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川博開展 志願者「雨衣妹妹」「戰袍...

2020-12-23 騰訊網

為記錄巴蜀兒女奮起抗疫、共克時艱的艱苦歷程,詮釋新時代齊心協力、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增強全省上下戰勝疫情、危中尋機的決心和信心,6月17日,「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四川博物院臨展一廳正式開展。

據了解,該專題展由序廳、「聞令而動 精準施政」、「大美醫者 負重前行」、「同舟共濟 眾志成城」、「奮力奪雙勝利」、結語六個部分構成,通過1800餘件一線抗疫實物,180餘幅寫實抗疫照片,以及視頻、繪畫等方式多維度,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四川各界凝心聚力投身抗擊疫情的所作所為,生動地展示了戰疫中的四川力量。

共克時艱 千餘件實物記錄四川抗疫點滴

為歷史留存證物,為明天記錄今天。四川博物院自今年2月起,就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抗擊疫情的實物,截止展覽開幕共收到來自各行各業及市州徵集、借展見證物1939件。本次專題展遴選出具代表性的1800餘件抗疫實物進行展覽,其中既有援鄂醫護人員出徵前按滿手印的請戰書、火線入黨申請書、籤滿名字的醫療防護服、馳援醫療隊隊旗、抗疫日記、呼吸機、中藥試劑,還有各行業各市州在抗疫期間的留存的通行證、出入證、宣傳海報、工作服、工作證、排班表、擴音喇叭、橫幅、居家抗疫文藝創作品等,這些寶貴的見證物也成為四川人民響應號召,同心協力,共同抗疫的鮮活見證。

立體還原 多角度全方位再現四川戰疫圖景本次展覽深度挖掘了戰疫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生動事例、文獻數據等,展現了四川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戰疫風貌,彰顯了戰疫中的四川責任與擔當,弘揚了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民族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第一單元「聞令而動 精準施策」,展示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效部署、精準施策,在疫情發生後快速出擊,建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立足全國「一盤棋」,織密省市縣鄉村的聯防聯控「一張網」,強化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措施,在全國率先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單元「大美醫者 負重前行」聚焦了抗疫一線的四川醫護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四川省出動了最強大的專家陣容、最雄厚的醫療力量,在省內結合中西醫治療手段、提供「一人一案」的精準施治,還先後派出1463名精銳力量馳援湖北,派遣2批抗疫醫療專家協助國際社會共抗疫情。「川軍」們英勇上陣、衝鋒在前,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這一單元中呈現的實物展品中,,既有省內率先馳援武漢馳援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喬甫等一線醫護人員獎章獎牌,有籤滿名字的援鄂醫療隊隊旗,一線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寫下的日記,經過多次消毒已褪色的防護服,還有義大利女孩畫的感謝中國的漫畫、吉布地總理授予的「獨立日國家勳章」.......一件件珍貴實物,帶領觀眾走近近抗疫一線,展現了四川廣大醫務工作者在前線日夜奮戰、捨生忘死、不辱使命的精神風貌。

第三單元「同舟共濟 眾志成城」著重體現了各級各部門聯防聯控。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們堅守一線;普通民眾宅家抗疫;四川企業主動作為、用創新研發向疫情開戰......同心抗疫的四川人民萬眾一心。

在「志願服務」實物展品中,一件透明的白色雨衣、一頂戴著滑雪鏡的橘色毛線帽在展館中格外醒目,這是「雨衣妹妹」劉仙在馳援武漢時的經典「裝備」。四川90後姑娘劉仙,在疫情期間從成都前往武漢,45天內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超兩萬分盒飯。由於沒有專業防護服,劉仙便穿著雨衣,戴著滑雪眼鏡,被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

第四單元則從「復工復產」、「復業復市」、「返校複課」三個方面體現了四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動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雲經濟得以大力發展的態勢。

線上觀展 同名雲展廳沉浸體驗戰疫風採

為確保更多觀眾參觀展覽,本次專題展特地設計了同名線上雲展廳,將線下場景在線上實現360度全景還原,在專題展開展當日同步上線。觀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或登錄「四川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進行線上觀展。線上展廳將通過直播觀展、3D實景展示、沉浸體驗、線上互動等數位化展示手段,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讓大家不出家門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精彩展覽。

展覽現場還設置了多個互動環節。觀眾可通過四川博物院公眾號,點擊「活動」按鈕,選擇「戰疫觀展留言」即可實時發布留言,經後臺審核通過後,留言將在展廳投屏同步滾動播放。

展覽期間,觀眾還可以到展廳前臺免費領取文物AR公益明信片,每人限領1張,蓋上「見字如面 文物傳情」的專屬印戳,現場即可投遞到中國郵政的信箱,寄送給你最想見的人。

據了解,「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將持續至7月15日,觀眾可通過「四川博物院」微信公眾號進行實名制預約,或者當日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入館參觀。

(信息來源:四川博物院)

