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室茶花丨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2021-02-16 弘益茶道美學

茶花與禪花都是文人齋花或小品花的精簡形式。文人齋室素顏,齋室之外另闢茶寮或茶室,陳設更為簡樸。


茶寮之風起於唐代,而盛於明代,舊唐書記載:大中三年,東都造一僧年一百三十歲,命舉保壽寺,名飲茶所曰茶寮。明代記載當時茶寮風氣的書更多,如明許次抒《茶疏》說:小齋之外,別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閉塞,壁旁列置兩爐,爐以小雪洞覆之,止開一面,用省灰塵騰散,寮前置一幾以頓茶,注茶盂為臨時供具。

明陸樹聲《茶寮記》也說:園居敝小寮於嘯軒埤坦之西,中設茶灶,凡瓢、汲、罌、注、濯、沸,之具兼備,擇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則茶煙隱隱起。

至於茶室《南浦文集》上有如此記載:比來引餘與茶室,即應命赴之,我觀茶室之盛狀,外設華門,內為瑰寶。小竹子門,門旁有小房子,其形似圭,室小獨立而雅。


 

然而不論是茶寮或者茶室均為煎茶或切茶而設,偶爾可以品茶,但非典型的品茶之所。因此未聞有與茶寮或茶室內插花品茶作風。

大體言,品茶賞花都在齋房書齋行之,因此茶花的插作及擺飾仍以齋房室內行事為主,元方回詩說:花簷移來錦繡叢,小窗瓶水浸春風。朝來不忍輕磨墨,落硯香粘數點紅。

因此,古典的茶花與齋花形式大同小異,要之僅在創作旨趣與品位之取捨上,更偏重幽邃,追求其「醍醐味」而已。茶花既在配合幽室,追求茶趣,在花材花期的形色上,自需靈臺清明,以新簡清寂,純真而不矯飾為其特色。

首先就花器而言,宋明兩代文人齋室除陳列書籍,及齋室常見如琴棋書畫文房四寶外,尚擺飾不少古董文玩,此乃由於當時盛行的博古風氣使然。而齋室所藏可資盛水之歷代銅陶瓷玉名品均可考慮用作插花,換言之,齋花茶花可說是宋明博古之風的結果,文震亨長物志說:銅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罌、曰觚、曰壺,隨花之大小用之。瓷器用官哥定窯古膽瓶,一枝瓶等。

齋室插花旨在遣寂除煩,清心悅神,花器造型宜選純真典雅高古者為之,質地「貴銅瓦,賤金銀」,這也是現代插花極少見到用金銀器的原因。以陶、瓷、銅、竹、木、瓦等造型簡約,紋飾樸實者為尚。

《古瓶臘梅詩》謂:「石冷銅腥苦未清,瓦壺溫水照輕明,土花暈碧龍紋澀,燭淚痕疎雁字橫。」類似石冷銅腥古色斑斕的花器才易於保潛發幽,耐人尋味。

至於大小往往因人而異,窗邊獨立者,最大不過一尺五寸,最小不過一尺,而書齋插花正如張謙德所說:大都瓶寧瘦,寧小,勿過壯,極高者不可過一尺。實則茶花之插作品賞多於靜坐時行之,能以雙手撫摩品玩方可得其玄妙,因此花器之大小與手掌有關。

其次,花木形色以精簡雅潔為主,清李晴江詩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可知其中況味。至於花品則求其高雅,春天如蘭,夏如蓮,秋如菊,冬如梅,花枝利落,多多許不如少少許,一花意味野色阡陌,一葉則寄情緣郊萬裡,花取半開而富精神者為佳,花色最喜白色。孔子曾謂素以為絇,以白象徵著完美,高潔、光明、淡泊及真誠的高貴德志,為茶花所樂用。

其次,花色好,顏色可人,花精神佳,草本則清標風神,花葉不使重疊侷促,枝葉明朗,陰陽互生,求得世外之趣。

袁中道曾說:「大都自然勝者,窮於點綴;人工極者,損其天趣。故野逸與濃麗,往往不能相兼。」茶花創作的花與器之搭配在形式上非常單純,但對姿態內的天心之把握卻是花器一體,誠摯感人的。

