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小花唐嫣生子復出後的首部大劇《燕雲臺》已經播出。原本打算憑藉這部描寫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的大IP產後復出翻身,但劇目播出後,《燕雲臺》遭受一片罵戰。
摳圖、借劇組養胎、孕肚明顯等問題都被網友翻了出來。這下,唐嫣、劉詩詩兩位85花的復出算是全部撲街。現在,觀眾都在等另一位小花趙麗穎的《有翡》,不是劇有多好,是想看看這些在差不多時間回家產子的85花們,是否產後復出全部撲街?
如果全部撲街了,這就從某一角度印證了「女藝人生子」和女白領生子一樣,是職場「自S」行為。
可事實上,唐嫣和劉詩詩兩位85後小花的復出失敗,和她們生不生孩子並沒有多大關係。
比如,劉詩詩憑藉《步步驚心》大紅之後,又因為和吳奇隆結婚營造了一個人淡如菊的美好形象。可在《步步驚心》之後所有的劇,都沒有什麼水花。
而唐嫣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唐嫣憑藉《夏家三千金》和《仙劍》系列紅了之後所演的劇,都被觀眾吐槽演什麼都是傻白甜。
所以,唐嫣和劉詩詩即便沒有生孩子,新劇撲街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再說回《燕雲臺》這部戲。看過劇的人都會感受到,這部戲撲街和唐嫣有關,但並不完全有關。換句話說,《燕雲臺》即便不是唐嫣參演,也會失敗。為什麼呢?
因為從劇集的第1集開始,《燕雲臺》所有的線,都已經崩壞了。
《燕雲臺》女主蕭燕燕,原型是契丹著名女軍事家蕭太后。
即便不了解蕭太后,看過《楊家將》系列的觀眾也知道,蕭太后這個人在我們看看,雖然是敵軍將領,但她也的的確確是契丹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和女軍事框架。
《燕雲臺》的原作者和編劇是蔣勝男,和《羋月傳》是同一個作者。也就是說,這部戲從體題材到故事量方面分析,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從第一集一開篇,創作者似乎就是在拿觀眾當白痴去寫的。
想要突出女主不像那個年代的女孩只知道相夫教子,於是安排了場戲,讓女主和膀大腰圓的追求者比武,目的是為了搶追求者的那匹草原上最好的馬。
三下五除二,替身上場,將追求者打得稀碎之後,女主贏得了駿馬。
真心疼這個追求者。喜歡個誰不好,偏偏喜歡母老虎。
可就在女主騎著這匹駿馬出行時,又看到男主韓德讓騎著他剛馴服的好馬出行。然後,她就想要他的馬了。
這,這,這,這跟見一個愛一個的無恥渣男有什麼區別?
人家好不容易馴服的一匹烈馬,憑什麼要給你,就憑你姓蕭,是名門望族的小姐?
事實上,觀眾都能猜到,這第一集,女主一定要給自己立住不輸男兒的颯爽英姿,可最終這幾幕下來,女主硬生生成了刁蠻任性的官家小姐。
這可真應了那句話:只要我演得不尷尬,尷尬的就是看官你!
