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大家喜愛的配音演員邊江最近碰到了大麻煩。無數網友對他進行網絡暴力,並且聯繫他所在的公司,提出撤換他,否則發起罷買罷聽罷看行動。其原因是他在10月5日為演員和歌手肖戰送上了生日祝福。
在這部分的網友眼中,誰敢和肖戰走近,就是他們的敵人,所以邊江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僅隔一天,頂不住這一壓力的邊江刪除了生日祝福,並且在社交媒體表示:致歉,並表示自己將專注於本職工作。言下之意,有退出社交媒體的含義。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這場抵制肖戰的運動好像勝利了,因為支持他的人(如果說生日祝福就是支持的話)也不得不站出來道歉了。
當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一個人因為替另一個送上生日祝福,就要被網暴,也太荒謬了。
然而,這一事件如果進行一定反思,會發現其悲劇遠不止這一句道歉那麼簡單。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重悲劇:
我有看到這些反對邊江的人,提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邊江及其女友,曾經也被肖戰粉絲網絡暴力過。
所以他們認為:既然如此,為何邊江還要向肖戰發出祝福?
我倒是覺得他們會提出這樣的質疑,才讓我覺得非常詫異。
先澄清一下,我不清楚這裡面的人物關係,我就當上述所述真實發生過,來做一定分析。
兩方有矛盾衝突一般有三種結果:
1、持續升高衝突,然後一輩子都在衝突過程中度過。
2、放下衝突,彼此各安天命。你過你的,我過我的。
3、化解衝突,彼此握手言和,甚至可以繼續發展、升華關係。
所以,邊江即便和肖戰有過過節,妨礙他們後來化解衝突嗎?妨礙他們化解衝突後,繼續做朋友嗎?
很遺憾的是,按頭邊江道歉的人,似乎腦海中只有第一種結果(好一點,也最多到第二種),他們看不到其實可能會有第三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這是讓我感到非常遺憾的。
仔細想來,這場針對肖戰的運動,已經持續這麼久了,目前還沒有降溫的趨勢,連他過個生日,也要「殃及池魚」,由此可見,放大到整個事件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你們就沒有想過第二種、第三種的可能性?
我進一步揣測,是否這些人的現實生活中,只要一旦和別人有衝突,那都是一輩子的衝突呢?
邊江(之前有過節)如果屬實的話,我覺得他恰恰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思路。
說起來,有矛盾衝突更大的人,其實是邊江。連他都能握手言和,可以在肖戰生日的時候,大方送出祝福,又何況其他人呢?
你跟他的矛盾有這麼深嗎?
令人遺憾的是,在邊江事件中,我沒有看到有任何一個人提出這點,相反「邊江跟肖戰方有過節,現在還給他送生日祝福,是一種背叛」好像成為了被許多人接受的邏輯。
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事實上,世間大多數的矛盾衝突之所以持續不斷,無論是人際關係之間,還是國家關係之間,都是看不到還有第二、第三種可能性的存在。
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唯一的結果是:魚死網破。
反對邊江的人討厭什麼樣的人?
我認為討厭肖戰事件起因的發起者。我理解中的肖戰事件起因是,有人創作了在一些人看來帶有侮辱肖戰人格形象的文學作品,然後被肖戰的某些粉絲舉報了。
姑且認為這就是事實本身,不對其進行爭議的話,進一步分析會發現,這一舉動的主要問題是:
越俎代庖。一個人有沒有感受到自己被侮辱,本身是該由當事人自己做決定的。在這一事件中,應該把舉報與否的權力還給他,粉絲不應該太積極,代替他做這件事。
用毀滅性的方法對待他人。我反對你,所以我就要消滅你(讓你的網站不能被瀏覽到)。
我認為,當初有很多支持這些人的人,對這兩點是深以為然的。我個人的看法也是如此:排除這部作品是否真的「不雅」,這兩點確實是不宜的,確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然而,很遺憾的是,在邊江事件中,這些站在肖戰對立面的人,卻用一樣的邏輯對待邊江:
越俎代庖——他們認為邊江被網絡暴力過,所以應該和肖戰劃清界限。拜託,他是他,你是你,你憑什麼替他選邊站?他憑什麼不能選擇我之前提的第二種,甚至第三種做法?你以為每個人都跟你一樣,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嘛?
用毀滅性的方法對待他——他跟你站在不同的位置,你就要毀滅他:網絡攻擊個人,不讓其正常工作。
而且我認為這是變本加厲的,因為不管怎麼說,邊江並不是肇事者,而且一個網站沒有了,完全可以找另一個地方再寫,你們現在要的卻是毀掉一個人的生活。
如果從「報復」的角度說,已經持續8個月的這場「報復」肖戰方的運動,已經遠遠足矣,現在所做的,就好像你打我一拳,我就要千百倍的打你一般,已經失去了尺度上的正當性,不存在「防衛正當」,早就變成「故意犯罪」了。
現在還在樂此不疲的報復的人,我也不認為真的是文學創作者、文學愛好者。
因為接受過文學薰陶的人,應該是崇尚真善美的,做不出這種下作的事情。
這些做法讓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是因為當初反對肖戰粉絲的行為站出來的人呢?
還是本來就另有目的呢?
我跟邊江的年齡相差不大,我能理解他這個年齡段的人會用道歉的方法,選擇儘快終止這件事,是最快「止血」的做法。
很顯然,這些反對者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不「示弱」的話,就會陷入到長期鬥爭之中。當然,他跟肖戰的關係恐怕也沒那麼好,好到值得他為了一句「生日快樂」,嚴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看到這一幕,還是覺得挺悲哀的。
最近上映的電影《姜子牙》讓許多人記住了一句話「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這句話聽上去還蠻大氣的,不過我覺得這句話本來就有問題。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蒼生可言,所謂的「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無非是用犧牲一個人的方式,換取表面的和平而已。
這也就是為何姜子牙後來發現,世界也沒有什麼變好,反而還是一塌糊塗的原因。
反過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那個被犧牲的「一人」。你怎麼你那麼自信,你可以成為那個「蒼生」呀?