插花者體察並珍惜植物生命之契機,以平實的技法使花草安詳、活躍在花器上,因此茶花的插作手法並非否定技巧,而是旨在超越技巧,達到花器應情適意的目的,此為茶花真諦。

 

點擊下方圖片

邁出學習一步,插花其實很簡單


•本期編輯✎ 二珊

•內容整編自《中國茶花之道》黃永川著,圖片來源弘益茶道美學圖庫



投稿:成為弘益撰稿人。研究愛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對茶、生活、美學的踐行與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學,用你的文字,標記你的美好。詳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師微信(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點這裡,找茶找書

相關焦點

  • 東方國藝分享丨烹茶插花,與花談心—「茶花」與官窯花器插花
    (清,黃宗羲),花藝家追求茶「趣」,取「天地慧黠之氣」所形成之蘭花、松枝插於哥釉方琮中,恬適簡約而脫俗,走進茶肆就令人心曠神怡。一件茶花小品常僅一花,多則二或三種,「稍過多便冗雜可厭。」二種以上則特重葉形的大小、強弱、虛實及枝的生長方式。色彩方面,則應注意明度問題。
  • 茶花修剪特簡單,掐準「時間點」,1年剪一次,來年一定花滿枝
    茶花修剪特簡單,掐準「時間點」,1年剪一次,來年一定花滿枝茶花開花比較大,花香十足,是好多人都喜歡養的一種室內盆栽,那麼我們在養茶花的過程中一定要記住,修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您不去修剪的話,它會有一個特性,每次開完花以後它的花是從頂部開的
  • 簡單小教程:寫意花鳥畫之茶花的畫法
    茶花的結構 茶花花型有牡丹型、玉杯型、磬口型等,有復瓣和單瓣之分,在寫意花鳥畫中表現的多為單瓣茶花。只有掌握了花頭多種變化的畫法,才能在今後的創作中運用自如,使作品自然、生動。
  • 春季,給茶花餵2種「豆茶」,根系發達、枝粗葉壯、開花更大更豔
    不過養茶花也有很多朋友碰到難題比如爛根不開花等問題,這就令人非常的頭疼。不過茶花出現這些問題,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所以今天筆者也來和大家分享用兩種「豆茶」用來餵茶花,茶花根系更加發達,枝粗葉狀開花更大,非常好使。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養茶花,5種「保酸水」輪著澆,茶花枝粗不黃葉,葉片超油綠,大花開滿...
    在眾多植物中,茶花是長得比較慢的一種了,不過茶花開花很漂亮,花型優雅端莊,花色豐富,自古以來都是受到眾多花友的喜愛啦。 我們都知道茶花「喜酸」,那我們可以針對它的胃口,給它澆這5種「保酸水」,讓它枝粗不黃葉,葉片超油綠,大花開滿枝頭!
  • 想讓茶花枝莖粗壯開花豔,這幾點不得不知,學會了就坐等賞花吧!
    就在去年春天,有一個花友在花市上買了一株茶花小苗,她滿心期待著把小苗接回家,希望它在這一年裡能夠長得越來越壯,而且開出更多美麗的茶花。但是事情卻和她想像的背道而馳,這一株茶花雖然說養的時間這麼久了,但是整個植株的生長態勢卻非常弱,羸弱得仿佛風一吹就會斷掉似的。最重要的是到了花期時,原本是希望它能夠開出滿樹的話,但是卻只開了零星一兩朵,還很快都凋謝了。
  • 詩裡的茶花:2021最冷的冬天,茶花的氣節給我一點能量吧!
    以前以為只有梅花是「凌寒獨自開」,但是茶花也是正在冬天開花的植物,茶花真是一個大家族,有兩萬多種。有一種茶花常常出現在杭州的高速路上,灌木茶花是冬天開花,花落時一葉一葉地飄落,滿地飄紅,極盡不舍,因此茶花經常被認為是長情的花。「三蘇」中的蘇轍鍾愛茶花:「黃櫱春芽大麥粗,傾山倒谷採無餘。久疑殘枿陽和盡,尚有幽花霰雪初。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嶺梅如。
