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2020-12-24 小高先生的愛

相信大家對於李世民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帝王都不算陌生,不管是史書記載還是後世的影視作品,關於他的故事都不少。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

他的文治武功,自古便為人津津樂道,頌揚備至,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被異族稱為「天可汗」。對於他為帝後的作為,我們幾乎挑不出很大的問題,但他在爭奪帝位時,殺兄娶嫂這件事,卻一直備受後人詬病,可以說這是李世民一生的汙點,到死都沒有被世人原諒。

公元617年7月,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由於當時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等起義軍激戰方酣,隋煬帝又遠在揚州,關內的隋軍力量薄弱,各方勢力均無暇西顧。李氏父子看準機會,起兵後集齊大軍直接殺向長安,一路高歌猛進,僅4個月就攻入了長安,擁立了12歲的楊侑為隋恭帝,以平叛的名義發兵,徵戰天下。

618年農曆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5月隋恭帝禪位於李淵。自此,李淵建立的大唐帝國,定都長安,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建成為太子。

此後幾年中,李淵坐鎮長安,李世民則帶領大軍四處徵戰。先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再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接著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最後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平定了天下。

在這個徵戰過程中,李世民展露了非常卓越的軍事才能,居功至偉。天下安定後,勢力強大的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太子黨漸成水火之態。而高祖李淵可能出於對李世民的愧疚,對於兩個黨派之間的鬥爭竟持默認態度,由著他們爭雄,似乎想給他們自己決出勝利者來。

李淵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讓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加上李世民麾下謀士、猛將諸多,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隱隱要壓李建成一頭,長此下去,恐怕太子之位將不保。於是,他與齊王李元吉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李世民。此後兩人不斷在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誣告他要密謀造反,甚至還在酒裡下毒,意圖毒殺李世民,兩派人的鬥爭迅速升溫,在朝中相互攻訐,都想讓自己支持的人能最終繼承大位。

公元626年,李建成借突厥來犯之機,推薦李元吉領兵出戰,意圖剝奪李世民的兵權,並且密謀想在出徵踐行之日,於昆明池設下伏兵擊殺秦王。這個消息被秦王府密碟王晊得知,告知了李世民,勸他早做準備。

李世民為了保命,與麾下眾多心腹商議後決定先發制人,於626年7月2日發動了「玄武門」政變。當天,李世民和10位心腹手下共同帶兵進宮面聖,並在玄武門上安排了伏兵,待不明就裡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前來時,驟然發動兵變,先是李世民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後李元吉被尉遲恭所殺。緊接著,李世民帶兵入宮,讓尉遲恭去給李淵擔當警衛,他則勸降了宿衛軍,頂住了太子黨軍隊的進攻,一起控制了大局。

事後,李淵在眾大臣的勸誡下,改立了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且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李世民登基後,宣布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死是因為結黨叛亂,意圖謀權篡位。為了斬草除根,太宗皇帝下令將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男丁盡數殺害,並且從宗族上將他們除名。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沒入宮中,成為李世民的後宮組成部分,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後來被太宗皇帝納為了妾仕。

至於說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這樣做,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是逼不得已而為之,完全出於自保的目的。在晉陽起兵前,李淵曾答應成就大業後,會封李世民為太子,可是李淵失信了,把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李世民當時沒有表現不滿,依然勤勤懇懇地帶兵平定天下。但是金子的光芒是擋不住,李世民的雄才偉略讓太子黨如針芒在背,欲除之而後快。於是才有了李建成與李元吉聯合陷害李世民,並且屢次想下手殺害李世民,最後一次更是藉機剝奪了秦王府的兵權,還準備設伏擊殺李世民。

太宗是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發動政變,擊殺了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事後這也成了他一生的夢魘,需要尉遲恭和秦叔寶兩人做門神才能入睡。

