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父親
原來梁思成學建築根本與林徽因有關。
林徽因小時候和姊妹爭糖果,也被爸爸寫在相片上。和爸爸出國,林徽因當翻譯,林爸爸說了句類似「有一個天才女兒真是甜蜜的負擔(不是容易享得福)」之類的話。
梁思成跟梁啓超寫信抱怨,擔心自己整日繪圖,最後成一個匠人。梁啓超回,你有這種擔心,說明你的學問將會發生進步。
「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最可惡的敵人,我們須終身都不許他入侵「,「我每歷若干時候,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泛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採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梁啓超這些很有道理呀)
《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
第二集,天書
東北電力大學校舍是梁思成他們那家建築事務所設計的
《你去》,徐志摩這首詩很好呀。用心觀察+真摯情感=處處是詩
建築被認為是匠人之術,靠口口相傳,較少有文字記載
關於伊東中太(他刺激了梁思成等人對建築史的探究):
「日本建築史家伊東忠太在1893年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論文中提出假說:奈良法隆寺的樣式似乎源於雅典帕提農神廟,日本建築之美當源於古希臘。為了佐證這一假說,在歷史寫作上讓日本建築「脫亞入歐」,他在1902年3月到1905年6月間,花了三年多時間,從日本出發,經中國、緬甸、印度、土耳其、希臘、埃及、耶路撒冷、小亞細亞等地,橫穿亞歐大陸。在實地考察了各地建築文化的分布和傳播後,他推翻了自己的假說,判定日本建築的源頭不在希臘,而在中國。」
當時認為日本法隆寺是唐代建築,而中國保存最早的木建築是大同華嚴寺的薄伽教藏殿。
不久,梁思成找到了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建造於唐宋之間(遼代),片子裡說「他走到了唐代木質建築的門前」。
第三集,《佛光》
「羞怯怯地隨著沈先生從達子營跨進了總布胡同那間有名的『太太的客廳』。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林徽因。」蕭乾是想笑死誰哈哈哈。
「她和我父親不一樣,她一邊想一邊說,思維過程可以看得見。我想她的那股勁,碰到那些運動夠她受得」梁再冰,這話說得好心酸。
「我認為最愉快的事都是一閃亮的,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迸發出神奇的——如同兩個人透徹的了解:一句話打到你心裡,使得你理智和感情全覺到一萬萬分滿足;如同相愛:在一個時候裡,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個人相互以彼此存在為極端的幸福;如同戀愛,在那時那刻眼所見,耳所聽,心所觸無所不是美麗,情感如詩歌自然的流動,如花香那樣不知其所以。」林徽因給沈從文
「你是燕,在梁間呢喃」,多好的情詩啊!
「山西的天是透明的藍,景物是美的」(我去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
梁思成他們到了應縣木塔,和當地人聊到:「建造在一千四百年」,在信裡說「我們一起驕傲起來」,我差點要哭了。
梁思成看到應縣遼代木塔,給林徽因的信裡感觸「你不在此」。
木塔基座四角的石頭化了,但是木頭還在
梁思成在1937從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61窟壁畫中,得知五臺縣大佛光寺
第四集,《流亡》
苦難的潮水,緩緩流過中國大地
「這個炸彈很一般嘛「,「體重在減,脾氣在長」好可愛的林徽因吶。
為逃難中的梁家擠出兩個床鋪的飛行員們,後來視他們為親人。林徽因的弟弟林恆也進入飛行學校成為一名飛行員,最後犧牲。在成為飛行員之前,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一次遊行中還被抓起來過,姐姐姐夫四處遊走才將他解救出來。《梁思成與林徽因》這本書裡寫:「在他恢復過來以後,那孩子關於他同家裡的關係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放棄了在清華大學機械系的學習,報考了空軍學院。」
第五集,《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