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年來,隨著餐飲市場不斷壯大,競爭更迭日益激烈,以拆除倒閉的門店和回收二手設備為主業的「餐飲店入殮師」應運而生。今年,因受疫情重創,許多餐飲門店難以為繼,但對於「餐飲店入殮師」來說,今年的收入較之往年有著翻倍的提升。
有從事餐飲設備回收行業的老闆對「梨視頻」坦言,在其回收的設備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很新的,基本只用過幾次。而疫情期間關閉的店鋪尤其多,有時商場裡一個樓層裡的店會全部遭遇倒閉。往年基本是兩三天收一家店,疫情期間一天收三四家的情況都有發生,有時候都來不及收,設備被直接當作廢品處理。以一家西餐廳為例,其中一個烤箱買入時花費六萬多元,時隔三年,老闆在糾結一個月後,將整家餐廳以七千元交給回收人員。
9月29日餐飲回收者們在「第一人稱voice」發聲,提到「餐飲的洗牌率越高,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講肯定是越有益,我們的貨物流轉更快,資金流轉也更快」,「但並不是所有同行都在賺錢,規模小的同行他們一直是屬於缺貨狀態,流通的二手設備比較少,他們並不是很好做。」
以下是餐飲設備回收者在「第一人稱voice」中的發聲:
大家好,我是一名餐飲設備回收者,應「第一人稱voice」欄目的邀請,講述一下關於這份職業的故事。
我是從事回收餐飲設備的,可以算是子承父業,受父親影響進入這一行。其實這一行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好,這個行業很早以前就有了,特別是在上海北京這種一線城市。因為大城市的餐飲洗牌率特別快,開得多,關得也多,所以我們這個行業能在當中生存。疫情只是把這個問題給放大了,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行業,在上海應該有幾百家回收餐飲設備的,這個行業競爭還挺激烈的。
像三四月份,一個月能回收五六十家,到9月份的話可能只收五六家,上半年關店的特別多,下半年開店的也特別多。疫情期間我們是不賺錢的,一直在花錢買設備,不斷地在壓錢,現在的話是在出貨賺錢,但並不是所有同行都在賺錢。上半年貨確實比較多,但有些人思想比較傳統,不太敢收,加上上海租金也比較貴,本身倉庫就比較小,也存放不了太多貨。到六七月份開店的很多,比上半年倒閉的店要多很多,所以規模小的同行他們一直是屬於缺貨狀態,流通的二手設備比較少,他們並不是很好做。
因為疫情餐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災難,我也非常感慨。餐飲的洗牌率越高,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講肯定是越有益,我們的貨物流轉更快,資金流轉也更快。但我們這個行業也很辛苦,去商場裡面收貨,基本都是在晚上十點以後,可能趕個通宵到早上凌晨才把貨拉回來,拉到倉庫再卸貨,卸貨以後也不是立馬就能賣的,需要清洗、盤點、維護。我們是屬於服務於餐飲的行業,辛苦是辛苦,錢也是能賺到一點,因為我們這行業基本上不存在虧錢的這種情況,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我們收的話,所有的成本都包含在裡面。
餐飲設備跟汽車電子產品是不一樣的,價格並不透明,他買新設備的時候可能是10萬,因為中間有採購者跟供應商賺差價,但實際價值可能只有兩三萬。還有很多設備是店裡定製的,或者是只匹配他自己店的,收過來是沒有再利用價值的,只能賣廢品。我們評判設備價格有這麼幾個標準:設備保值率、設備年份及成色、設備裝卸費、人工費等。這個裡面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我們這個行業可能因為上一代不妥當的做法口碑不是很好,有些人覺得我們這個行業比較黑比較坑,其實不是這樣子。
我有一個印象較深的顧客是做烘焙的,花了30萬買的設備,我們給的報價是8萬,他覺得我才用了兩三年,他這個心理價位過不去,然後他就自己找各種渠道開始賣設備。從6月份到9月份,可能找了很多家比價以後發現沒有比我們的高,最後還是賣給我們。
餐飲這個行業是一直都會存在的,開餐廳它雖然門檻比較低,但風險非常大,能盈利存活下去,其實沒那麼容易。疫情期間回收設備最多的就是火鍋店和奶茶店,還有一些西餐廳和烘培店。因為疫情沒有人、沒有租金減免,還要背負固定開支,這種情況資金鍊就斷了,餐飲業就是一個現金流的行業,現金流動不了,也就開不下去了。
大家好,我是一名餐飲設備回收者,應「第一人稱voice」欄目的邀請,講述一下關於這份職業的故事。
鐵打的餐飲,流水的餐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吃飯,配套的餐飲設備必不可少!偶然的一次交流,讓我和合伙人的想法不磨而合,果斷地加入了餐飲設備回收者的行列。疫情影響下我們的行業在上半年一直處於收店壓庫存的狀態,開支大於收入。人民的收入少了,消費能力也下降了,餐飲開店自然就少了,我們的生意也不好。疫情期間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六月份以後才開始慢慢好轉。
關於設備的回收價格,因為設備的保值率不同,回收價值不一樣,所以具體還要看情況,基本都是1-3折收,收入多了一點點,差別不大,同行挺多,也挺亂,數據未統計。 因為他們購買的價格水分太大,中間商已經賺了大部分回扣,設備實際價值遠低於購買價。市場行情決定了貶值率,有些設備市場不認可,貶值率就高。行情大概在4-6折。整個行情都這樣,轉手賣給下家開店的。設備價格標準根據市場行情和保值率估算,一般一臺設備轉手能賺10%。
經常遇到顧客不願意以如此低價賣,周旋最長的有兩三個月。最後顧客找不到更高的回收價,只能賣給我,我們回收出價還是很良心的。印象最深的一個顧客是一家做甜品的老闆,後來還是做回了老本行,金融行業。當時回收報價根本沒法接受,一直在猶豫賣不賣給我,後來乾脆把我微信刪掉了,問了一圈之後又問到了我們另外一個同事,還是我們價格最高,最後賣給了我們。聊的過程中還是覺得老本行金融好做,實體餐飲行業太累太難做了。
今年心態有所轉變,去年一直埋頭苦幹,疫情期間思考了很多問題,做實體行業要想長期紮根下去,還是需要與時俱進,多結合網際網路思維去創新,打破傳統經營理念,我們今年做了短視頻以後,生意好轉了不少,也沒有去年那麼吃力了。做生意心態需要一直保持樂觀,遇到問題迎難而上,這樣生意才能經久不衰。
平常收得最多的就是餐飲設備,冰箱為主。最好賣的就是冰箱,每家店都能用得上,不好出手的就是特殊行業專用的設備,比如披薩店,包子店啥的。老餐飲人買的比較多,做過餐飲的都知道省錢,新開餐飲買二手的比較少,不過,通過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會慢慢接受買二手設備。
餐飲門檻是最低的,只要出錢就能做,和學歷無關,真正能做好的很少,因為餐飲很苦很累,是一個熬時間的過程,堅持下來的很少。疫情過後開店的很多。沒有做過餐飲的就不要輕易嘗試了,如果想開店一定要先去你想做的那個品類店鋪,打工嘗試一下,如果和你想的不一樣,也吃不了這個苦,那就別輕易嘗試了。
「第一人稱voice」欄目是瀟湘晨報與騰訊新聞獨家合作欄目,旨在為當事人提供發聲平臺,讓他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呈現事件的更多面相。有關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