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緯在《我是歌手》裡面那首《最愛》的現場,我看了得有一百次。最後一刻歌曲終了,他眼神靜止時,似乎瞳孔都散開了。儘管沒有睜大,眼睛卻顯得變大了。目光變得更遠,更柔和,並且隱隱地令我感到「他不想回來」。在那一刻穿過現場投向遙遠處的心神,帶著悲傷,不得不回來。我覺得這是一種深度催眠的狀態。也有人管這叫「瘋魔」。
結束時的失焦眼神
前奏響起時他閉上眼睛,久久以後再睜開。這時他仿佛看不到這個表演現場了,而是整個人都隱沒在一個裝住往事的黑匣子裡。
楊宗緯在高音區有特殊的發聲方法。一般人發高音,氣息和共鳴往鼻腔頭腔走,越往上,共鳴腔越狹窄,這時候通過共鳴腔的有限的氣息,就變得更有力,就像一片葉子必須捏攏才可以發出哨音一樣。所以,聚合氣息可以幫助我們發出更高的高音,且高音的音色往往會變得明亮清脆。所謂「銀瓶乍破水漿迸」。比如龔琳娜演唱的《小河淌水》。
但是他在發出高音時,卻仍然可以用整個身體,從頭到腳一起,在發出更高的聲調時,保持住巨大的共鳴腔。於是他可以不把聲音壓扁和吊尖、反而發出更深厚,更與傷感同頻的聲音。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一是在那種合攏狀態裡怎麼保持共鳴腔的打開,二是氣息怎麼夠用,三是唱「分離」的「離」這樣扁的字,能張開的口型有限,但是又要讓聲音出來,所以耳朵、鼻子、額頭都向後向上提了。我真是不知道,這是怎麼控制的。
看看動圖:
為了延長這種深厚,他還在發出這些聲音之前,用喉部的肌肉給聲音一個緩衝帶。聲音經過這裡就像車子經過一段布滿砂土碎石的坡道,令車子嘶啞地停頓。這個超級會唱歌的人,似乎所有和發聲有關的肌肉,都可以在任何狀態中張開和合攏,或者進行摩擦。他有著多麼聰明的肉體啊,太聰明了。
與此對比的有蔡琴,她就都是光滑的,珠圓玉潤的聲音。
另外,他唱這首歌的方式非常費氣,比如很多句的音頭都非常重。這樣唱有點難,太費氣了,我這樣唱的話,後面的字就會沒氣可用。不過再聽一下潘越雲「平鋪直敘」的版本,沒有這種「長相思,摧心肝」的效果。
說起來騰格爾也是這樣唱歌的。但是每首每句都這樣唱是不是有點單調啊,令人費解。想到網友的評論:「仿佛馳騁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不過是坐在方輪子的車裡」。
楊宗緯唱歌是非常前景化的,敘事的。他用唱歌講故事,整個表演毫無疑義地聚焦於他和他的聲音,聚焦於這個故事。華晨宇的表演對比就很鮮明。華晨宇很像是在把聲音當做玩具,自己的人聲當做樂器之一。我相信他如果需要的話,無所謂自己的演唱是否在聚光燈下,他甚至可以為樂器做和聲。
楊宗緯的演唱極其細膩,技巧極其高超,可以說勝過了絕大多數歌手。同時,他還是一個說書人。他沒那麼愛玩聲音,他喜歡的是講故事。像龔琳娜、常石磊也有完美的歌唱技巧,可以唱出任何他們想唱的東西。但是他們就幾乎從不敘事。對他們這種 level 的歌手來說,決定他們表演的就是他們的趣味。
我不知道為什麼寫了這麼長還在說他的演唱技巧。其實我真正想說的並不是這個。
我想說,這個表演真像是在一個黑色的湖底。在湖底,光影雀躍,說書人站在我們中間,講了個其實很普通的事。太普通了,好像沒哪個人沒經歷過。可是聽著聽著,他說了什麼你就幾乎都忘了,他憋著一口氣,你就憋著一口氣,他的瘦手抱住話筒,你就抱住自己,他似乎要跺一下腳,又輕輕放下了,你的心也被掄起又放下,搞得你上氣不接下氣。他把手伸進外套捶打自己,你也要把手伸向胸口,看看它有多疼。他說到酣暢,說得迷離,說得心痛,好像說盡了他一輩子無法陳情,也好不了的隱痛暗病。他已經全都撕開給你看了,可你還是不太明白他。你甚至都看不懂他是個男人,還是個女人。這樣向別人訴說著自己,你卻還是看不懂。你說,他甘心不甘心啊?
