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醫院急診內科接診了一位90歲的老太太。被送到急診室時,王奶奶已經口唇發紫,意識也有些模糊了。
著急的子女告訴急診醫生,三天前吃午飯時,老人曾經被一顆羅漢豆嗆到,咳嗽了幾聲之後好像沒什麼大礙,於是大家都沒在意。誰想到「後來氣越來越急,整個人都木木的,反應遲鈍了」,家人這才送老人來醫院。
氣管異物阻塞
王奶奶差點呼吸衰竭
醫生詳細詢問了病情、查體聽診後,認為很可能是氣管異物阻塞。此時,王奶奶指測氧飽和度只有83%(正常值應該是在95%-98%),呼吸衰竭的風險在不斷升高。
接診醫生迅速將王奶奶轉入搶救室並進行了肺部CT檢查,發現王奶奶的左肺已經完全不張(左肺不通氣),左主支氣管開口管腔堵塞,需要儘快安排手術取出異物,否則有生命危險!
誤入「氣」途的羅漢豆
醫生爭分奪秒 手術取出
時間就是生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和麻醉科以最快的速度為王奶奶進行了支氣管鏡手術。
手術中,醫生發現王奶奶的左主支氣管開口幾乎完全被一顆黃白色橢圓形異物堵塞了,因為異物嵌頓的時間已有數日,支氣管壁明顯腫脹充血,極可能存在阻塞性肺炎。手術醫生馬上在在氣管鏡直視下置入一個網籃,靠近橢圓形異物後輕柔地抖動將異物收進了網籃裡,隨後又快又穩地連同氣管鏡一同退出了老人的氣道。
氣管鏡鏡下異物清晰可見
醫生用網籃取異物
「成功了!」氣管鏡室裡所有的醫護都為之雀躍。
取出的異物正是羅漢豆。就是這半顆誤入「氣」途的搗蛋鬼,害得王奶奶差點命懸一線。
罪魁禍首
異物取出後王奶奶呼吸衰竭的症狀得到了緩解,咳嗽氣急症狀也隨之明顯改善,目前已經順利出院了。
「雙管齊下」風險大
這些小習慣可能會致命!
人體的食管和氣管開口是並列在舌根後下方的,食管在後,氣管在前,好比兩個親密的鄰居。人在吞咽時舌根會後墜,有一塊軟骨(即會厭)會蓋住氣道入口,防止食物誤入氣道。如果你在吞咽食物的時候說話,或者同時吸氣,就有可能導致聲門開放,食物誤吸入氣道,這就是在吞咽食物時不能同時說話、大笑和呼吸的原因。
另外,如果控制會厭的神經發射出了問題,或者本身會厭出現了病變,亦或是聲帶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地閉合,如聲帶腫瘤、聲帶麻痺等,也有可能導致進食時食物進入氣道。有吞咽功能障礙的病人,吞咽的動作會變得遲緩,如果餵食的速度快於吞咽的速度,就會導致食物蓄積在咽喉,在呼吸時出現食物被吸入氣管的情況,發生堵塞。
氣管異物的高發人群
成人支氣管異物多發生在老年人群中。因為老年人機體功能生理性衰退,咽部肌群協調能力下降,存在隱性誤吸可能。許多老年人發病前合併有腦梗、腦出血等基礎病,喉反射功能下降,長期臥床,本身就存在誤吸因素,平躺或半臥位進食更容易誤吸。像王奶奶這樣年級較大的患者,發生氣管異物的風險就很大。
那麼,是不是只有患吞咽功能障礙的老人才容易發生氣道異物梗塞呢?並非如此。兒童在嬉戲、打鬧和哭泣時,發生氣道異物梗塞的情況也很多;普通人吃東西時說話、大笑、顛簸、摔倒等,也可能發生氣道異物梗塞。
突發氣管異物怎麼辦?
出現氣管異物應及時取出!
1. 嘗試吐出或者咳出,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處理,決不能用手摳,也不能用大塊食物壓咽。
2. 若不能解除,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位置比較淺的氣管異物可以通過喉鏡取出,位置比較深的支氣管異物,需要使用支氣管鏡取出。檢查支氣管異物的手段有胸部x線、胸部CT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等。
如何預防氣道異物梗塞?
堵塞氣道的異物通常有食物、脫落的牙齒、假牙、玩具和嘔吐物等,食物是最常見的一種。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丁盈盈表示,在醫院急救工作中,被湯圓、年糕、餃子、饅頭、大塊的肉類、長麵條、堅果、大塊的水果、果凍等堵塞氣道而窒息的病人非常多。
食不言寢不語,細嚼慢咽不著急。對於有吞咽功能障礙的老人,在餵食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著急,而且要儘量餵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此外,嬰兒發生嗆奶的情況也非常多見,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奶瓶的出奶速度過快,超過了嬰兒吞咽的速度,所以應避免使用流量過大的奶瓶餵奶。普通人平臥位進食也易發生梗塞,因此進食時,應儘量採取半臥位或坐位進食。
編輯:洪瑋
責編:戴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