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裡,集合了欺凌、純愛、百合、復仇、變態家庭養成... ...
血腥到不行,畸形的人性。
讓人的觀感在極度不適與極度舒適間來迴轉換。
講真,這類片也就島國能拍的出來。
《三角草的春天》
可以說,這是一部還不錯的clut片。
在兩個權威網站雅虎和filmarks評分都達到了3.9/5。
由於是漫改映畫,所以在情節處理上誇張到極致,變態到極致。
血漿飛濺,殘暴的殺戮,頗多場面不打碼的話,讓人沒眼看。
話說,這「血漿」是不要錢嘛。
但是呢,你也別被它給嚇著。
因為它屬於「重口味領域裡的小清新」。
除了考慮到觀感,畫面沒有做到令人作嘔的程度;
它還有花式組cp。
做好準備,能把你驚得嘴都合不上。
儘管是帶著玻璃渣的糖,但多少都會帶來些觸動。
此外,眾所周知,日影最擅長「扒人性」。
同樣是講校園暴力,日本總能拍出點兒不一樣的。
為什麼愛要透過傷害來證明?
當純白的雪被鮮紅的血浸染,還有什麼能繼續保持無瑕?
黑暗來自鎮子上的這所學校。
全校只有一個班,十多名學生,別提多冷清了。
學期結束,它即將被廢校,在這個緊要關頭,為了避免麻煩,班主任南老師面對狀況,總是視而不見。
「狀況」指的是她自己被學生輕視,欺負。
也指她對霸凌事件不管不問。
野咲是班裡被欺壓的最新目標。
因為父親工作調度,他們一家人從東京搬到當地。
所以,除去野咲,其他同學都是從小玩到大的鐵哥們。
性格乖巧的野咲明白自己的處境,她選擇默默承受,期待著畢業那天的到來。
然而,她的隱忍換來的是同學變本加厲的施暴。
被推入泥坑,課桌被劃,抽屜裡被塞入還在滴血的動物屍體。
正如前文說的,南老師根本不管。
野咲的父親親自來學校反映,不僅沒用,還被男同學一腳踹下樓梯。
那人鞋底的釘子,在父親的背上留下兩排血印。
與老師溝通未果,野咲的父母決定不讓女兒再去學校。
於是,野咲的生活重新迎來平靜。
這段時間,除了多了和妹妹相處的時間,她還體會了戀愛的甜蜜。
相場,熱愛攝影,他是班級裡唯一幫助野咲的人。
在野咲黑暗的日子裡,是相場給她拍照,帶她看風景,陪她散步,讓她忘記不愉快的過往。
野咲這邊平靜了,但學校那邊又有人遭殃。
施暴的對象不在,「班級小團體」又找了一位代替,她就是流美。
她被威脅去說服野咲來上課,否則她就要遭殃。
沒辦法,流美只能服從。
面對野咲,她低聲下氣,不惜跪在床前。
但仍然沒有成功。
於是,她就變成了下圖這樣。
劇情進行到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野咲的拒絕,換來了更糟糕的後果。
約會結束回家,她看到房子燃燒著熊熊大火,父母和妹妹都在裡面。
相場幫她救出了妹妹,父母則葬身火海。
看著遍體鱗傷,還未脫險的妹妹,野咲似乎在心裡決定了什麼。
她重新返回學校,選擇直面那些欺凌者。
沒錯,或許野咲已經猜到,兇手就是他們。
為了整蠱野咲,欺凌者決定澆汽油,燒掉她的家,誰知被她母親發現,釀成了大禍。
畫面太慘,廠長就不放特寫了。
從這開始,影片的後半部分,是爽片無疑了。
野咲「以暴制暴」,上門逐一復仇——
為了觀感考慮,靜態圖居多。
拿鐵釘扎眼珠,拿木棍敲打頭。
削手指,捅刀子,劃破臉,拿鉗子剪斷鼻子... ...
總之,女主有項技能就是,能把手邊的任何東西變成殺人工具。
不可否認,劇情夠帶感,也確實很狗血。
看到最後你會發現,欺凌的開始竟是源於一段三角戀。
但引起矛盾的不是眾人口中的相場,而是野咲。
原來,欺凌者的頭頭因愛生恨。
此外,事實證明,影片裡每個人都不是正常人。
哪怕是暖男相場,也有他不為人知的一面... ...