如果可以唱歌,還要說話幹什麼呢?欣賞這個表演時我常常感慨。
他說了那麼久,走了那麼遠,幾乎就要回不來了。你就望著他,再次不情不願地被掌聲叫回來,卻覺得自己被切出一道新傷。這時候你都忘了,自己並沒有那樣徹底地愛過誰,但是在這樣的歌聲裡,卻以為自己也曾那樣傷過心,自己也是那麼可愛的一個人。這種共振而來的疼痛,卻讓你覺得自己這麼真實。臺上燈火都落幕了,喝彩聲四起了,你拍著手,心裡還有一個自己,摸著漆黑中最後一線迴響,踉蹌著走出湖底。
楊宗緯在超級星光大道出道後沒多久就出了一張專輯。但是一點也不紅。說他出道其實不太準確。那是2007年,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我當時追看了全部比賽,他的成績遠遠超過其他選手,成為冠軍毫無懸念。離決賽不久的某一期裡,媒體突然爆出了楊宗緯謊報年齡。他當時真實年齡是28歲,已經超過規定的報名年齡。謊報了年齡的他必須退賽,而且似乎是不太光彩的離開。
這些規則,就是演藝界的殘酷之處,一個在新人裡選明星的電視節目,你要是唱到28歲還沒紅,唱得再好也差不多可以默認你紅不了了,更多資源這種事最好不要再想。所以國內各種各樣的比賽裡,一開始也都會有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幾輪以後就只有年輕的那些了。我記得楊宗緯離開超級星光大道的那一期,主持人陶晶瑩在臺上扶著楊宗緯的肩膀,一邊流淚一邊說:「他只要有比賽,就去參加,得獎也好,不得獎也罷,只要讓他唱就好。所以這個人是有多愛唱歌!」那一屆的冠軍是蕭敬騰。蕭敬騰也唱得很好。但在比賽進行時,我之前其實都沒有注意到他。
各個選手會錄一段話,在那個節目的片頭輪播。楊宗緯的話大概是這樣的:「我叫楊宗緯,我是來拿冠軍的,因為我超會唱歌。」雖然常覺得他樣子緊緊張張,可是說這句話的神態是那麼的確信無疑,甚至帶著傲慢。
有個節目叫《和你一起唱》,裡面是些唱歌很厲害的素人,和這些職業歌手配合唱一首歌。當然那些素人也唱得很好。但我總是感覺楊宗緯不想讓別人唱,他只想一個人唱完。和張碧晨、馮提莫男女對唱,也都一副有點勉強的樣子。在別人唱時,總是客氣而不自在地微笑著,輪到自己時,就纖毫畢現地開始放光。作為觀眾的我也很難受,我想看到他一個人唱完,想對節目組說,有他的戲就讓他一個人呆著吧,別互動了。
也許是我腦補了。因為我自己唱歌就非常賤格。在KTV玩,我要是唱了,就會討厭別人跟著合唱或者輪流唱,因為這樣我就聽不清自己的聲音了。一首歌要唱好,是要一個字一個字設計的,A段和B段怎樣區別,這句和上句換氣的氣口在哪,哪裡收,哪裡放,哪裡咬住哪裡滑過,哪個字在哪裡共鳴……總得唱個百十來遍才能把整首歌都設計好。連我都這樣,楊宗緯的話,我覺得只會更多。那麼,我都設計好了,你卻不停地接過去打斷我、破壞我,真是非常痛苦。
楊宗緯不算英俊,他的模樣總讓我想起一條頭角崢嶸的魚。不過就是這個樣子的他,我相信也已經整過了,和07年相比好看一些。做唱歌的藝人,只會唱歌卻不夠。只希望他沒有在這裡吃太多苦。
現在的楊宗緯也沒有自己的紅的歌。他只是把別人的歌唱成自己的重火一遍。我覺得他的演唱直接放到唱片裡太濃厚了,我們的心消受不起。本來是太苦了聽不動了,但很可能會被我們的意識反應成「聽多了有點膩」。我能感覺到專輯裡的錄音版本,大大降低了歌曲的情感濃度。但那樣的楊宗緯就沒有魅力了。他不能收放自如,他須得要麼滿,要麼空,只能百分百。他本人仿佛只是一副骨架,所有的肉都在聲音裡。他唱歌仿佛喝酒時沒有東西配,就用一壺酒配一杯酒。他唱歌,就是畸零人救畸零人。
↓點「閱讀原文」可以觀看這個表演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