務運營,體現了霍尼韋爾公司在中國持續發展的信心,將推動合作創新,開發新技術,以滿足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沈達理表示,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和堅強的人民,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新冠疫情後體現的尤為明顯。
「霍尼韋爾有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倍感自豪。我們將繼續在中國成長,與中國合作,在中國創新。我們將秉承企業公民責任,倡導中美合作,深化兩國經貿關係。」他說。(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珊妮)
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致辭。記者高勇 攝
專訪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
我們選擇武漢,是正確的!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抗疫中付出了重大犧牲和艱巨努力,如今浴火重生,踏上了新的歷史徵程。」
5月19日,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張宇峰在接受《長江日報》等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霍尼韋爾希望能夠以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的設立為契機,和武漢攜手並肩,共同推動武漢再度崛起。
記者:為何要設立新興市場總部?
張宇峰:霍尼韋爾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資企業之一,在華深耕超過40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是中美在經濟、貿易、產業等領域深化合作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2003年,霍尼韋爾把亞太總部和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在這16年當中,營業額從不到4億美金,發展到超過30億美金。
但在過去的3年中,我們感覺到,增長的勢頭不如之前強勁。這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如世界經濟放緩、本地競爭加劇等。
於是,我們想要設立一個新興市場總部,在新的架構下,加快創新。這個地方要離沿海遠一些,因為我們之前十幾年,布局主要在沿海城市。最終,在50多個城市的比選中,我們選擇了武漢。
記者:為什麼選擇武漢?
張宇峰:這裡有幾個方面,第一是看交通便利性,武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二要有客戶群,有發散效應。武漢有超過1000萬人,2個小時車程內,還有很龐大的消費群體;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武漢的投資環境、創新氛圍,和人才資源,這是武漢最終勝出的關鍵原因。
記者:籤約之後,武漢就關閉離漢通道了,當時有沒有動搖過?
張宇峰:說完全沒有搖擺,那不是真話。1月底、2月初的時候,疫情相當的嚴重,國內國際上有很多聲音,大家都在思考,到底武漢要多久,才可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最終,我們堅持相信武漢。在疫情中,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捐贈口罩等。今天來看,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記者:如何看待未來武漢的發展前景?
張宇峰:危機,危機,危後面就是機。現在來看,武漢已經渡過了危難,後面看到了機會。
作為來漢投資的「先行者」,我們認為,在今後的數月,乃至數年中,武漢面臨新的發展機會。
抗擊疫情的成功,無論企業家、投資者,都會對武漢另眼相看,增加投入,回報在疫情中付出巨大代價的武漢人民。
此外,疫情過後,各方面的機會都會湧現出來。有更多新的概念,比如健康。我們的智能建築,以前更多的是考慮安全、環保、節能,疫情之後,把健康也放進去了。
我們正在與本地政府對接,在武漢,很快就會有新的項目出來,比如醫院的改造,健康學校的打造,讓老師、孩子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我們的第一批20所學校的項目在西安,這個月就要改造完了。
記者:新興市場總部未來主要做些什麼業務?
張宇峰:這次疫情後,大家看到,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發出的能量和帶來的商機不可估量。我們將尋找更多合作夥伴,在數字經濟上有更長足的發展,有更多的投資。
目前,我們正在與教育、衛健部門合作,尋找機會,推進醫院、學校的健康化改造。
在疫情中,我們看到,醫生護士的工作環境,以及病人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主要原因是不能開空調,一開就會交叉感染。這樣不但寒冷,而且空氣十分汙濁。現在,我們開發了新的系統,使病房之間可以分開,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很快把病房變成負壓環境。同時,把醫護工作區、病房區、傳染病區分開,對空氣中的病菌,採用紫外線、吸附的辦法進行消毒,並開展實時監測。學校的改造要更簡單一些,包括布管、分流、除菌等。
目前,我們已經有六七個項目在武漢開展,有的已經形成銷售,有的還在研發。
目前,中國市場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比我們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激烈得多。國內競爭者在快速進步。我們要將新興市場做得更加敏捷,從想法到市場的時間,要從18-24個月,縮短至6個月以內。我們也希望在武漢形成試點,未來在全球複製。(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