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劇
「養老」逐漸成為熱門話題
在中國傳統思維模式裡
「兒孫滿堂」幾乎就是
幸福老年生活的唯一標準
前些天刷屏的短片《啥是佩奇》
就塑造了一個默默為孫兒付出的
典型中國農村老人形象
可是
老年生活一定要圍著兒孫轉嗎?
無兒無女就註定孤苦無依嗎?
那可不一定!
日本NHK電視臺近期播出的特別節目
《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
就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節目記錄了7位老奶奶的日常生活
她們由於各種原因處在單身狀態
平均年齡近80歲
10年前,7人各自買下了
同一棟公寓的不同單間
開始了老年版《老友記》式的同居養老生活
10年時間
7人早已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一起生活、彼此照料
還組團去旅遊、看煙火大會
和想像中的孤寡老人完全不一樣!
也許
該打破成見的不僅是老年人自己
還有自以為了解老年人的年輕人們
01
▼
7個老年姐妹同居養老
各自獨立,又抱團取暖
最先提出同居養老計劃的人
是78歲的村田幸子奶奶
她曾是NHK電視臺的播音員
年輕時就是少見的「女強人」
因為熱衷工作一直沒有成家
▲38歲的村田幸子
退休後,幸子沒有離開崗位
而是繼續做著播音員的工作
這次的節目就是由她
擔任採訪主持人以及旁白演出
▲78歲的村田幸子
雖然投身工作令人愉悅
上了年紀之後的幸子
也開始頻繁思考未來生活的打算
她不後悔不結婚的決定
但也不想像一些老人一樣
過上與世隔絕的獨居生活
直到迎來生命的最後一刻
一次旅行經歷給了幸子靈感
她與兩位相識多年的姐妹出行
大家都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
所以玩得特別開心、盡興
於是,幸子不禁想到
單身獨居的老人這麼多
為什麼不試著一起生活呢?
▲幸子與姐妹們的愉快出遊
抱著這樣的設想
幸子召集了7位對此感興趣的老人
她們有的已經相識多年
有的以前根本沒見過
因為工作、婚姻動蕩、自我選擇等
她們都成了老年「單身貴族」
老人們的經歷雖然各不相同
但她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
就是過上不一樣的老年單身生活
不被兒女、家庭所累
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愛好
讓最後一段人生也充實而有意義
共同的追求讓老人們一拍即合
她們為這個小小的姐妹團取名為
「個個Seven」
意味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但又結伴在一起互相照顧、取暖
10年過去了
老人們在生活上相處十分融洽
家裡沒有茶葉了?
立馬打電話給好姐妹
幾分鐘就包郵送上門
要出遠門家裡的花沒人照顧?
沒問題
大家相互之間都有備用鑰匙
打個招呼就去幫忙澆水了
這位熱心的鄰居
就是83歲的田矢奶奶
她在姐妹團裡年齡最大
身體卻極為硬朗
年輕時也是個「工作狂」
在一家私企當了40年宣傳部負責人
▲年輕時的田矢奶奶
每個老人的家裡各處
都裝了SOS求救電話
便於相互之間聯繫、幫助
71歲的川名紀美奶奶
就在2018年初
突然感到一陣劇烈的頭痛
於是立馬撥打了SOS電話求助
也是熱心的田矢奶奶趕來陪伴
▲71歲的川名紀美奶奶
在姐妹的安撫下
紀美奶奶漸漸平復了情緒
頭疼也緩解了下來
紀美奶奶是姐妹團中最年輕的一位
年輕時也經歷坎坷
她曾是報社記者,工作非常忙碌
有過一次婚姻,卻以感情破裂告終
獨自撫養女兒成人之後
半生艱辛的紀美奶奶
終於在養老姐妹團裡找到了慰藉與陪伴
▲年輕時的川名紀美
像紀美奶奶一樣
將姐妹團看作孤獨晚年生活救贖的
還有79歲的安田和子奶奶
和子奶奶年輕時是女性生活顧問
也是個為工作而無暇顧及家庭的人
她加入姐妹團的理由非常實在
不想生病死去都沒人收屍
▲79歲的安田和子
「常常因為生病而倒下
如果就這麼躺在地上沒人管的話
很可能就此去世
死後屍體腐爛變成一具白骨
是很難被發現的」
這話看著有些嚇人
但對於獨居老人來說
