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媒內參
文/遲遲
在各類綜藝裡瘋狂「嗑糖」似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愛好之一,無論是《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等情感觀察類綜藝,還是《青春你好》《明日之子》等偶像類綜藝,抑或是《脫口秀大會》《令人心動的offer》等節目,不限類型、男女、星素,幾乎到了萬綜皆可磕CP的地步。近日,騰訊視頻推出的新綜藝《平行時空遇見你》更是定製劇本直擊少女心。
相較以往矛盾激化的硬核真人秀效果,當下創作走向撒糖到膩的柔性策略,尤其是不經意的粉紅瞬間和追劇式觀感,乘著女性向創作風潮,堪稱糖衣炮彈,俘獲大批女性觀眾。
繼「甜劇」後,「糖綜」爆發
近兩年,甜寵劇成影視創作風口,依靠討喜的主題、青春的人物形象、龐大的受眾群體成為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從目前的劇集市場趨勢來看,甜寵劇的熱度持續高漲,已經從早期小規模打拼,邁步進入了批量化生產的時代。
綜藝雖沒有達到糖綜量產階段,但糖分也在持續升高,一類是光明正大產糖,如戀愛觀察類節目《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我們戀愛吧》,觀眾站在第三方視角對男女嘉賓情感走向進行觀察推理,嗑糖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同類型的還有新綜藝《平行時空遇見你》,主打高甜追劇式真人秀,明星把偶像劇情演給你看。
一類是官方暗戳戳發糖或用戶自產糖渣,如《明日之子樂團季》胡宇桐&田鴻傑的「宇宙洪荒」CP、《脫口秀大會3》李雪琴&王建國的「雪國列車」「一建鐘琴」CP、《令人心動的offer》李浩源&何運晨「好運來」CP、《說唱新世代》subs&石璽彤等,CP幾乎成了熱門綜藝的話題利器之一,尤其是「雪國列車」CP甚至成了一場全民狂歡,「東北地大物又博,還有王建國」「你有你的選擇,我選擇王建國」等段子多次引發熱議,也把兩位主人公李雪琴、王建國捧紅到出圈。
事實上,綜藝產出的「糖」很難持久,情感婚戀類節目裡真正現實走到一起的男女少之又少,更遑論放大鏡找出的糖渣更像是觀眾的一廂情願,但這絲毫不能影響大家少女心的一次次真情實感投入,這也是綜藝致力於生產糖,甚至官方帶頭磕CP的重要原因。
在線嗑糖,一場三方的「合謀」
綜藝嗑糖之所以能引起巨大反響,其實離不開市場和觀眾的共同選擇。某種程度而言,是用戶將影視、理想投射到了更為現實的人物身上,創作者則借勢發揮滿足需求。
CP最早來源於日本二次元ACGN同人圈,後經韓流王道、偶像選秀向三次元擴散,近幾年幾乎成了國產綜藝的標配武器,而成功打造一對CP,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關注和流量,比如當年低開高走的黑馬綜藝《聲入人心》,「梅溪湖36子」被網友CP亂燉,「雲次方」「深呼晰」CP更是收穫大量粉絲,也延長了幾位歌手的明星之路。
綜藝嗑糖,本質上是三方的「合謀」,觀眾「添油加醋」,主創「順水推舟」,當事人「半推半就」。年輕觀眾在其中情感投射,嗑糖與追星的性質相似,可能會改變牆頭,但磕的時候一定是真情實感,當CP互動時,滿屏都是「把般配打在公屏上」「不結婚很難收場」等彈幕。
創作者按需生產,既有過往內容評價的經驗,也有播出過程中的實時反饋,讓行業看到了「糖」的需求量逐漸攀升,直接引發真人秀創作轉變風向,摒棄費力不討好的矛盾式劇情,轉向輕鬆好口碑的帶頭磕糖。
當事人則越來越配合,尤其是偶像選秀節目中的常客,熟知各大創作套路,主動搭CP、搞營業、製造話題,不僅能將兩人粉絲綁定,還能收穫CP粉,比戀愛綜藝還要粉紅。
CP粉心理:那是真的
糖雖甜,也需謹慎工業糖精
市場需求大,套路操作輕,可以預見,「甜」或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綜藝關鍵詞。但過猶不及,一直是內容創作領域的重要守則,在「撒糖」一事上同樣如此。
第一,糖太多會膩,過度強調CP的同時弱化了節目主線內容,觀眾磕完CP散去,節目只留一地雞毛,下一季又要重新物色CP,重新與觀眾碰撞。這也讓綜藝不再拼創作、拼創新,而是成了碰運氣的事情。
第二,自拆CP的現象頻出,如婚戀情感綜藝走到一起的CP現實互撕,《說唱新世代》選手Subs被爆出與多名女粉絲曖昧並討厭自己的CP,直接引發帶頭磕CP的黃子韜微博回應「呵呵」,可見變了味兒「糖」有毒,謹慎磕。
第三,立人設風險,CP粉最看重的CP感,既有外表形象的匹配,還有性格、言行、學識等內在素養的要求,霸道、乖巧、陽光、知性等特質,既是易組CP標籤,同時也是易崩人設。
總而言之,承載著少女心的現實CP,雖然比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真實可感,但綜藝與現實仍有較大差異,經過綜藝這層濾鏡看到的CP更多的是一種娛樂消遣,就像CP粉常掛嘴邊的「只要CP換得快,BE(Bad End首字母縮寫,悲劇)就追不上我」,觀眾都看得這麼透徹了,創作者切忌貪戀撒糖快感,做好內容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