以「復仇」為主題,這點也是它特別的地方。
除了震撼的場面,它還大篇幅詳細刻畫了不同的欺凌者,他們或是旁觀者,或是執行者,或是受害者。
好比流美,她既是受害的一方,也參與了殺人。
和以往一樣,這份暗黑心理來自家庭暴力,扭曲的愛,恐懼等。
被剝奪夢想,被溺愛,缺少溫暖,在片中都成了一枚「隱形炸彈」。
片中,似乎每個欺凌的參與者都有自己「正當」的動機,他們都在「我沒有錯」的幻覺中理所當然地施暴,甚至把受害者當成元兇。
也因此,在血腥與暴力之下,我們能感受到別樣的快感。
其實,很多影片不是為了追求嗜血而創作。
它的赤裸和極端,剛好能強有力的砸醒人們的既定思維,使我們正視很多問題。
正如片名中的三角草,它在熬過嚴冬,冰消雪融之後會開出小小的白花。
春天來了,冬天不可能永遠是冬天。
總要有三角草的花朵從沉默中醒來,宣告變革的來臨。
校園霸凌是什麼?
如果一部校園霸凌題材的影片在讓人看完之後,開始憧憬甜蜜的愛情,憧憬自己在受欺負時,會有個高高大大的「他」保護自己。
那這一定不是一部好的校園霸凌題材電影。
但如果與之相反呢?不但沒人保護,還要被360度無死角地虐出花來。
甚至是拍成一部驚悚cult片,內臟橫流,血漿四濺。
真是嚇得人連滷煮都不敢吃了。
不止校園霸凌,更是教育病根說實話,上個月剛看完[悲傷逆流成河]的我,已經不敢對校園霸凌題材的片子抱啥大期待了。
尤其是這部[三角草的春天],從片名到海報,透露出一股濃濃的、與[悲傷逆流成河]極其相似的清新感。
▲就連豆瓣評分都一毛一樣
你倆不會是失散多年的雙胞片吧?
[悲傷逆流成河]最大的問題就是,「校園霸凌」並不是它要表達的核心內容,而只是一個青少年愛情故事的背景設定或者情節催化劑。
說到底它就是一個如同[小時代]一般的言情電影,只不過所有的設定都與[小時代]相反,並且反到極端。
然後在片尾五分鐘用大段的、生硬的文字念白,強行把主題升華到「關注校園霸凌」。
▲讓我想起了《公主小妹》,蘇得要命
而說回這部[三角草的春天]呢,儘管故事邏輯上存在諸多漏洞(驚悚電影通病),但它依然讓人又驚又喜。
女主角的爸爸由於工作關係從大城市東京調職到一處小鎮,女兒也轉學到了鎮上僅有的一所中學。
畢業班上只有十幾個同學,大家都是青梅竹馬的髮小,早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對於女主角這個外來客,自然是不約而同地排擠。
影片的前四十分鐘,畫風清新,配樂歡快,儘管女主角不受同學待見,但跟男主角約約會拍拍照,還算閒適自在。
▲男主角對三角草的解釋,也讓人充滿希望
本以為影片就要這麼一蘇到底了,又得忍受一個多小時的你儂我儂,結果一場大火,把整部片子的風格都給燒了個180度大轉彎。
▲女主角父母雙雙被燒死
▲妹妹燒得不成人形,就剩下最後一口氣
這事兒不用猜,一定是女主角的同學們幹的。
這群人一個個乖張暴戾,橫行跋扈,由於缺乏管教,活像一班小流氓。
影片的主要矛盾這就來了,村鎮學生好比是野蠻人的象徵,女主角呢,就是文明人。
而在缺乏教育、缺乏文明的野蠻人一再挑釁之下,文明人的底線最終崩潰了。
▲扔女主角的鞋,撕女主角的書,還讓女主角吃泥
▲用粘了釘子的鞋把女主角爸爸踹下樓梯
但大家都認定這場火是意外,只有女主角自個,鐵了心要復仇。
影片從這裡開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部標準的日式驚悚cult電影。
▲還頗有些[伊甸湖]+[我唾棄你的墳墓]的意思
它有著類似[伊甸湖]的內核,和類似[我唾棄你的墳墓]的結構。
女主角為了報仇,一個一個地找上那些流氓同學,挖眼球,砍手指,割腳筋,甚至用小刀拉破肚子把大腸掏出來。
視覺上毫不留情,已經足以讓一部分影迷先高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