卻是最實在的憂慮
當然,在那一天還沒到來之前
還有很多基本生活問題需要解決
例如老年人最不擅長的電腦
這位前來幫和子奶奶解決電腦問題的
是73歲的一之坪良江奶奶
良江奶奶年輕時是位廣告撰稿人
因為出身在一個大家族
她在50多歲雙親去世後
才離開哥哥嫂嫂開始獨自生活
習慣熱鬧家庭的良江奶奶
特別害怕寂寞
剛開始一個人生活的時候
她常常因為無法承受寂寞而在夜裡哭泣
嘴裡一直念叨著:「好寂寞好寂寞」
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
她甚至會找一家熱鬧的家庭餐廳
假裝坐在裡面寫作
其實只是為了感受周圍的熱鬧氛圍
這樣的良江奶奶
曾經一度擔心自己真的會寂寞而死
直到加入養老姐妹團
有了這些談天說地的朋友們
才逐漸擺脫寂寞的夢魘
▲年輕時的一之坪良江
公寓裡有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間
幾位奶奶常聚集在這裡開老年茶話會
良江奶奶總是踴躍發言
她們聊生活、聊理想
也談寂寞、談死亡
其實
人活到了一定年紀
沒什麼事是不能講的
重要的是還有人肯聽
當寂寞有人可以傾訴的時候
也就不那麼寂寞了吧
02
▼
養老並非集體等死
而是有尊嚴地活到最後一刻!
人到老年
疾病的困擾總是繞不過去
81歲的市川禮子奶奶最近就很煩惱
禮子奶奶曾是一位老人康復專家
一度做到了理事長的職位
直到4年前因為心率不齊的病症
禮子奶奶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不得不從工作崗位退了下來
即便處在退休修養的狀態
禮子奶奶還是會時常發病
不能站立過長的時間
因此每年大家組團出去旅遊
禮子奶奶都會婉言謝絕
在她看來,大家一起出去玩
本來是件很高興的事
不能因為自己行動不便而成為累贅
遺憾之餘
禮子奶奶也在積極做康復訓練
希望能早日回歸老年旅遊團
相比姐妹團的另一位成員
禮子奶奶其實已經算幸運了
這位一直沒能出現在公寓拍攝鏡頭裡
「個個Seven」的最後一位奶奶
是82歲的清田奶奶
2年前,清田奶奶被查出癌症
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療
之後一直在康復醫院療養
沒有再回公寓生活
起初
姐妹團的成員還經常去探望
直到有一次清田奶奶說:
「請你們以後不要再來了」
對於這個有些絕情的請求
清田奶奶的解釋是:
「病人躺在病床上
面對活力十足的朋友來探望
說著很多的話
對於我來說
這是件非常費勁疲憊的事情
只會覺得好吵好煩」
對於病人的請求
姐妹們也表示理解
從此之後就沒再去探望了
雖然說了這樣的話
清田奶奶其實一直在積極做康復
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公寓生活
在得知清田奶奶的近況後
姐妹們也聚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大家當然希望清田奶奶
能早日好起來回到公寓居住
但如果情況不那麼理想
大家共同生活的前提是
「不提供護理幫助」
這個要求看似有些絕情
卻是老年姐妹團的原則
其實
早在「個個Seven」姐妹團成立之初
老奶奶們就聚在一起擬定了一份協議
其核心理念就是
「自立與共同生活的住處」
「自立」是最基本的原則
也是這群老人們對彼此的尊重
相信回到公寓的清田奶奶
也會贊同大家的決定
到了奶奶們這個年紀
疾病和死亡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但她們的樂觀和積極卻讓人動容
和子奶奶已經提前寫好了遺書
還笑著對鏡頭說
要把所有的珠寶都留給姐妹們
最近
和子奶奶發現自己常常忘事
她的母親就在80歲時
得了老年痴呆症
為了鍛鍊自己的記憶力
和子奶奶報名參加了朗讀劇
每天都努力練習著
▲偷看臺詞被老師發現的和子奶奶有點可愛
節目表演當天
因為腿腳不便很少出門的禮子奶奶
特意盛裝打扮去給和子奶奶加油
倆人在後臺擁抱的一幕
讓許多旁邊者都感動不已
和子奶奶說自己沒什麼追求
只希望每天都過得有意義
死後自己的墓碑上能寫著
「啊,真有趣啊!」
這樣就很好了
關於死亡的話題
姐妹們當然也沒少聊過
大家甚至還在茶話會上
「暢想」起了自己的葬禮
有人希望葬身櫻花樹下
有人希望能把骨灰撒向大家
