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秀元年的起源,緣於2005年的《超級女聲》,李宇春在眾多讚美和嘲諷的夾擊中,成為了選秀的巔峰,和不可逾越的高山。
很多包裝藝人的公司,樂觀以為,李宇春只是個起點,卻未曾想到,李宇春是那個選秀年代,最成功的時代產物,15年過去了,依然如此。
但很多觀眾,跳出來質疑中國選秀式的「畸形審美」。你會發現,中國選秀越來越奇怪,在選男團的時候,選手越來越娘性化,越來越漂亮。而在選女團的時候,卻恰恰相反,選手越來越中性化,越來越男性化。
從李宇春到劉雨昕,從《超級女生》到《青春有你2》,觀眾才恍然大悟,這種選秀式的審美,一直沒有變化,或者說又回到了原點。
那這種「審美」價值觀是否出現了問題?這樣的價值觀有什么正向作用或者不好的影響?
我倒覺得,這種審美沒有對錯之分。就像節目裡說的,中性的酷女孩,讓我們看到女性的另一種美。這種美或許是很多女孩所追求的自信和追求自我。
但換句話,「娘化的漂亮大男孩,讓我們看到男性的另一種美。」卻總感覺有一點怪怪的。
我們再回到《青春有你2》的爭議上來,會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
很酷很中性的劉雨昕以c位出道,大多數人覺得實至名歸。但是到了同樣是很酷很中性的陸柯燃,卻飽受爭議。
這讓我想了當年的何潔,乃萬就像當年的何潔一樣,輸給了當時的李宇春和周筆暢。歷史重演,乃萬輸給了陸柯燃,爭議聲才會那麼的多。
我和朋友討論起這個結果,也非常有意思。有的朋友說,乃萬更適合加入,因為團裡已經有一個劉雨昕了,不再需要一個同樣性格和中性的陸柯燃;而另外一個朋友卻反駁道,既然有一個劉雨昕可以被大眾所接受,為什麼同樣很酷的陸柯燃就不能被接受呢?有的朋友甚至分析起女團裡的分工……
其實,這也很正常,每個人站的角度和立場不同,所以表達的觀點也會不一樣。有人為乃萬覺得可惜,也有人會為了陸柯燃吶喊。
反而是乃萬哭著說的那句「終於結束了」讓我覺得這個女孩的真誠和強大,她對自己粉絲和所愛的人所說的「第十名,是成就也是成全,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這樣的自信和心態,已經非常難得可貴了。我想她的粉絲看到這個,也會懂得她的良苦用心。
再說說劉雨昕的第一名,這個很多人說毫無懸念,實至名歸。劉雨昕強在綜合能力,無論是舞蹈,還是唱歌,確實撐得起這個第一。但我覺得中性的酷,也給她加了不少分,很像當年李宇春拿第一的情況,很多觀眾可能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當觀眾看到李宇春在15年後,用一首《給女孩》給那些女孩加油,告訴女孩們可以去到更遠的地方,到劉雨昕的第一名。或許,我們不可否認,無論是李宇春還是後來的劉雨昕,承擔起一部分女性追星的精神領袖。審美沒有對錯,我們只希望,她們用自己的力量,繼續去鼓舞更多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