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去世史書記載是「卒」,而霍光去世卻用「薨」,這是為何?

2020-12-24 楊角風發作

同樣是去世,為什麼霍去病去世記載「卒」,而霍光卻用的「薨」?

《史記》中,對霍去病的死是這麼記載的: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漢書》中記載他的死:

「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

一般來講,天子去世叫做崩,諸侯的死叫做薨,士大夫去世叫做卒,讀書人去世叫不祿,只有老百姓去世才叫死。霍去病的官職是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光的官職是大司馬大將軍,雖說他們都是外戚,位高權重,但仍沒有達到諸侯王的程度。

理論上說,霍光也應該用「卒」,那麼為何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呢?

霍去病殺死李敢,司馬遷對霍去病有個人好惡

飛將軍李廣徵戰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被封侯。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再次北伐匈奴,年邁的李廣請求出戰,漢武帝不同意,在李廣苦苦哀求下,才同意讓他領兵出徵。

儘管李廣仍沒有放棄封侯的理想,但他的運氣著實不好,不知為何,他在茫茫大漠中又迷路了。等到大軍找到李廣,戰役都結束了。李廣無法容忍自己的無能,也不想再被他人嘲笑,悲憤之下,在衛青帳前自刎身亡。

李廣的兒子李敢,將父親的死歸咎在了衛青身上,一次趁衛青不注意將其打傷,衛青比較厚道,就沒有追究此事。然而,霍去病得知此事不依不饒, 一次,李敢陪同漢武帝狩獵,霍去病也在座,霍去病堂而皇之將李敢射死在馬下。

漢武帝包庇霍去病,並沒有聲張此事,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我們由此也可看出,霍去病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當著皇帝的面殺人,都沒有追究責任。

司馬遷在李廣列傳中,有大量傳神描述,後世提到飛將軍,也是轟雷貫耳。雖說霍去病戰功卓著,但司馬遷卻在佞幸傳中提及了霍去病。

史料記載: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李陵是李廣的孫子,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徵匈奴,遭遇匈奴八萬騎兵,李陵經過多次鏖戰,擊殺匈奴近兩萬人,奈何寡不敵眾,最終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沒有調查清楚,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了李陵全家。

司馬遷給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畢竟以五千打八萬,幾乎沒有贏的可能,而李陵利用強弓硬弩差點將敵人打退,也屬不易。只不過李陵投降了匈奴,這讓漢武帝怒不可遏,見司馬遷還在為李陵說好話,漢武帝就給司馬遷判了死刑。

漢武帝時期,死刑是可以改判的,如果有錢可以以錢抵罪,如果沒有錢,可以用腐刑抵罪,司馬遷只是個史官,沒有那麼大權力,也沒有什麼油水,他拿不出錢,所以司馬遷選擇了腐刑。

司馬遷是為李陵說話,才受到如此奇恥大辱,要說他心裡沒有絲毫怨恨嗎?或許司馬遷站在了李家這一邊,而霍去病殺掉了李敢,司馬遷在寫史的過程中,難免會摻雜一些個人感情進去,所以霍去病的死用「卒」,也在情理之中。

巫蠱之禍,衛氏外戚成了反叛

公元前91年,司馬遷完成《史記》,而當年巫蠱之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巫蠱就是用人偶來詛咒仇人,有人在皇宮中大搞巫蠱之術,因此引來滔天大禍,無數人頭落地。

丞相公孫賀的妻子衛君孺,是衛子夫的姐姐,公孫賀一家也屬於外戚勢力。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不遵守法紀,貪汙公款被人發現,被抓進監獄。當時朝廷正在追捕一個名為朱安世的大俠,公孫賀就主動將這個任務包下,希望能戴罪立功,給兒子贖罪。

朱安世的確是被抓住了,但他揭發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並說公孫賀一家用人偶詛咒皇帝。如此這般,公孫賀父子死在獄中,其中還牽連了衛青的長子衛伉一同被殺。