有人希望聽著自己喜歡的歌離去
有人希望自己的儀容
只被親密的人看到
在說著這樣的話題時
奶奶們是笑著的
人總有這樣的一天
不如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離開
但有一個話題
卻讓這些笑談死亡的奶奶們
都禁不住哭泣起來
那就是如何面對姐妹們的離去
大家的想法都是:
不想第一個走
也不想最後一個走
能排在中間最好
比起自己的死亡
也許她們更害怕的
是面對親近之人的離去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正因為懂得這個道理
老奶奶們才這樣努力地活著
與相互尊重、了解姐妹們一起
體面地迎來生命的終結
03
▼
「孤獨終老」
是所有人最深的恐懼
其實
「孤獨終老」不僅是老年人的恐懼
也是所有人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連一代天后Lady Gaga都說
她聽過最惡毒的話是:
「你會在一個比你所知更大的房子裡死去
你身邊是你所有的錢和大賣的唱片
可是你會孤獨地死去」
可見在死亡面前
一切的名譽、地位、財富都毫無意義
為了擺脫「注孤生」的詛咒
很多人因此匆匆結婚生小孩
「養兒防老」依然是社會普遍思維
但隨著社會進步和老齡化程度加劇
這樣的思維也許是該改變一下了
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
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
約佔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
全世界四個老年人中
就有一個是中國老年人
這些老人中必然有一部分
是無兒無女的所謂「孤寡老人」
也有很多子女不願意和老人共同居住
又不忍心將老人送去養老院
許多家庭糾紛因此產生
其實,對很多老人來講
打擾兒女的生活未必是他們的意願
但獨自生活的寂寞又實在難以忍受
只得將兒女偶爾的探望
當成人生唯一的慰藉
這樣的模式不管是對兒女還是老人
壓力都很大
幸好
這幾位日本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
幸福的老年生活並非只有一種
許多地方也在做各種養老嘗試
其目的只有一個
讓老人們過上幸福的晚年
杭州一家名為「陽光家園」的養老院
就採用了公寓式管理
不僅為老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還成立了一支志願服務小隊
年輕人們每個月需要抽出
20個小時的時間做助老志願服務
比如陪老人聊聊天,散散步
教老人寫字畫畫、學用手機等等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
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德國一家養老機構更加逆天
人家直接把養老院建成了「養老村」
這裡不僅有旅館、商店、電影院
還有酒吧、郵局、交友社等設施
老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獨立的社區
年輕時能幹的事一個也不少
還有健全的醫療服務和設施
許多年輕人都超想去體驗一把
可惜年齡還不夠
很多人可能忘了
老年人和所有人一樣
他們有尊嚴、有夢想、有需求
也想要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這一點即便走到生命的最後一段
也不會改變
尊重他們的選擇
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
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
這不僅是為年老人們
也是為所有終將步入老年的人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益美傳媒(ID:YeeMedia),作者:益美君。灼見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