他娶楊氏為妾這件事,很多人認為是太宗「好色」。其實不然,這個楊氏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隋朝楊雄血脈,雖然隋煬帝一脈滅亡了,但是其宗族勢力仍然不可小窺。李世民的皇位得來不正,急需各方面的支持以穩定局勢,楊氏就成了不錯的選擇,以背負一個好色的名聲,換來了楊氏一族的支持,何樂不為?其他的女眷被納入後宮,也許是太宗不忍再大開殺戒,讓他們有個生活的地方才如此做的吧?畢竟這些女眷都是罪臣家屬,太宗不處理他們,放在外面的話,也多的是人打著揣摩太宗心意的旗子,去為難她們。

對於李淵的處置,太宗皇帝算得上是比較仁義的。在李淵退位當上太上皇后,前期還一直居住在太極宮,後來才搬到了大安宮,並在此生活了9年。雖然兩父子翻臉了,但是李世民對於李淵還是很優待的,除了沒給他權力以外,其他的一應需求都滿足了他,還幫他網羅了眾多美女給他解悶,出席盛大宴會也邀請他一起去參加。李淵無奈之下,也沉浸在了醉生夢死的生活中,日日作樂,9年時間為李世民添了30多個弟弟妹妹。

事實上,對於如何處置李淵一事,李世民的心腹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大部分人勸說李世民做得徹底些,以絕後患,只有少部分人同意讓李淵做太上皇。最後,太宗皇帝還是下不去手,選擇了給父親安享晚年。

其一:李淵畢竟是李世民的親生父親,這要非常大的決心才能下得去手,況且他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已經讓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經常半夜被噩夢驚醒。如果再殺李淵的話,他將承受更大的心裡壓力,很容易徹底變成一個暴戾的昏君。再說李淵其實一直都對他很好的,除了在立太子一事上對不起他外,其他都不差,甚至為了補償他,還給他開府建牙,招賢納士的權力。所以他保持了心中最後的一點良善,沒下令殺父親。

其二:其實李淵並不是一個野心很大之人:晉陽起兵是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勸說的;打天下的是李世民;平亂的是諸多大臣將軍;他是被眾人捧上帝位的,當上皇帝後又長期坐鎮長安享樂,都沒徵戰過。他曾跟裴寂說:你管理政務,我為太上皇,逍遙一代,豈不快哉?這可以看出他已經沒有雄心壯志了。

他一入長安就把隋煬帝的後宮整個給端了,500多妃子照單全收,迫不及待地開始享樂。其次他在政事上也沒有表現出很強的能力,只能說是守成之君。李世民一路帶兵徵戰,唐軍大半都是支持他的,實力雄厚,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再也沒人能對他形成威脅,李淵也不行。既然李淵都不能威脅到他了,為什麼還要痛下殺手呢?

其三:李世民需要李淵活著。太宗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以給他們安上一個謀權篡位的罪名,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但是殺了李淵的話,他自己就會變成不忠不孝的小人,殺父奪位的名聲可能會令天下人對他所不齒,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名臣也不會效忠於他,甚至會讓有心人以此為名,起兵反抗他,令得剛剛平穩的天下從新陷入戰亂中。縱觀歷史,殺父奪位的皇帝,都不會有好下場,隋煬帝就是一個好例子。所以,只要是李世民不是太瘋狂,應該都不會殺一個對他已經沒有了威脅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他父親。

李淵活著,對李世民快速穩定朝局,化解各派之間的矛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世民是一位有著雄心壯志的帝王,他留下李淵不殺,有著很多的理由。但是,我想他心裡未嘗沒有爭強好勝之意,要讓李淵看看他是如何帶領大唐走向輝煌的,讓李淵知道,選擇他是沒有錯的。可能這也是太宗皇帝如此努力勤政的原因之一吧!他最終也達成了心中所想,開創了大唐的貞觀之治,讓大唐走向了盛世,也向李淵證明了他的選擇沒有錯。他李世民是註定要成為明君的人。

