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池區梅龍街道園林社區新村組,初次見到王桂蘭時,她正在給癱瘓在床的丈夫餵著稀飯,一勺一小口,非常耐心。王桂蘭1957年出生在當地農村,身材瘦弱的她面容始終帶著微笑,命運多舛卻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精神,這不禁深深感染了旁人。
天有不測風雲,十年前一場意外的車禍從天而降,改變了這個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2010年8月的一天早晨,丈夫高家德在進城路上,被一輛急速行駛的大貨車撞倒,頭部受到重創流血不止,當場暈迷不醒。在池州市醫院重症搶救室救治了42天,花費了六七十萬元費用,最終他才脫離了生命危險。後來醒過來之後轉到普通病房,一住又是半年多時間。這讓焦急萬分的王桂蘭和兩個女兒深深嘆了口氣。
車禍讓這位1米八的大漢顱腦嚴重受損,癱瘓在床不能動彈。面對神志不清的老伴,作為結髮夫妻的王桂蘭擦乾了淚水,對生活沒有一句怨言。她對親人們說:「你們放心我不會放棄的,我會一直照料他後半生的。」就這樣,王桂蘭獨自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心理壓力,只為當初一句不離不棄的承諾,只為當年戀愛時的初衷。
「我是誰,你不認得我了嗎?」許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倍感孤獨的王桂蘭也會向躺在一旁的高家德說說心裡話,但是丈夫神志不清,至今一點也記不起與自己攜手走過大半輩子的妻子。這些年兩個女兒早已外嫁,老伴的日常生活都由她一個人服侍。每天幫他餵飯、翻身、擦洗、上藥……很難想像,一個2百多斤體重的漢子,完全依靠還不到90斤的王桂蘭照顧,可想而知照料起來有多麼辛勞,然而這一堅持就是十年。十年來,無論春夏秋冬,在王桂蘭的悉心照料下,老伴從未生過褥瘡,身上都是乾乾淨淨的。
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王桂蘭始終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餘生默默守候著丈夫。今年是王桂蘭這樣照顧丈夫的第十個年頭。不大的幾間平房,屋裡屋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站在一邊的王桂蘭顯得非常純樸,微笑著說道:「我一直伺候他,伺候這麼多年,一天最少擦洗兩次,三餐餵給他吃,有時候中午有事情耽誤了一下,沒有及時餵給他吃我心裡都過意不去。」十年間她幾乎沒有出過遠門,就是在家門口辦事,也是匆匆在中午前趕回,生怕丈夫一個人在家有什麼閃失。
因為老伴傷情較重,食道受到損傷,平日只能吃著流食。從市醫院回來後,除了日常細心照顧老伴,勤勞的王桂蘭也沒有歇著,還在院子裡散養起了百餘只土雞,只為了每天能讓丈夫吃上新鮮的雞蛋羹。王桂蘭看著躺在床上的老伴說:「青年夫妻老來伴,哎,我只要身體好好的,我就盡力而為照顧他,這麼多年都沒有後悔的心。」就這樣,十年如一日,心地善良的王桂蘭用自已瘦小的身體支撐著這個家庭。她的愛親事跡也感動了周邊越來越多的鄉親,大伙兒都很敬佩她。
1954年出生的高家德肢體一級殘疾,常年來就這樣臥床。一旁的鄰居江根年更是看在眼裡:「高家德出了車禍以後,這麼多年一直在家臥床不起,他愛人王桂蘭確實也不容易,因為服侍她丈夫悉心照顧她,我們都很敬佩,有時候忙不過來,我們也過來幫幫忙,搭把手呀。」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堅強正直的王桂蘭自強不息,懂得感恩的她這麼年來沒有主動向政府索要任何東西,只要自已能解決的事也從不給村裡和他人增添麻煩。
園林社區黨支部方月清書記感慨得向大家介紹道:「我們村裡對她這一戶,能夠幫的就幫助她,今年她家危房出現漏雨情況,我們很快向區裡申請了危房改造資金5000元,進行了危房改造,在扶貧上因戶施策一戶一方案進行幫扶。她這樣照顧老伴在農村裡來說也是一種美德,村裡老百姓都傳為佳話了。」2014年高家德因家庭困難被評為貧困戶,通過低保、殘疾補助等民政救助和相關幫扶措施,現在家庭生活明顯得到了改善並於2018年脫貧。從2018年以來,能幹的王桂蘭又參加了村裡公益性崗位,主要負責洪山組道路清掃,她做起事來認認真真,一絲不苟。
今後的路依舊漫長,只有朝夕陪伴才是她人生最深情而無悔的告白。如今早已年逾五十的王桂蘭的最大心願就是把老伴照顧好,讓病重中的親人能生活的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