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詒和先生說,「作品達到什麼檔次,就要看作者心靈是個啥檔次。因為心靈就在文字的後面!」十三年前,在陝西師範大學,有幸結識了李泛先生,伴其左右也有十個年頭。十年來耳濡目染,李泛的作品,李泛的創作,李泛的人品,讓我對章詒和先生的這句名言深信不疑:李泛先生的心靈就在他的攝影后面!
李泛,以他的天賦與對藝術的執念,堅定地走在絲路影像創作路上,用藝術情懷點燃創作激情,用人類視野構築影像價值,用稟賦聰資打磨作品品質,用身體力行夯實攝影高峰。他說:「作為一個好的攝影師,必須站在一個人文學角度來看待你的影像。不僅僅是風花雪月,到此一遊,這種膚淺的影像不能感動人。情感才是影像的內核,離開了情感和生活的影像都無法打動人。我們常說,離生活越近,便是離藝術越近。我力求使我的影像超出普通記錄的範疇。」
時代符號,人類情感,這是李泛攝影所秉承的思想,將鏡頭對準生活,努力使他的作品有情感有溫度有質感有時代烙印。影像當隨時代,為未來備存影文,如已出版的《蒼衫彝鷹》。《蒼衫彝鷹》,2003年-2018年,作者李泛走遍大涼山腹地彝族聚居地,記錄了彝族人民的生存與生活變遷,展現了獨特的彝族文化與民族特色,視覺化講述了一個古老民族的今生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生活寫照。
著名美學家滕守堯先生曾如此評價李泛的《蒼衫彝鷹》:「他已經把這門藝術提升到一個新的美學高度。觀賞其攝影作品,不管是人物寫真,還是民俗紀實,都使我們感到一種奇特的審美愉悅,甚至是一種審美的震撼。在其所有的作品中,最震撼我們的還是那些西部少數民族形象。他們有的站立,身軀象大山一樣偉岸;有的蹲坐,神態象守山的精靈;有的嘴含菸斗,似在與天地共呼吸。有的回眸遠望,似乎在回首往事。他們古銅般的面孔,使人感到他們自己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他們臉上的一條條皺紋,似乎寫滿了一個民族生存的遭遇和故事。」
影像民族志創作——作者李泛的一種學術研究與探索,嘗試著以影像的方式進行民族志的撰寫和深描。根據克利福德·格爾茲觀點,民族志是「文化的解釋」,需要將撰寫對象置身於其文化之中,進行「深描」。影像民族志的撰寫與建構關鍵在於文化,立足於民族文化與精神氣質。《穆花蒼煙》,圍繞人類情感這個主線,從區位生態、人居文化、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禮儀服飾、習俗節慶、葬禮祭祀、人物肖像、反思與評價九點切入,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哲學批判、歷史思維、生命意識、時代符號、呼愁情懷、民族文化六個維度,體現出作者創作的主題先行、內容架構、理論反思三個環節,這也正是影像民族志關注和要完成的內容。
《穆花蒼煙》拍攝於2001年—2020年,寧夏同心窯山鄉,李泛以人類學思維與民族志的方法和研究精神,用影像從人居環境、日常生活與生產勞動、禮儀習俗、民族服飾、葬禮祭祀與宗教信仰等民族特質、人物人像等方面,記錄了同心窯山生態環境與回族同胞的生存與生活,見證了窯山鄉回族的整村搬遷,離開故土。即將消失的民族文化需要攝影的記錄來保留,原生態的生存需要我們近距離的關注。李泛用影像記錄下窯山鄉回族生活畫面,留下一個民族的影像記憶。《穆花蒼煙》集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價值於一身。
李泛攝影,以人文主義理想,緊扣時代發展,關注絲綢之路文化帶上國家社會基層百姓生活,聚焦即將消逝的民族傳統文化,以高度攝影自信撰寫人類文明影像檔案。這是對生命母題關注,映射攝影師大道情懷。李泛不斷增厚的攝影專題創作,帶著包漿的影像,一個時代的地域縮影,這是他的攝影初心,雄心勃勃地去創作——拍片子、拍出高質量的片子是硬道理,拍能夠留得住的片子是準繩。打開這些端莊素雅的攝影作品,猶如見到李泛:攝影師氣場決定著作品的氣息,攝影師的藝術修養與態度意識,決定著其作品能否能為藝術史上的經典。
《恆古蒼穹》拍攝於孟加拉國,作者李泛三年六次深入孟加拉創作,結集完成已出版的《恆古蒼穹》,緊抓水主線,全景式記錄了孟加拉國民的生存與生活,為孟加拉發展與人類文明留存了豐富的影像檔案。
關於《恆古蒼穹》及其絲路影像系列創作,李泛接受《精睿視界》視頻專訪時,這樣說:
李泛絲路影像系列,李泛以異質的眼光將社會生活與時代訊息積澱在藝術中,始終將視角聚焦人類的生存境遇,這是全球關注點,也是能夠勾起人鄉愁的觸點。創作的腳步從未止步,李泛一直行走在古絲路文化帶上,深挖時代話題,這就是與時俱進的新鮮度。
在李泛這裡,攝影不再是簡單的對物質世界隨意抓取,是作者內心應世觀物的綜合作用反饋,作者以藝術作為攝影的理念表達,使我們看到了不同於他者的影像。在凝視中,我們發現了李泛泛氏攝影美學魅力——質地美,就像由油料、色彩、筆觸綿密疊加的凝結層效果,是一種過度精湛、過度飽和、過度沉迷、不斷深入、久經磨練的肌理質地感;這種魅力還在於具有回望的生命力,因為它承載了時代的肌理。從內容的時代肌理效果到形式凝結的質地感,構成了藝術家李泛的泛氏美學魅力。
「在塑料中追求質感,在浮誇中挖掘內涵,在快餐中尋找永恆,用一顆虔誠的心莊嚴而樸素地去搜尋具有人文影像價值的經典畫面。」這是李泛的藝術追求!
以影像經典為創作標杆,以人類情感為內容軸心,以時代符號為表現主題,以地域文明為時代切片,見微知著,彰顯影像的藝術力量、文化擔當、學術價值。行走在時代最前沿,哲思攝影,李泛及其作品透出藝術前沿正在搜尋的時代精神。
在#李泛絲路影像#中閱讀
歷史與現代對話
地域與民族交融
研學、裂變人文攝影創作
↓↓↓
終南山嶽,神禾潏水,
雁塔晨曦,泛象而依。
「匠心·經典」聚合人文影像之精華
彰顯觸及心靈的愛與關懷的情感
鑄造奉獻社會的精神與情懷
泛象空間:攝影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