相關焦點

  • 在線聽歷史 李世民殺兄娶嫂奪位,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李世民生平有幾件可圈可點的事情。第一件:義聚瓦崗眾英傑。第二件:幫助李淵打下大唐江山。第三件:玄武門事變,殺兄娶嫂。第四件:和諫臣魏徵的故事。第五件:父子共享美人武則天。在李世民的一生中,可謂是經典。一方面展示了他在治理國家的豐功偉績,但在私人生活上卻是一點也不檢點,和兄弟爭女人,甚至和自己的兒子搶女人,可謂色到了極致。但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玄武門事變。
  • 李世民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老爹李淵,不能殺、也不敢殺
    李世民霸佔弟媳的做法也一直被後人所詬病,也有人說李家本來就有少數民族的血統(李世民奶奶是孤獨氏),這樣的事情很正常。李世民雖然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兄弟,霸佔了弟媳,但是對於李淵,李世民卻沒有為難自己的老子。那麼李世民敢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直接把李淵殺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李淵很配合,李世民沒有必要殺了父親。
  • 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淵為什麼要殺了他?
    在單田芳老師的這部經典評書裡面,竇建德就是李世民的舅舅。由於單田芳老師評書講得實在是太好了,我小時候就一直認為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當時我就一直在想啊:「娘親舅大,李世民怎麼可以打舅舅呢?李淵和竇建德是親戚,李淵為什麼一定要殺竇建德呢?」
  • 李淵請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提起此人名字後,李世民:一個不留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底細,也騎馬入朝奔向玄武門,兩人臨湖殿一直到才察覺到了變化,但為時已晚了。 李世民的武功不是他們二人能比的,僅僅用一張弓便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當場射殺,隨後李世民的兵馬又控制了皇宮,李淵失去了權力,這才後悔沒有早日制衡李世民。
  • 李世民臥薪嘗膽4年,捉住心腹大敵,李世民笑道:朕不想殺你
    義成公主帶著和親的任務嫁給啟民可汗,8年後,啟民可汗去世,啟民可汗的長子始畢可汗繼位,因為突厥有續娶繼母和寡嫂的習俗,義成公主因此被抱進了始畢可汗的大帳,成為了始畢可汗的女人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玄武門政變」過後的第二天,李淵便主動退位,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說起來,李淵是沒有必要把皇位交給李世民的。不管怎麼說,李世民敢發動政變,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並不敢殺他。因為李世民想要的是當太子,想要的是兵權。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十個侄子,李淵咒罵了一句,300年裡多次應驗
    李世民出生於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聰明果斷善於用兵,為唐朝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哭著說,「建成、元吉意圖犯上作亂,我替父皇把他們誅殺了,請父皇治罪。」李淵掃視了一眼大殿裡的人,除了幾個世民的部下,還有自己的親信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
  • 李淵起兵攻西河,敵將:我乾死你,李建成李世民:我們只殺你一人
    西河郡丞高德儒不響應李淵,而西河(今山西汾陽)又在進軍長安的必經之路上,所以大軍進發之前必須先拿下西河。六月初五,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帶兵攻打西河,當時李淵的軍隊還沒有編制,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沒封號,軍中就叫他們大郎和二郎,唐朝的郎相當於後世的公子。當時李建成28歲,李世民18歲,因為太年輕,李淵就派太原令溫大有和他們一起參謀軍事。
  • 李世民為什麼要殺「房謀杜斷」?不為自己所用,大才又有何用
    可是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曾經動了肝火,甚至想殺了房玄齡與杜如晦,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說到這段過往,還得從玄武門之前的事說起。雖說玄武門之變是高祖李淵的不明智引發的,但李淵並不是不知道秦王與太子之間的隔閡,而且他也試圖化解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
  • 李淵:為人父的苦楚訴與誰人說?