之後江充得勢,而江充跟太子劉據發生過間隙,為了扳倒太子,江充誣陷太子行巫蠱之術,並在太子宮中找到了人偶。太子劉據迫於無奈,殺掉了江充和其同黨,逃出了京城。漢武帝仍是沒有查明真偽,認為太子要密謀造反,就派人去抓太子,劉據最後自縊身亡。

皇后衛子夫見大勢已去,同樣自殺身亡,衛氏外戚從此一蹶不振,衛青、霍去病早已去世,由於巫蠱之禍,衛氏外戚也被認定為反叛,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所以也牽連到了霍去病。

司馬遷寫史書,也是在一個時期的歷史環境下,而當時衛家倒臺,正是一個敏感的時間段,可能司馬遷為了避嫌,將霍去病寫入了佞幸傳,也將霍去病的死寫成了「卒」。

寫《漢書》時,霍光已經恢復聲譽

漢武帝去世後,將朝政大權託付給了霍光,他輔佐漢昭帝劉弗陵,廢掉昌邑王劉賀,擁立漢宣帝劉病已,霍光可謂漢朝的股肱重臣,正是他的存在,才讓漢朝的政權平安過度。

然而,隨著霍光的權勢越來越大,霍氏全族也是雞犬升天,等到霍光死後,漢宣帝才著手廢掉剷除霍家宗族勢力,霍光的結局也不甚光彩。

史料記載:

「至成帝時,為光置守冢百家,吏卒奉詞焉。元始二年,封光從父昆弟曾孫陽為博陸侯,千戶。」

漢成帝之時,有已經有上百戶人家給霍光守墳,官吏要行祭拜之禮,元始二年,霍光堂兄弟的曾孫被封為博陸侯,食邑千戶。儘管霍家做了很多錯事,但不能埋沒霍光的功績,在班固寫漢書的時候,霍光的名譽早就恢復了。

在寫史書的過程中,難免會摻雜作者的一些個人情感,或許班固認定霍光的功績已經足夠高,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他用「薨」,來表示對霍光的尊重。