從《甄嬛傳》大火開始,大女主人設已經在電視劇圈火了好幾年。
在這之前,女性一向是在家庭劇中的主角。現在,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和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大女主戲已經成為女性看女性看劇的標配。
《燕雲臺》很明顯也是一部大女主戲。可是,時移世易,現在的大女主觀眾對大女主的要求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
以前的大女主只要只要做事堪比男兒,就已經讓女孩們趨之若鶩了。因為那個時候的現實是:雖然鼓吹男女平等很多年了,農村依然有重男輕女的情況,女孩找工作依然會有諸多限制。所以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公平的女孩們,在電視劇中追求的是絕對公平。
但是近幾年,這種大女主就會讓人非常的反感。因為女孩們已經意識到:不比男人差,並不意味著你就要事事碾壓男人。
而在這部《燕雲臺》中,女主不但性格刁蠻任性,關鍵是,劇中沒有任何一點能夠讓觀眾對她有代入感。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女主不可愛。
在劇作中,所有的主角都會有1~2個溫情瞬間,會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和同情。即便你是個大壞蛋,只要你在做過一件小小的好事,觀眾就會對你產生同情。這就是電影劇本創作中的「救貓咪」段落:
無論人設多壞,當觀眾看到主人公會主動餵貓的時候,潛意識裡也會認為,這個人並不是,或並不應該是像現在這樣壞。她/他變成這樣,都是有原因的。
可惜,《燕雲臺》的創作者顯然並不懂得,塑造這麼強勢的女主,就必須要有救貓咪段落,才能讓女性觀眾有代入感。
看了第1集之後我們發現,女主除了強勢,就是武功了得,還出身高貴。這離我們的觀眾太遠了,觀眾根本無法產生代入感。
觀眾的情緒不是真空的。我沒有喜歡你的點,就會討厭你。
當觀眾沒有喜歡蕭燕燕的理由時,她喝口水都會被討厭。這就是那些所謂的女神一天到晚給自己坳人設的根本原因:
給你一個喜歡我的理由。
很顯然,蕭燕燕不討喜,並不是蕭燕燕這個人物本身的問題,而是創作者的創作技巧中缺了「救貓咪」這關鍵的一步,無法讓觀眾同情和具有代入感。
近幾年,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出現了一種叫做田園女權的東西:追求女人和男人在各個方面都平等的權利。這種看似抗爭,實則不平等的田園女權,不但讓男人反感,更讓一部分理智的女性觀眾反感。
男女有別,那有什麼真正的公平,傻白甜嗎?
而這部《燕雲臺》的女主蕭燕燕,從第一集就開始宣揚:為什麼男人能上戰場上陣殺敵,女人不能?
這就像一個女孩在講?為什麼讓女人生孩子,男人不能?
略微有些生活經歷的女孩都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比如,女孩負責生育,這是生理結構決定。男人上陣殺敵,也是生理結構決定的,因為男人比女人更適合體力勞動。
事實上,像蕭燕燕這樣的大女主,身份尊貴,有野心,有能力。她考慮的不應該是為什麼男人能上戰場,女人不能。而是:我能夠為戰爭中的國家和朝廷做什麼事?
「為什麼我不能上戰場」和「我怎麼才能為國家和人民做事情」這兩個問題,價值觀高下立現。
當女主說出「為什麼我不能上戰場」時,這部劇從價值觀上,已經輸了。蕭燕燕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女英雄的格局。
綜合來看,燕雲臺這部戲,撲街的原因很簡單:女主的女英雄人設塑造,從她的一舉一動到價值觀兩方面全線崩塌。
再加上唐嫣懷孕這個階段進組,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大寶貝兒在劇組養胎的新聞。
但事實上,娘娘蔡少芬懷孕時參演《甄嬛傳》,迎來了她在內地事業的巔峰;劉濤懷孕時參演《琅玡榜》,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那個愛而不能得的霓凰郡主。這兩位孕期參加拍攝沒有被噴,跟演員敬業程度有關,更關鍵的是,《甄嬛傳》和《琅玡榜》都是經典電視劇,裡面所有的人設都沒有崩壞過。而《燕雲臺》在第一集,人設就崩了。
所以,也許唐嫣並不是《燕雲臺》這部戲撲街的主要原因,但卻成了最大的背鍋俠。
編劇關關看每一部撲街的戲都習慣改一改。一來是看看大家都在吐槽什麼,以後自己的戲裡面不要出現。二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機會。對《燕雲臺》也不例外。
其實這部戲很好改。
女主蕭燕燕從小愛馬,因為她不像別的女孩一樣嚮往嫁個好人家,她喜歡馳騁沙場的感覺,更喜歡為國家出力。所以,從小就喜歡鋤強扶弱,更是一身男孩打扮。不熟悉的人都會拿她當男孩,甚至當好兄弟。沒有上戰場機會,她寧願當馬倌。
有了這個人設,後面的戲也就好寫了。
但改完之後,我又感覺有點遺憾。因為作為編劇,我很清楚很多劇本被改,並不是編劇一個人決定的,是編劇、策劃、導演、製片、平臺......各方勢力博弈後的結果。所以每部戲的撲街,一定是這些人共同的「功勞」。但署了編劇的名,編劇就得承受一切罵名。
想到這,編劇關關有點蛋蛋的憂傷。哈哈,我還是好好寫我的劇去吧。
您覺得《燕雲臺》這部戲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