    李世民只是個官九代,到李淵,李氏已經顯赫了八代,李淵的始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開國君主李嵩;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李淵的父親李昞,爵封唐國公,官至柱國大將軍、太保。 重點要說說李淵的這個父親李昞,這個人娶老婆的本事不錯,娶了大司馬獨孤信的女兒獨孤氏,和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楊堅做了連襟。
  • 李世民容得下李建成、李元吉親信,為何容不下李淵的親信裴寂
    (裴寂劇照)先來說說裴寂為什麼是李淵最寵幸的大臣。李淵在起兵以前,裴寂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打牌。後來,李世民想逼迫李淵起兵造反,便和裴寂商量。裴寂當時掌管隋朝的晉陽宮,於是他搞來一些宮女,趁李淵酒醉的時候,讓宮女和李淵呆了一晚。李淵睡了皇宮中的女人後,不得不起兵。這一件,是裴寂的功勞之一。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假如人間的帝王都有這待遇,那麼李世民的老爹李淵,又為什麼遲遲不能超生,流落地府街頭,成了孤魂野鬼呢?更重要的是,李世民的老爹,也就是唐高祖李淵還在地府呢,不僅不受待見,連個小鬼都敢對他們橫加呵斥:「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對待李世民,崔判官是遠遠就跪下迎接,可是對待李淵
  • 李世民的親妹妹,經歷了生不如死的酷刑,最後直接被殺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史稱「玄武門之變」。李淵被迫退位,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在物質上儘量滿足李淵的要求,送給李淵許多美女和金錢。
  • 李淳風說,「女主武王」的預言是真的,那為何李世民不殺了武則天?
    這大唐江山,可是他跟著父親李淵東徵西討、辛辛苦苦打下的呀,而且,為了登上皇位,他還發動力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如果大唐江山落入別人手中,那自己之前的辛苦付出、之前的殘殺手足,不就成了一個笑話嗎?
  • 為什麼李世民在李淵和李建成都在的時候就敢造反還成功了?
    李世民玄武門奪位,雖然看似一個突發事件,但也是早有預謀有計劃的。而且即使李世民不選擇玄武門事變,而選擇圍攻長安,他一樣能成功,因為憑藉他當時在政治、軍事上的勢力和人脈,李淵和李建成加起來也不是李世民的個兒。我們只要看一下李世民在當太子前的職務,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當時李世民的職務有: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
  • 李淵到仁智宮避暑,有人告密說太子謀反!李淵:李世民,你怎麼看
    消息傳回仁智宮,李淵命問計於李世民該如何處理啊!李世民說道:「楊文幹只有一州之地,也敢謀反?地方官吏如不能剿滅,但派一軍討伐即可踏平慶州。」但是李淵擔心宮內還有人策應他,便對李世民說:「楊文幹牽連到太子,只怕戰事膠著恐怕宮內生變啊!還是麻煩二郎前往速戰速決,平叛之後當立你為太子!至於大郎嗎,也是我的兒子,我不忍心下手殺他就貶為蜀王。
  • 李世民與朱棣差距在哪?一個在父親在位時篡權,一個只敢默默等待
    但是卻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秦王李世民在其父親在世時就敢推翻朝政,而明朝燕王朱棣卻不敢,這裡面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根據相關文獻也記載,當時李淵的說法是這兩個人該殺,而李世民將其兩人誅殺,功蓋朝廷,理論上應該被封為太子。
  • 朱允炆即位後,朱棣才起兵,為什麼不學李世民直接逼朱元璋退位?
    為什麼李世民敢逼李淵退位,而朱棣卻非得等朱元璋死後,再起兵? 李世民是李淵次子,朱棣是朱元璋四子,相同之處是他們都是通過篡位登基。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後,發動靖難之役,經過三年徵戰才獲得成功,那麼為何朱棣不學李世民直接逼迫朱元璋退位呢?
  • 李孝常獻糧倉:肥了李淵,害了隋煬帝,學曹操卻被李世民先斬為淨
    得益於李孝常敞開供應糧食,不僅讓李淵隊伍一下擴充到十幾萬,而且無糧草之憂順利攻克了長安。糧食可是軍隊和老百姓的命脈,尤其是隋煬帝大業末年饑荒嚴重,有了糧食就有了天下。李淵太原起兵後也深受糧草困擾,以至於到了黃河邊因沒有糧食不敢渡河,更不用說奪取長安了。
  • 李建成的烈馬沒將李世民摔死,但李世民說的一句話,卻惹怒了李淵
    太子李建成私運兵器是不對的,更何況是運送給自己的心腹楊文乾。李世民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就收買了爾朱煥,橋公山。他們二人並沒有將兵器運送給楊文乾,而是直接去到了仁智宮,在李淵面前誣告太子李建成謀反。李淵得知以後非常的生氣,就把李建成召到仁智宮並關了起來,另外,楊文乾得知太子被抓的消息以後,當真的舉兵謀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