  • 紅樓夢:林黛玉見了2朵宮花後,為何失態「發飆」?脂硯齋4字寫出答案
    薛姨媽這一番話,不僅把任務說的很清楚,而且把完成任務的路線和方法也說很明白,周瑞家的只需要按她的要求執行就行。雖然碰上王熙鳳和賈璉午間同房,仍舊沒離開,而是守在巧姐屋裡等候,直到平兒推門出來,把4朵宮花送給王熙鳳後才離開。去往林黛玉屋裡的路上,周瑞家的對自己還是十分自信的,所以當她的女兒找她,讓她快點找人幫助冷子興打官司時,她胸有成竹地對女兒說,晚上找找王熙鳳即可。同女兒分手後,她徑直來到林黛玉的房間。林黛玉沒在房間裡,而是在寶玉屋裡玩九連環。
  • 人間草木—金茶花
    圖文:遙兒自從知道雲臺花園裡有一片金茶花後,幾乎每一年它開花的時候,都會去看,去拍,去欣賞。喜歡那一樹一樹的金黃花朵,雖然朵兒是小了些,沒有其它茶花的朵大,但也勝在它的玲瓏,勝在它的色澤。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在陽光下綻放,它不但花瓣是金黃的,連裡邊的花蕊也是金黃的,外層的花瓣似是上了一層蠟似的,光潔潤澤很有質感,樣子玲瓏可愛,誰見了都會喜歡的。
  • 雲南茶花鬥雪開
    在雲南的花卉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雲南茶花。  寒冬臘月裡的北方,正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水瘦山寒,哪有花兒的影蹤。可此時,你一腳踏上彩雲之南的五色土地,就在疏林邊、古寺裡、庭院內、亭臺畔、粉牆前,會閃出一朵朵噴雲吐火的茶花,陽光燦爛如碎金,鳥語花香,蜂飛蝶舞,綠意盎然,小蜜蜂整天嗡嗡地鬧著,百花爭豔。  正值盛花期的山茶,枝頭萬朵齊吐火,燃紅了半個天,滿樹繁花,彤雲萬朵,燦似霞,紅勝火,白如玉,在翠綠色的葉子襯託下,更顯得英姿勃勃,光彩照人。  雲南茶花享譽中國,聞名世界。
  • 20種香水花,茶花排倒數,第一就是它!
    自然的花香是最迷人的,不同品種的花,香味不一樣,花友們對花香的喜愛也各有不同,今天就挑20種受大眾花友喜歡的「香水花」,看看有沒有你的菜~茶花茶花其實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大部分品種都要靠近聞,才能聞到那種若有似無的香氣。
  • 傳統印章藝術裡不可忽視的一類齋室印由來
    在華夏傳統的印章藝術裡,齋室印是不可忽視的一類。齋室印,是泛指取自供居住的齋、堂、館、閣的名目而鐫刻成的印章,多見於書畫、版本和簡札上。相傳最早的一枚齋室印,是唐代學者李泌所發明,自此蔚成風氣,一般讀書人都起個齋室名,鐫刻一枚齋室印章,充作文玩。
  • 茶花是我國著名的傳統觀賞花卉之一,你知道怎樣養好茶花嗎?
    1677年,英國醫生甘寧自我國引去茶花後,又陸續地傳到了歐洲、美洲及世界各地。六十年代在廣西南部山區新發現的金色茶花,實為罕見的珍品,轟動了國際花壇。茶花的品種繁多,古往今來,最著名的是一株開放出各樣花朵的「十八學士」。比較著名的還有千葉白、楊妃茶、宮粉、鶴頂紅、綠牡丹、雪牡丹、臺閣茶、西施晚妝、花蝴蝶、十樣錦、鳳仙茶、小桃紅、灑金、紫重樓、觀音白、南山茶等等。
  • 50元一兩,一年只開兩三個月,靈隱寺邊上的這束「花」正當時
    先說我們此行的主角,龍井茶花。志玲一路向上走,確實看到很多在賣茶花的,有的是茶館、飯店的副業,有的直接在路邊支起桌子就能賣,有點像秋日桂花季的滿覺隴路。炒好的龍井茶乾花不過這龍井茶花做的好不好,也很看技術。志玲一直沿路向上,在快要走到路盡頭的時候看到一家茶葉店外曬著不少龍井茶花,看志玲有點好奇,是店裡的茶客主動招呼說:那是龍井茶花,泡水喝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