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這個社會已經是一個思想開放的年代,每個人都有追求真我的權利。也有不少人在自我成長中發現了真我,從而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做出改變,活出自己的人生。
對於這些勇敢的人,卻總是有著一些不好的聲音,讓他們飽受非議。比如,大家的比較熟悉的舞蹈家金星。
對於金星,網上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有人喜歡她的真實和坦然,而批評她的人主要針對的是她變性的事情。
但對於這件事情,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關注,畢竟選擇怎樣的性別生活,這是別人的私事。這些不能去接受的人,大多只是站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罷了。
金星原本是一個男性,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自己內心住著一個小姑娘。在金星三歲的時候,便有性別意識,在自傳中曾提到:
「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了性的意識。在三歲以前,我總是跟著媽媽到女澡堂洗澡。我覺得很自然,沒有什麼害羞的心理。到了五六歲時,媽媽讓我跟父親到男澡堂去洗澡,我卻感到不自然起來。」
在他6歲的時候就很清楚地確定自己要做個女孩,他認為自己本就應該是一個女孩。隨著舞蹈事業的成功,他內心裡渴望自己是個女孩的聲音愈加強烈了。當她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的時,27歲那年,他決定順從自己的內心邁出這一步。
變性的過程是痛苦的,當時的手術出了點問題,導致她的左腿短暫性癱瘓,這對於熱愛舞蹈的她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擁有了她想要的身體,卻失去了她一生追求的舞蹈,在康復的那段時間裡,她絕望過、放棄過,最終還是靠強大的內心堅持了下來,甚至連腿都恢復了正常。
成為女人的金星是快樂的,她又可以在舞蹈上釋放自己的光彩。同時,外界各種流言蜚語不斷加重,曾一度讓她喘不過來氣,在道德與倫理邊緣遊走的她受盡了各種侮辱與詆毀,而她也表示「不想改變世界,也不想被世界改變」。
而當金星的媽媽得知自己的兒子變成女人的時候,她沒有責備她,還對她說:「不論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你永遠都是我的孩子。」
一句「你永遠都是我的孩子」足以給金星力量。母親,她不需要有驚人的美貌,不需要有很高的學歷,不要有睥睨一切的權勢,她只需要在孩子需要她的時候,站在他們身邊,拉起他們的手,說:「不論你變成什麼樣子,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孩子」,這樣就足夠了。
可能正是因為母親的優秀,讓金星也渴望有自己的孩子。於是,金星領養了三個孩子,做起了孩子的媽媽。
儘管三個孩子都不是親生的,但是金星卻將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三個孩子身上,照顧起了三個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金星的身份必然會受到外界的嘲諷,面對這樣的人金星會公然的回懟回去,但是金星說,讓她最深刻的,還是兒子面對這些嘲諷時的做法。
有一次,她就在節目中談到,說自己的兒子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有一個同學,公然對兒子嘲笑著說:「你媽以前是個男的」。當時金星的心裡一驚,她不知道兒子是否能夠坦然面對。
接下來兒子的回答讓金星感到非常驕傲。聽到這句話後,兒子並沒有發火,而是霸氣的回懟到:「那又怎樣,關你什麼事?」兒子的話讓金星充滿力量。
這句話,從一個小孩子嘴裡說出來確實令人感到震驚的,但這也可以看出來孩子對自己母親的維護。金星也不例外,兒子的回答讓她感到非常的驕傲和暖心,被兒子「護媽」的行為深深感動了。
兒子並沒有被她的身份所影響,在面對他人的嘲諷和欺負時,給予了有力的回擊,不卑不亢。
但生活中,卻有很多孩子在受到他人欺負時只會忍讓和逃避,殊不知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更加受到欺負,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內向。
這樣性格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其他孩子欺負的對象,而童年時期遭受的欺凌,其影響可能會從童年時期一直持續到中年事情,並且在中年時期會有較大的抑鬱、焦慮等風險。
但有的家長在孩子被欺凌的時候,做法卻很讓人寒心。他們會去指責自己孩子的問題,認為是他的錯才會遭受欺凌。
那麼,當孩子被其他同學欺凌時,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正確應對呢?
1、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被欺凌後,情緒上一定會有波動,父母這個時候不要去講道理、不要去指責,而是要接受孩子的情緒,抱著他,告訴他,你和他一樣難過,你知道不是他的錯,而無論對方說了什麼,爸爸媽媽都永遠愛你。
同理心,理解孩子的難過,給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不要在孩子被欺凌後,自己的情緒比孩子還激動,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壓力。
2、查明事情的原委
孩子被欺負後,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需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被他人欺負。如果是雙方有矛盾而發生的爭執,最好是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被欺負完全不是他的責任,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出面解決,或者聯繫學校、對方家長協商解決。
3、尊重孩子的決定
當父母知道事情的原委後,解決方式可以諮詢孩子,問孩子你希望我們怎麼做?當孩子說出了自己的選擇,父母要學會尊重,不要過多的幹涉,但是要小心的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動態,必要時可以私下出面去解決。
4、讓孩子學會反擊
校園欺凌並不是一次單一的惡劣行為,而是重複發生的。作為孩子,在學校的打鬧是正常的,如果孩子總是被他人欺負,那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學會適當的反擊,而不是一味的退讓。畢竟退讓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會讓其他孩子變本加厲。適當的用力反擊,別人才不會認為孩子好欺負。
孩子被同學欺凌,這會給他帶來嚴重的心理影響。但這種現象往往是被父母、老師所忽略的。另外,被欺凌的孩子擔心被報復,害怕讓更多的人知道,常常就不願意告訴父母或老師。
因此,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發現有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的去解決。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本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