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叢臺學子緬懷歷史砥礪前行

2020-12-22 邯鄲V視

長城網訊(記者 霍文龍 韓曉寒 通訊員 趙豔華 劉犇)「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83年過去了,那段歷史不能忘!不敢忘!......」

曙光小學學生親手疊千紙鶴緬懷歷史。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邯鄲市叢臺區教體局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對師生進行三個緬懷教育,即緬懷南京大屠殺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死難同胞,緬懷為抗戰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喚起師生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

中華橋小學少先隊員在國家公祭日許下和平心願。

學步橋小學、滏東小學等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為學生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及當年發生的抗戰故事,激發愛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曙光小學、曙光二小、春光小學等學校召開「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主題班會,學生用親手摺疊的千紙鶴、製作的小燭燈祭奠30萬遇難同胞;安居實驗小學、南蘇曹小學等學校組織師生觀看電影《南京!南京!》《南京大屠殺》,感悟「落後必亡」的訓誡,增強憂患意識和民族責任感;工程中心校、三陵中心校、黃粱夢中心校等學校學生紛紛製作「國家公祭日」主題手抄報,紀念為抗戰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現在勤奮學習、長大做紅色江山建設者和保衛者的美好心願,在紀念中凝聚圓夢力量;中華橋小學、荀子實驗小學、永和學校等學校舉辦主題隊會,少先隊員在紅領巾許願牆下緬懷歷史,許下復興的壯志:祖國山河美,吾輩當自強!緬懷發於心,實幹強我邦!

國家公祭日設立七年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已成為叢臺區教育系統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叢臺區教體局將繼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指導並教育叢臺學子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以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為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想擔起責任,奮勇前行!

相關焦點

  • 今天,國家公祭日!鹽師學子燭光寄哀思,勿忘國之恥
    今天,是第七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鹽師學子燭光寄哀思,勿忘國之恥 為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 「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
    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又是一年「12·13」。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牢記民族苦難冬天的「哭牆」前,有無盡的哀思。
  • 洋縣中小學多種形式開展「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紀念活動
    近日,洋縣中小學幼兒園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紀念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12月11日,洋縣城西小學、戚氏中小、槐樹關中小、磨子橋中小、馬暢中小、四郎中小、溢水中小、八裡關中小、黃安中小等學校舉行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主題教育升旗儀式,隆重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 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題: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又是一年「12·13」。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12月12日,一名小學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前鞠躬。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
    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對那段災難歷史的深刻反思,正成為國人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化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牢記民族苦難冬天的「哭牆」前,有無盡的哀思。
  •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澳門和香港與國同哀緬懷同胞
    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澳門舉行了肅穆的致哀活動,與國同悲緬懷同胞。12月13日上午,澳門特區政府在路環保安部隊高等學校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現場國旗下半旗。3000餘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默然肅立。與國同悲,香港今日也舉行了公祭活動。
  • 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 題:不忘苦難記憶,砥礪復興之志——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又是一年「12·13」。第七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 今天 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 不為延續仇恨
  • 勿忘歷史、珍愛和平!上海多地舉行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此後的40多天裡,30餘萬中國人被日軍殘殺。幾十年過去,中國已煥然一新,「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澹,寰宇震驚」的血淚悲劇再也不能重演。
  • 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滁州各地開展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公祭日前後,滁州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滁州各文明單位舉行活動,悼念遇難同胞市文聯全體員工重溫入黨誓詞12月11日上午,在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市文聯在「滁州市文藝骨幹培訓班」學習中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讓學員們多了解歷史真相,加深對侵華日軍罪惡的認識,緬懷先烈英靈,引導文藝工作者多創作愛國主義情懷的文藝作品寄託深切哀思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無辜死難之生命,告慰血與淚浸染之土地。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
  • 文化路一小組織開展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央廣網鄭州12月15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張亞娟 李惠濤)隨著歷史車輪的遠去,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以國之名 追憶逝者 今天,是我國第7個南京大屠殺 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家的名義 祭奠30萬死難同胞
  • 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 上海多地悼念
    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此後的40多天裡,30餘萬中國人被日軍殘殺。幾十年過去,中國已煥然一新,「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澹,寰宇震驚」的血淚悲劇再也不能重演。但歷史無法忘記那個至暗時刻。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2020-12-1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定遠縣中小學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定遠縣中小學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2020-12-14 09:38:49   來源:安青網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67所高校發起線上公祭
    全國67所高校發起線上公祭。南京郵電大學供圖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李海博 徐珊珊)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8時,南京郵電大學聯合全國66所高校進行線上公祭,讓公眾在找尋所在城市抗戰遺蹟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2016年,南京郵電大學和兄弟高校首次發起高校聯合公祭活動,南京有10多所高校參與,一直到今年擴展至全國67所高校。
  • 1213公祭日湖南長沙舉辦緬懷抗戰英烈和悼念罹難平民活動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   12月13日上午十點,長沙市抗戰文化研究會發起的緬懷抗戰英烈和悼念文夕大火罹難平民儀式在天心公園警世鐘下舉行。今天的他,古閣雄踞,氣象蔚然,遊者登臨,瞰湘流北去,招嶽色南來,放眼祖國江山,緬懷革命先烈,振興中華之志,無不油然而生。
  • 庚子音祭 國家公祭日上海龍華以音樂緬懷英烈 培根鑄魂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江聖勱)「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今天是我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緬先烈·萬眾一心鑄華魂」紀念活動在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活動由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共同舉辦。
  • 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祭奠30萬遇難同胞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