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巴蜀兒女奮起抗疫、共克時艱的艱苦歷程,詮釋新時代齊心協力、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增強全省上下戰勝疫情、危中尋機的決心和信心,6月17日,「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四川博物院臨展一廳正式開展。
據了解,該專題展由序廳、「聞令而動 精準施政」、「大美醫者 負重前行」、「同舟共濟 眾志成城」、「奮力奪雙勝利」、結語六個部分構成,通過1800餘件一線抗疫實物,180餘幅寫實抗疫照片,以及視頻、繪畫等方式多維度,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四川各界凝心聚力投身抗擊疫情的所作所為,生動地展示了戰疫中的四川力量。
共克時艱 千餘件實物記錄四川抗疫點滴
為歷史留存證物,為明天記錄今天。四川博物院自今年2月起,就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抗擊疫情的實物,截止展覽開幕共收到來自各行各業及市州徵集、借展見證物1939件。本次專題展遴選出具代表性的1800餘件抗疫實物進行展覽,其中既有援鄂醫護人員出徵前按滿手印的請戰書、火線入黨申請書、籤滿名字的醫療防護服、馳援醫療隊隊旗、抗疫日記、呼吸機、中藥試劑,還有各行業各市州在抗疫期間的留存的通行證、出入證、宣傳海報、工作服、工作證、排班表、擴音喇叭、橫幅、居家抗疫文藝創作品等,這些寶貴的見證物也成為四川人民響應號召,同心協力,共同抗疫的鮮活見證。
立體還原 多角度全方位再現四川戰疫圖景本次展覽深度挖掘了戰疫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生動事例、文獻數據等,展現了四川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戰疫風貌,彰顯了戰疫中的四川責任與擔當,弘揚了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民族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第一單元「聞令而動 精準施策」,展示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效部署、精準施策,在疫情發生後快速出擊,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立足全國「一盤棋」,織密省市縣鄉村的聯防聯控「一張網」,強化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措施,在全國率先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單元「大美醫者 負重前行」聚焦了抗疫一線的四川醫護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四川省出動了最強大的專家陣容、最雄厚的醫療力量,在省內結合中西醫治療手段、提供「一人一案」的精準施治,還先後派出1463名精銳力量馳援湖北,派遣2批抗疫醫療專家協助國際社會共抗疫情。「川軍」們英勇上陣、衝鋒在前,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這一單元中呈現的實物展品中,,既有省內率先馳援武漢馳援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喬甫等一線醫護人員獎章獎牌,有籤滿名字的援鄂醫療隊隊旗,一線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寫下的日記,經過多次消毒已褪色的防護服,還有義大利女孩畫的感謝中國的漫畫、吉布地總理授予的「獨立日國家勳章」.......一件件珍貴實物,帶領觀眾走近近抗疫一線,展現了四川廣大醫務工作者在前線日夜奮戰、捨生忘死、不辱使命的精神風貌。
第三單元「同舟共濟 眾志成城」著重體現了各級各部門聯防聯控。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們堅守一線;普通民眾宅家抗疫;四川企業主動作為、用創新研發向疫情開戰......同心抗疫的四川人民萬眾一心。
在「志願服務」實物展品中,一件透明的白色雨衣、一頂戴著滑雪鏡的橘色毛線帽在展館中格外醒目,這是「雨衣妹妹」劉仙在馳援武漢時的經典「裝備」。四川90後姑娘劉仙,在疫情期間從成都前往武漢,45天內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超兩萬分盒飯。由於沒有專業防護服,劉仙便穿著雨衣,戴著滑雪眼鏡,被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
第四單元則從「復工復產」、「復業復市」、「返校複課」三個方面體現了四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動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雲經濟得以大力發展的態勢。
線上觀展 同名雲展廳沉浸體驗戰疫風採
為確保更多觀眾參觀展覽,本次專題展特地設計了同名線上雲展廳,將線下場景在線上實現360度全景還原,在專題展開展當日同步上線。觀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或登錄「四川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觀展。線上展廳將通過直播觀展、3D實景展示、沉浸體驗、線上互動等數位化展示手段,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讓大家不出家門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精彩展覽。
展覽現場還設置了多個互動環節。觀眾可通過四川博物院公眾號,點擊「活動」按鈕,選擇「戰疫觀展留言」即可實時發布留言,經後臺審核通過後,留言將在展廳投屏同步滾動播放。
展覽期間,觀眾還可以到展廳前臺免費領取文物AR公益明信片,每人限領1張,蓋上「見字如面 文物傳情」的專屬印戳,現場即可投遞到中國郵政的信箱,寄送給你最想見的人。
據了解,「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將持續至7月15日,觀眾可通過「四川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制預約,或者當日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入館參觀。
(信息來源: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