相關焦點

  • 霍光稱「薨」,霍去病卻稱「卒」,司馬遷是在欺負霍去病嗎?
    天子之死,稱「崩」;諸侯之死,稱「薨」;大夫之死,稱「卒」;士之死,稱「不祿」;而平民之死,就直接稱死了。這些說法,都是重名的儒家禮教給安排設計的。而且,每一個字都不能隨便用,更不能給用錯了。這兩個人怎麼也到了三公級別。所以,怎麼也不能認為他們是領俸祿的「士」吧。然後,就兩個選項了,一個是大夫之死稱「卒」,一個是諸侯之死稱「薨」。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按照這個排序,霍去病和霍光,應該是天子之下、諸侯之上的三公。
  • 霍去病為何24歲早逝,史書講得很明白了,陰謀論還是早點散了吧
    霍去病出生之後,是否是因為體弱多病,而他的長輩希望他能無病無災長到成年,才給他取這個飽含「護佑」的名字呢? 在這裡,要強調一下,史書並沒有記載霍去病取名的緣由,不過從「去病」二字分析,必然與他幼年時的身體康健有關。
  • 麒麟閣十一功臣,霍光排第一名,霍去病為何不能上榜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本文由王朝一派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霍去病是我國歷史中非常有名的軍事家,被稱為冠軍侯,也是名將衛青和漢武帝劉徹的外甥,霍去病年少成名之後漢武帝將衛青和霍去病封為大司馬,而在此之前衛青是大司馬,霍去病則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的官職和俸祿也都和大將軍是一樣的,霍去病也坐到了頂峰。在漢武帝在準備對匈奴出兵時霍去病卻去世了,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 崩、薨、卒,歿,古代的死有幾種說法?說錯了容易被殺頭
    關於太后的去世,史記中有明確的記述。《史記 呂太后本紀》中提到「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所以太后肯定是用「崩」的。 還有一種情況,如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張嫣,史書記載她的死用的是「薨」,是因為她死的時候已經被廢掉皇后了。所以被廢掉的皇后是不能用「崩」的,但廢掉的皇帝大多數是用「崩」。 「薨」最開始用來描述諸侯的死。如《左傳 昭公三十二年》中「魯文公薨,而東門遂鐐適立庶。」後來有爵位的人,一般是王、公、侯以上的,都稱之為「薨」。
  • 西漢戰神霍去病為何23歲暴斃?誰才是害死霍去病的真兇?
    可是,就是這麼一位戰神級將領,卻在成就大名之後、在二十三歲的美好年華忽然去世,就如一顆流星一般消失於世間。  霍去病為何暴斃?原因眾說紛紜,大體來說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病死。  這個觀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褚少孫,他在創作年表時,借霍光之口,提及其兄霍去病是病死。  但是,霍去病去世之時正當青年,正是人生百無禁忌的大好年華。
  • 霍去病英年早逝,死因成謎,西漢名將為何不得善終?
    縱觀西漢時期的歷史,霍去病和衛青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有了他們的抵抗,匈奴才一直沒能攻入中原,邊疆才得以休養生息。衛青是霍去病的外甥,在霍去病的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兵法,兩人經常合作抗敵,每次都能夠大獲全勝。但是,霍去病年僅二十四歲便去世了,這位流芳千古的年輕將軍為何會英年早逝呢?
  • 一代戰神霍去病去世的八大謎團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漠北大戰後,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遺使和親,漢朝派任敞出使,與匈奴談條件。然而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於是武帝決心發動又一次的對匈戰爭。「漢方復收士馬」,積極的備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身為主將的霍去病突然去世,這次很可能徹底摧毀匈奴勢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戰夭折了。霍去病的突然離世,對漢匈雙方來說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 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因成謎,究竟是因病去世,還是被人秘密處決
    司馬遷史記之中並沒有詳細記載霍去病死因,只是匆匆數筆和詳細記載霍去病死後之事。根據這些信息讓很多史學家認為,霍去病很可能是被秘密處死的,根據種種推測最後把矛頭指向了漢武帝。那麼霍去病到底是病逝的還是被秘密處死的?
  •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
    這場戰役霍去病深入漠北草原,遭遇匈奴左賢王部,以一萬的損失數量,斬首虜七萬多,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 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17年霍去病突然去世。那時他才二十三歲 分析霍去病的死因,可以從史料裡扒拉出零星的一點記載。 霍去病在漠北決戰中深入草原腹地,匈奴人為阻止漢朝軍隊的追擊,將病死的動物投入水體,埋在路上,讓巫師施咒,匈奴人相信他們所信奉的神能助他們消滅霍去病帶領的漢軍,這可怕的敵人。
  • 【霍光】二十一、霍光的謝幕