然而,可悲的是,電影中,只有姜子牙一個人站出來,願意「救一人」,而現實中,邊江送個生日祝福被人當做「救肖戰」(雖然在我看來,也談不上這點),而他很現實的選擇了「救蒼生」——試圖通過放棄肖戰,換取表面的和平。
我認為,這恰恰是肖戰事件發展到現在的核心之一:
反對肖戰的人主要的訴求就是:放棄肖戰,這樣一切都「太平」了。
而依然站在肖戰身邊的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
如果依然站在肖戰身邊的人也都放棄了,我想也就沒有這些紛爭了。之所以現在如此多的人針對「肖戰粉絲」,恰恰是因為他們選擇站在肖戰身邊,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有那麼多的「錯誤」,而是因為他們「選錯邊」了。
比如,昨天同時上熱搜的「川美」事件,一群網絡大V「蓋章」認證是「肖戰粉絲」在國慶期間擾民、破壞川美學院的塗鴉牆,可是經過官方媒體去實地調查,發現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沒有人被影響到,塗鴉也是被允許的——這就是現代版的「莫須有」,因為你是「肖戰粉絲」,所以你就是有問題,究其原因無他,就是你們要繼續支持他。
當然,繼續站在肖戰身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邊江的經歷讓想到了《沉默的真相》。
我覺得這個劇名比原作《長夜難明》要好。
首先,真相往往是沉默的,對大眾來說,需要知道你一開始掌握的信息,可能就是錯誤的。
其次,其實很多人本來就知道真相,但是他們(不得不)選擇沉默。
因為你不能說出真相,如果想說的話,就要付出代價:
比如:
侯貴平要說出來,把你弄死。
江陽要說出來,把你關到監獄。
老朱要說出來,把你降職。
我有個同事看完這部劇後,談了自己的觀後感:要閉嘴,否則沒有好下場。
這個觀後感挺「黑暗」的。你大概會想,現實生活那會這樣啊。但看看邊江,又怎麼不能讓人慨嘆,這弄不好說出了真相呢?
說起來,邊江都談不上支持肖戰,只是送一個祝福而已,卻被人如此威脅,這和姜子牙被貶下凡間,江陽被關進監獄這樣的恐懼感,有何區別呢?
若干年前,網際網路討論話題,至少大家都能接受這點: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跟我有不同觀點的權利。
然而,現在的情況變成:
我不允許你有其他觀點,如果你有,我就要懲罰你,弄死你。
這種狀態我覺得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默許這種狀態繼續下去,我認為整個社會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你要麼像邊江那樣早早俯首稱臣,要麼「成為下一個肖戰」,整個社會會被這股暴力的聲音所裹挾,甚至被其統治。
我看到長期反對肖戰的編劇汪海林,這次也看不過去了,發聲表達對因為送個祝福就被網暴和威脅的邊江的支持。汪海林和我們這一代30+以上的人,都對「紅衛兵」式的「抄家滅族」印象深刻——針對邊江的這些具體做法,我認為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抄家滅族」。所以即便我們站在不同立場看問題,在防止類似的現象死灰復燃這點上,我認為我們是能找到共同點的。
當然,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邊江的選擇,不要責怪他。
每個人的處境不同。
比如,我之所以能夠發聲,是因為我的處境比他好多了:
一來,我不是肖戰的粉絲,說話可以客觀一點。
二來,我認為自己經過多年教育,包括我自己創作過的文學、讀過的文學作品,絕對不亞於那些站在肖戰事件對立面的人。我認為他們的做法,有失一個文學愛好者身份,所以站出來給他們看看一個讀過書的人應該怎麼樣進行討論。
三來,作為一個一直推動LGBT在國內獲得大眾認同的心理工作者,我對這一話題的了解和貢獻,不會亞於他們。我認為有責任讓大家看到正常的LGBT科普工作者是什麼樣的。
四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寫這些東西,對我的損失不大。當然,我每發一篇此類文章,確實也會受到一些網絡惡評(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可以自我調節這點,選擇無視就好),公眾號等平臺平均一篇文章要掉50個粉絲左右,要承受一些損失,而如果寫其他的文章至少可以增加20-30個粉絲。但是,也基本上就到此為止了。這和邊江基本上要被「社會性死亡」式的威脅有著天差地別。
這種負面影響,可以承受。比起這點損失,我認為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站出來發聲,更重要。而且我很自信一點,我認為這些想法被更多人看到後,若干年後,這些丟失的粉絲遲早是會回來的。
我始終相信,邪不勝正,人性本善——就像本文最初提到的,人與人之間是可以通過對話溝通,最後達成和解的。
我希望我的這些文字,能夠成為中和劑,讓更多人有所思考。
最後說一下。
這件事發展到今天,我相信大部分沉默的人也看清楚了,整個事件跟肖戰本人沒關係,他的粉絲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那些幕後操控這件事情的人,以及到現在還在執迷不悟、通過暴力和威脅綁架輿論的人,他們的存在才是這個社會的毒瘤。
我們這個社會,如果不能跟他們這些人劃清界限,那麼邊江事件的三重悲劇,將不斷發生,總有一天邊江今天的遭遇也會落到你的頭上。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事不關己,就袖手旁觀了。如果繼續下去,你的生活中是不太會出現江陽的,只有把社會風氣搞好,我們才不會成為下一個侯貴平,才不會有下一個邊江、下一個肖戰。這就是我反覆談及這件事的根本原因。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coffeepr@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