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遼寧的CBA總決賽最後一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可很多人應該還在回味,廣東怎麼可能在領先達到22分的情況下,硬是被生生逆轉了呢?
同時,這也帶來下一個話題,第三戰,是士氣更盛的遼寧一鼓作氣拿下系列賽呢?還是廣東知恥後勇,重現巔峰狀態呢?
在廣東、遼寧第二戰中,當廣東在只剩一節比賽還握有22分優勢的時候,相信絕大多數球迷都會以為,這場比賽已經結束了,總冠軍的歸屬已經確定了。
而北控主帥馬布裡更是提前向廣東祝賀了。
可無論你怎麼想不明白,廣東就是硬生生被逆轉了。
這裡面,在無法簡單用實力對比來解釋的情況下,更讓人覺得合理的說法,是兩隊對待本場比賽的態度,和球隊投入的強度。
事實上,廣東隊和遼寧總決賽第一場,就是他們在和北京系列高強度比賽結束後延續下來的強度,靠著這種強度,他們讓遼寧看上去根本沒有在三番戰中獲勝的希望。此時的遼寧,處於的是半決賽面對新疆時的強度,那種輕鬆的連下兩局的強度。
而當遼寧咽下第一場失利的苦果之後,他們就馬上意識到,不把強度提高一個層次,不咬牙堅持到最後,是沒有希望拿走那怕一場勝利的。所以,遼寧的強度調整上來了。
而廣東,則在一場相較半決賽輕鬆了太多的勝利之後,明顯是有些鬆懈。這種鬆懈的心態,幫助他們可以更放鬆的心態進行比賽,但一旦比賽沒有按即定計劃進行時,想調整就很難了。所以,第四節被持續追分時,瞬間就崩盤了。
所以,遼粵第三戰,在球員之間相互知根知底、技戰術非常了解、調整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強度仍然將左右著最終的比賽。
造成比賽強度變化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球員的心態、一是球員的狀態。
心態方面,廣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居然被驚天逆轉,整個輿論氛圍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相信不用杜鋒打氣,球員們都憋著一肚火,他們絕對會用場上的實際行動來拯救自己的聲譽。
遼寧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扳平大比分,無疑士氣正盛,極度渴望證明自己的他們必定會在這一場玩命爭取。
兩隊在各自目前的心態下,雙方的心理強度幾乎可以拉平。
這時候,考驗的最終還是雙方的比賽狀態。
預計明年將加入遼寧隊的張鎮麟今天說了一番話,大意是韓德君太辛苦,希望自己明年能在場上給韓德君以幫助。
從雙方陣容對比來看,後衛本就不相上下,遼寧相對薄弱的鋒線經過第二場的調整,也有了一些積極的變化。
而中鋒位置則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對比。之前連續兩場,韓德君的出場時間都超過了40分鐘,在遼寧隊,不、是在兩支球隊都是最高的。
以大韓的體重和比賽的強度,第三場能否再繼續堅持40分鐘以上,實在是個問題。並且,廣東隊的肉盾——蘇偉,第三場要回歸了,這無疑會加大韓德君的消耗。
在相對均勢的情況下,遼寧尚有機會尋找獲勝的契機,但一旦某個點的平衡被打破,贏球概率更大的還是廣東。
張鎮麟心疼大韓的一段話,實際也是遼寧最擔心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