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是現階段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它們大卻不笨重,而且智商很高,一根長長的鼻子更是相當靈活,宛如人類的手。
別看大象這根鼻子好像軟趴趴的沒有什麼戰鬥力,其實大象靠著這根鼻子,甚至能打敗鱷魚呢!
01鱷魚想打小象的主意,結果差點變魚餅,太難了
我們都知道,鱷魚沒啥別的能耐,就靠強大的咬合力與平時的偽裝。它們獵食的方法也很單一,假裝是塊木頭在水裡漂一會,有機會就啊嗚一口咬住獵物往水裡拖。
然而不是每種動物都吃這一套,比如象……粗看起來,鱷魚叼住小象的象鼻子,和小象在水邊對峙,是人都覺得鱷魚肯定會贏。畢竟象鼻子只是肌肉,哪敵得過鱷魚硬硬的牙齒呢!
這場面我們看到都覺得疼,不過不用擔心,大象群馬上發現了小象的危險,紛紛跑上來支援。
聰明的大象根本不需要用什麼技能,大家排隊上來一象一腳,都夠把鱷魚踩成魚肉泥的……鱷魚哪見過這陣勢,嚇得丟下小象溜了。
被咬傷的小象躺在地上喘了一會氣,終於緩過勁來,慢慢站起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則圍著小象,用自己的鼻子來回安撫它。
這頭小象本來是個調皮的孩子,總是脫離群體自己跑出去冒險,沒想到這次真的遇到了大麻煩,差點沒命,幸好其他大象都離它不遠,要不然它可真打不贏這條鱷魚。
經過這次意外,小象也比以前乖巧了很多,再也不亂跑了。
02大象媽媽單挑鱷魚,勇敢和智慧戰勝了尖利的牙齒
象群對戰鱷魚,簡直是壓倒性的勝利,那麼成年大象單挑成年鱷魚,又會是什麼結果呢?
另一個地方,有一頭大象媽媽帶著孩子去水邊喝水。還沒喝兩口,不懂事的鱷魚就慢慢靠過來,想要搶一口吃的。
大象媽媽哪能容忍鱷魚亂碰自己的孩子,一鼻子甩了過去,鱷魚連忙一口咬住,還以為佔到了大便宜。
哪知道大象媽媽早有對策。人家使出一招「釣魚術」,只等鱷魚上了象鼻子的鉤,然後就把它從水中拎起來一頓猛甩!
鱷魚都呆住了:它根本沒想到大象媽媽一根看似軟趴趴的象鼻子,居然有這麼大的力氣!
所以說不要小看肌肉的力量啊!
大象媽媽不斷地把鱷魚拎起來往水裡猛甩,跟攪拌機似的,覺得不過癮,還把它拉上了岸。
鱷魚皮厚不怕摔是吧?那讓體重平均4,5噸的大象媽媽踩兩腳玩玩唄!今天你不鬆口,幾分鐘以後,你就是鱷魚皮的瑜伽墊了。
不但大象媽媽猛踩,小象也跟著狂踩鱷魚,鱷魚這次終於知道害怕了,最終鬆了口,認輸了。
再不認輸,要變魚餅了!
03肌肉對牙齒,為什麼是肌肉的勝利?
可能會有小夥伴問了,為什麼鱷魚的牙齒沒有能夠咬穿大象媽媽的鼻子呢?
其實是我們一直以來對鱷魚有一點小小的誤會。
鱷魚的咬合力確實很強,但不代表它們是用牙齒把獵物咬死的。
鱷魚的牙齒,更合適的比喻應該是一把鉗子,咬合力能夠讓它用牙齒牢牢鎖定獵物,但它不靠咬死獵物,而是把它們拉進水裡悶死。
這裡有一張鱷魚閉嘴的照片,可以看得出它的牙齒結構,其實是互相交錯,形成了仿佛鉗子的結構。
這裡有一張老虎的牙齒,看得出區別了吧!老虎靠前面四顆尖牙,戳進獵物脖子的動脈,達到快速放血的目的,這才是依靠「撕咬」來擊殺獵物的牙齒。
所以大象根本不怕象鼻子被鱷魚咬住這件事。大象本身就皮糙肉厚,整根象鼻子又全部是結實的肌肉,被鱷魚這種類型的牙齒咬到也不會受多大傷,頂多有點破皮而已,長長就會復原的。
鱷魚力氣再大,也很少真正撂倒過大象,甚至小象的滋味也很少嘗到。不過不小心瞄錯了獵物,也不能怪鱷魚,因為它們眼神是真的不好,是重度近視患者,它們只能看清獵物大概的大小和輪廓,分辨不清這個獵物具體是個什麼品種。所以遇到大小合適的東西靠近,它們就會張開大嘴啊嗚一口,至於吃到的是什麼,能不能吃到,就另說了。
鱷魚的天敵之一,正是體型看起來不大的水獺。水獺通常採取群體作戰的策略,一隻在前面假意引誘鱷魚,其他的則從後面靠近。水獺的反應速度很快,鱷魚視力差,可能還估摸著水獺這體型很合適一口悶,然而它還沒來得及咬住水獺,就先被水獺鋒利的牙齒戳破皮肉,最後在一群水獺的圍攻下只能等死。
這些鱷魚的下場,正印證了一點:在大自然裡想要好好生活下去,光靠「一招鮮」是行不通的,鱷魚這懶惰又粗暴的捕食方法雖然省事不過腦,但也經常是它們喪命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