    霍光不擔心別的,就想知道自己死後,漢宣帝會怎樣跟自己的後人相處。於是試探性的祈求漢宣帝,說霍去病的孫子霍山沒有爵位,希望能從自己的封地之中分出三千戶給霍山,也好祭祀霍去病的香火。漢宣帝當然表示同意,不僅如此,漢宣帝馬上冊封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意思就是只要霍光咽氣,漢宣帝馬上就能讓霍禹升一步成為大將軍,繼承霍光的職位。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 ?
    提起漢朝的「民族英雄」,霍去病是位繞不開的傳奇人物。霍去病極為英勇,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都是孤軍深入敵境腹部,可謂以寡敵眾,但最後卻出奇制勝,凱旋而歸。 霍去病17歲兩時便定襄,功冠全軍;19歲時三徵河西,開疆拓土;21歲時統帥三軍,縱橫漠北。
  • 霍光為何最終要哭著道別?
    在江西南昌出土了一座大型的漢墓,這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漢墓,裡面出土的器物繁多而且十分珍貴。後來專家們在這座大墓裡面發現了一塊玉牌上面寫著"劉賀"二字這才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根據史料記載,劉賀在位期間,做了很多荒唐事,共達一千多件,最後霍光和一些大臣把他給廢了。不過史書只是參照,劉賀真的像史書中記載的那樣荒淫無道嗎?劉賀的爺爺是我們所熟知的漢武帝劉徹,漢武帝皇位的繼承幾經波折。一開始皇位的人選都定好了,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漢武帝晚年的時候,經常做噩夢,在夢中有很多木頭人敲打他。
  • 霍去病: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
    然後匈奴發現,這小孩就是漢朝的一代大魔王。他帶領八百輕騎脫離大軍數百裡出擊,斬殺2028個敵人,其中甚至有匈奴單于的親爹和叔叔。兩年後,他作為驃騎將軍出擊匈奴,又是大獲全勝。收陣歸營,下屬匯報:「將軍,咱們斬殺了4萬多人,其中將軍、相國、王子等俘獲了120多人。」霍去病大喜:「啊?我有那麼狠?我以為是3萬多!」
  • 一生忠正耿直、兢兢業業的權臣霍光,死後為何全族被滅?
    霍光在職期間兢兢業業,為了漢朝江山也算是鞠躬盡瘁,劉氏社稷得以安穩交接。不僅如此,霍光還廢掉了不成器的皇帝劉賀,擁立明君漢宣帝劉詢即位,霍光權傾朝野二十年,可謂榮譽滿身、威名四海,可是如此厲害的人物,卻在死後落得個全族被殺。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欲望、利益、權柄、陰謀,那麼為何霍光會落得晚節不保的結局?
  • 驃騎將軍霍去病【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
    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搌大將軍不得益封,軍吏卒皆無封侯者。初出茅廬的霍去病首戰告捷,嶄露頭角,自此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用兵天分一直嘖嘖稱奇,也許是為了再試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賦和勇氣。然而,河西戰役對霍去病來說有著很大的意義,可以說是霍去病功名顯赫的重大戰役。河西地區在黃河以西,祁連山、合黎山之間,地勢低平,是漢朝通向西方的黃金通道。
  •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死因成謎!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死因成謎! 眾所周知,霍去病給漢武帝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對匈奴的作戰上,以及解除漢王朝的危機上,霍去病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在現在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上依然能夠見到這位離我們所處年代非常久遠的人物。
  • 張若昀主演的《霍去病》要定檔了,共90集,大家覺得會爆還是撲街
    客觀地說,大概率會撲,不撲也會被罵的體無完膚,記得前幾年有一部《大漠謠》,原著寫的就是霍去病和一個虛構的狼女的故事,本來也不是寫實的,就是古代言情小說。結果拍成電視劇的時候就因為裡面有霍去病,所以從作者到導演到編輯被網友各種罵,說是抹黑了一代傳奇霍去病,歪曲歷史。最後電視劇改名為《風中奇緣》,男主角霍去病也改名字為衛無忌才正常播出。
  • 司馬遷記載霍去病把酒肉放壞,都不給將士們吃,這是怎麼回事?
    霍去病是西漢的少年戰神,他追擊匈奴,封狼居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雄。然而,在司馬遷的筆下,卻記載了一些難以想像的事情,說霍去病把酒肉放臭,都不給將士們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司馬遷的記載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話,那麼霍去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霍去病英年早逝一生未娶,私生子10歲夭折,為何卻有兩個孫子?
    元狩六年,匈奴重整旗鼓,可能是休整過來了,再度侵犯了我國邊境,漢朝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去病,因為他了解匈奴,更是多次擊敗過匈奴。隨著霍去病帶兵出徵,勝利的戰報很快傳到了朝廷。這一戰打完之後,匈奴算是徹底老實了,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沒有再敢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