相關焦點

  • 華中大舉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展覽
    1月12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該校校史館開幕,眾多展陳再現了2020年武漢那段難忘的抗疫歷程。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華中科技大學湧現出一批抗疫先進個人和集體。其中,6人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3人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1個集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展覽中,近300幅珍貴圖片、77組實物、41個裱裝畫框全面展現華中大人「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與人民同舟、與祖國共濟」的使命擔當。
  • 消毒機器人、音視頻記錄儀、一次性無菌拭子……四川企業科技抗疫...
    ;在醫院裡,醫務工作者佩戴視頻記錄儀,實況記錄、存儲、回傳,方便反饋病患的情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四川企業挺身而出,科技抗疫。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文物局指導,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和四川博物院主辦,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封面新聞承辦,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支持的《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即將在四川博物院開展,展覽將通過一線抗疫見證物、圖片、視頻、藝術作品等豐富形式展現抗「疫」民眾不畏艱險、忘我奉獻的動人事跡和感人瞬間,帶領大家回顧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點點滴滴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武漢開展 江蘇抗疫故事傳遞愛與力量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武漢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為主題,回顧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團結奮進力量。「當時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接管了我們醫院兩個重症病區,他們毫不畏難,對病人精細管理救治,一直到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才撤離,給我們的幫助很大。」程芳向記者展示了援鄂醫療隊隊員離開武漢前在金銀潭醫院的合影,「記得那天天氣特別好,就像我們取得勝利後的心情一樣燦爛。」前不久的國慶假期,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康復科護士長紀婕回到了曾經戰鬥過的武漢。
  • 「跑好我們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他強調,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於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精神,廣泛開展向周永開同志學習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以英雄模範為鏡、向先進典型看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徵程中勇於擔當、砥礪奮進,滿懷豪情投身新時代四川改革發展各項事業。
  • 喜報|銅陵青年王潤榮獲團中央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
    為褒揚廣大青年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嚴峻鬥爭中的突出表現,大力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凝聚和激發廣大團員、青年建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青春奮鬥,經黨中央批准,近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王慶魯等
  • 銅陵青年王潤獲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
    原標題:王潤獲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為褒揚廣大青年志願者和志願者組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嚴峻鬥爭中的突出表現,凝聚和激發廣大團員、青年建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青春奮鬥,近日,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表彰了一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
  • 全文丨彭清華在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在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彭清華同志們:今年在共和國歷史上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切悼念在抗疫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隆重表彰在抗擊疫情和防汛救災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用最高禮遇致敬英雄,就是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進一步凝聚開啟新徵程、邁向新目標、續寫新篇章的磅礴力量,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四川力量。
  • 偉大抗疫精神的四川實踐——巴蜀兒女勠力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四川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的恢復,是活力中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 楊媽媽工作室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三八紅旗集體!
    楊媽媽工作室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三八紅旗集體!面對居家自我隔離的近300名外地員工,楊媽媽工作室第一時間組建志願者服務隊,提供送餐上門服務近千餘次,解決了獨居員工吃飯難的問題。正式復工後,工作室還專門購買預防新冠病毒中藥累計30470元,熬製並發放給員工服用,幫助他們在特殊時期增強自身抵抗力,搭建好自我保護的第一道防線。從疫情開始至今,公司都嚴格執行《進出人員管理制度》,對所有返崗人員進行「一人一檔」管理。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徐匯這些個人與集體受市級表彰!
    今天上午,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會上公布了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名單,包括: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000人,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300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100人,上海市先進基層黨組織80個。
  • 31家四川民營企業獲全國工商聯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民營...
    2020-12-25 20:42:52 來源: 川商 舉報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4)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通過視頻直接面向全國17萬名幹部進行動員部署,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強調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
  • 市港航中心兩位同志獲嘉興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表彰
    市港航中心龔旭平、李志恆同志被授予「嘉興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同時龔旭平還榮獲「嘉興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作為獲獎代表上臺領獎。據悉,全市共有401名同志被授予「嘉興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60名同志被授予「嘉興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一件雨衣背後的 2 萬份免費盒飯
    「雨衣妹妹」在武漢戰疫期間使用的物品。因為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各處送餐,醫護人員都叫她「雨衣妹妹」。這件雨衣以及她的帽子、滑雪鏡等物品,如今正在四川博物院「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展出。  劉仙在成都從事餐飲行業,在全國開了100多家分店。2月初,得知武漢很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她遞交了支援申請書,帶著志願團隊駕車10餘小時抵達武漢。
  • 漯河市舉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海方 通訊員 李宜書「全體起立,向抗擊疫情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和同胞默哀……」12月22日上午,漯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漯河大劇院隆重舉行。漯河市委、市政府共授予135名同志「漯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50個集體「漯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25名同志「漯河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5個基層組織「漯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上午8時30分,表彰大會拉開帷幕,受表彰人員依次入場。會場外氣氛熱烈。
  • 四川省科學城醫院邱立志被授予「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
    11月17日,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在成都錦江大禮堂隆重舉行。 四川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899名先進個人、300個先進集體,抗擊新冠疫情優秀共產黨員120人、先進基層黨組織100個,防汛救災優秀共產黨員50人、先進基層黨組織
  • 新展|「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明日...
    「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將於4月8日亮相中華藝術宮。 展覽分為嚴峻的疫情、一線的勇士、後方的保障、基層的堅守、人間的真情五個部分,匯集了上海藝術家在防疫期間創作的精彩藝術作品,以及一線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用不同視覺藝術形式記錄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日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20)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集中救治方案》。
  • 溫嶺火速志願者陳海建入選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聯合組建的「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全媒體宣傳全面啟動受疫情影響,溫嶺市公交停運了,乘坐公交車到醫院透析的病人怎麼辦?我市火速志願隊迅速行動,推出「藍紅絲帶·火速相伴」項目,接尿毒症患者去醫院做透析,並送他們回家。藍色代表健康,紅色象徵血液,每輛接送車上張貼LOGO,系上藍紅兩種絲帶,醒目的裝備不僅給志願者們提氣,更是讓有需要的病人能夠迅速找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