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
包皮怎麼切?
小朋友幾歲能切?
切掉會有危害嗎?
每年的暑假,很多家長除了忙碌孩子的暑期班之外,還可能會忙碌著安排孩子的這個
包!皮!手!術!啦!
不了解很不知道,原來這個手術真的「很熱門」,聽媽媽群裡面的媽媽說大部分兒童醫院早在5,6月份就已經約到暑期後了。
我們泌尿外科專科醫生總是能在暑假的時候聽見不同的家長問
孩子的包皮過長嗎?怎麼才需要做手術啊?有年齡限制嗎?做傳統手術好還是雷射技術好呀??
我們先了解下,如果包皮過長不做這個手術,孩子會怎麼樣??
包皮過長指陰莖非勃起狀態下,包皮覆蓋整個陰莖頭和尿道口,但包皮仍能上翻外漏陰莖頭;
陰莖勃起時,需要用手上推包皮才能完全露出陰莖頭者,也被認為是包皮過長。
包莖則指包皮口狹窄,或包皮與陰莖頭粘連,使包皮不能上翻外露陰莖頭。
嵌頓包莖,指的是包皮過長與包莖的併發症,當包皮上翻至陰莖頭後方,如未及時復位,包皮環將阻塞靜脈及淋巴回流,導致包皮及陰莖頭水腫,使包皮不能復位。
包皮環水腫後,包皮狹窄越來越緊,加重包皮及陰莖頭水腫,形成惡性循環。
引起包莖的原因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
先天性包莖比較常見,見於每個正常男性新生兒及嬰幼兒,是一種生理現象。
一般來說,3歲以後,90%的包莖可逐漸自愈,至17歲時,有包莖者不足1%,因此,先天性包莖又被稱為「生理性包莖」。
後天性的多繼發於陰莖頭包皮發炎、包皮及陰莖頭損傷,包皮口有瘢痕攣縮,無彈性和擴張能力,包皮不能向上退縮,可伴有尿道外口狹窄,一般難以自愈。
嚴重者且反覆發生陰莖頭包皮頭的小兒,包皮口嚴重狹窄時,或引發排尿困難,甚至影響陰莖的生長發育。
包皮過長的確有一定風險,被媽媽們說得最多的風險莫在於:
1)包皮過長阻礙丁丁發育;
2)容易引發包皮炎、龜頭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疾病;
3)成年後影響性生活質量,容易引發妻子的婦科炎症。
但是,這些風險會不會發生,或者有多大概率發生,和包皮過長的程度是有關係的。
也就是說要去評估:過長是長到什麼程度,有沒有過長到一定要做手術的地步。
如果孩子的包皮雖然偏長,但還是能翻上去的,可以露出龜頭,平時清潔做得好,沒有發生嚴重的炎症感染,這樣的情況可以割也可以不割。
所以,包皮長不長還不是最重要的指標,「能不能翻上去、露出龜頭」才是真正的判斷標準。
下面這張圖就能說明為什麼包皮長也可以被定義為是正常的丁丁↓
左邊的狀態,雖然看起來包皮很長,掛在外面,龜頭藏在包皮裡面,但事實上,這才是在男嬰小丁丁的正常狀態。
只要包皮口是寬鬆的、能夠拉回包皮(如右圖這樣),隨著娃長大,一般到了青春期,龜頭在自然或者勃起狀態下可全部露出來,也就是圖中右邊的狀態。
那麼如果包皮口不寬鬆、不能夠拉回包皮呢?那就是包莖。
包莖才是比包皮長更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也和是否需要割包皮更相關。
其實90%的男孩在三歲以前包莖就會自行緩解,如果包莖一直無法緩解,那就需要介入治療。
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就是家長幫助做「拉筋」運動,短期配合局部低劑量類固醇藥膏,以鬆軟包皮。
但是要注意啦,非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2 - 4 歲。
如果小朋友的包莖沒有發生反覆發炎,也沒有宗教問題(穆斯林男孩割掉陰莖包皮的「割禮」。)
也沒有寄生蟲的病,那我們建議就不需要嚴重到割包皮的程度。
或者也沒有睪丸位置不正確和尿液總是會倒流的情況,那就更不需要做手術。
但是!!!
如果小朋友出現了以上情況,那麼手術要怎麼做呢?
首先手術有三種不同的形式:
至於怎麼選擇我們仍舊是建議見完醫生再進行安排,三種手術方式各有其優劣。
更多醫療健康
請長按或掃描下圖二維碼,
添加我們的客服小姐諮詢和預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