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名叫《辣妞徵集》的紀錄片,一直備受關注。它的題材立意頗有爭議,通過採訪收集女優從業者的真實經歷,反映女優的職業現狀。該部紀錄片全長80分鐘,比較真實地還原那些20歲左右,青春正茂的花季女孩,或是出於叛逆,或是出於追求個性,或是出於生活所迫,最終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姑娘誤入歧途。《辣妞徵集》以較為客觀的形式向世人展現出,不一樣的桃色產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每個人對待職業都有自己的感受。
有句話說「富養閨女,窮養兒」,物質對人的誘惑卻不分男女。很多年輕女孩之所以踏入桃色產業,完全是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財。從青少年的成長來看,15歲到20歲是令父母頭疼的叛逆期。處在該階段的青少年,最大的心願是儘快脫離喋喋不休的父母。為了達到目的,必然要先從經濟上實現自由。
很多姑娘通過道聽途說,從而選擇來錢快的桃色產業。部分從業多年的大姑娘,也曾反思過自己過去的年輕氣盛。她們認為,少年時的叛逆,錢財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一種方式。她們更加渴望擺脫父母的管教,掙脫家庭的約束,尋求自己所謂的「詩和遠方」,而且那種所謂「成長」的感覺要遠遠大於對錢財的渴望。
那些天真爛漫的姑娘,由於涉世未深,入行前總是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從事的是「演員」職業,甚至比演員擁有更加自在的生活,不用擔心有人跟拍,不用參加各種活動,想演出時便演出,演出結束後結算薪資。
她們踏入職業領域後,才發現那些螢屏的場景僅僅是表象。因為桃色是一個無限度的產業,她們必須創新各種方式來贏得市場。跟隨男觀眾的喜好,不斷地挑戰和改變自己的風格。稍微有所鬆懈,迎接她們的是像快餐盒一樣,被男人遺忘成為過去時。
從該角度來說,她們的職業選擇是一種成長的代價。
很多老牌「明星」能夠被廣大宅男耳熟能詳。雖然他們家喻戶曉,不過是從業人群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演員成為群演。根據調查顯示,桃色產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壽命非常短,一般只有3-6個月的保鮮期。最短的只有十天半月,或是不適應該產業,或是由於不受觀眾歡迎,匆匆消失大眾視線。
她們所承受的行業壓力難以想像。一線演員一周至少產出三五部作品,一部影片的片酬通常低於1000美金。一定程度上,女演員已經成為廉價的勞動力,任由籤約公司盤剝。選擇這份職業,需要看淡世俗的眼光和羞恥心。即便如此,每年仍然有5000左右的新人加入,成為行業的後備力量。
能夠從行業中有所成就的人屈指可數。即使如此,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入行。她們覺得除此以外,似乎沒有什麼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多人隱退後,要麼隱姓埋名嫁人為婦,要麼繼續活躍在各種螢屏。比較成功的人,可以接到一些典型的配角,大部分人選擇做直播維持生計。
曾有人評論說,她們頭頂巨大的壓力,左手拿著青春,右手攥著身體在苦熬。更艱難的是,要麼不成名,一旦成名,她們從此被貼上各種人設的標籤。連做普通人的機會都沒有,就是這麼殘酷。
蒼井空曾說:我為了生存躺在鏡頭裡,你衣冠楚楚卻滿腹私慾。我穿得再漂亮,別人也只記得我寸縷未著的樣子。
自從蒼井空退役轉型後,她念茲在茲的是走出過去大眾對自己的認知,希望帶給大家一個全新的蒼井空。事與願違的是很多人總是對她的過去記憶猶新,包括蒼井空喜得雙胞胎曬照,評論區裡廣大網友的關注點依然是那段灰暗的過去。
說人是非者,即為是非人。有的人衣冠楚楚地坐在電腦前,對曾經躺在鏡頭裡的蒼井空,不遺餘力地諷刺。蒼井空的過去確實不光彩,那些「端起鍋碗吃肉,放下飯筷罵娘」的人難道應該成為道德和風化的楷模嗎,我不這麼認為。人不過是為了生存,討一口飯而已。沒有機會接受名利和生存挑戰前,切莫對自己的定力表現得太過自信。
從業者小寂曾說:有位前輩告訴我,我們就是在別人眼裡的天堂苦工。一切都不容易,不過是一份靠體力賺錢的工作。不丟人,也不值得羨慕。
受傳統思維影響較為深遠的中國人,向來對桃色產業「聞之色變」,它與保守的封建價值觀扞格不入,由價值觀的不同引起各種批判和非議。深入剖析,之所以兩者存在巨大的溝壑,歸根結底是文化的不同所導致。全球很多國家將它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並促使它規範化。
文化,應該有文化該有的態度,它不像一切物質存在,有著可以量化評價的標準。儒家說「己不所欲勿施於人」,文化沒有對與錯,只有是否合適合理。伏爾泰也曾說過「我可以不贊成你說的觀點,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文化也是如此,你可以不喜歡它,選擇敬而遠之,而不是拿自己的價值標準衡量別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