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你們會聽股神的話嗎?
你們覺得聽他的話能賺錢嗎?
你們賺錢了股神怎麼賺錢呢?
在華爾街,巴菲特樸實的風格使他成為被崇拜的偶象。華爾街的生意是驚人的複雜,而巴菲特解釋起來,就好像百貨商店的售貨員談論天氣一樣。
可他的話真的就是一諾千金嗎?
「股神」的傳奇
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忠實信徒會在每年春天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上,他們齊聚一堂,豎起耳朵渴望在股神的發言中捕捉到發財的真經。
人們將1930年出生在美國奧馬哈的巴菲特稱為「奧馬哈先知」巴菲特的盛名在20世紀90年代初達到了無出其右的地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伙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2008年時,比爾蓋茨被他超越。巴菲特所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被媒體廣為傳頌,無數散戶視他為偶像,對股神的一言一行深信不疑。
如果把當下的華爾街比作江湖,巴菲特和索羅斯便是武藝超群,手段風格卻全然不同的「武林大師」。一位好似道貌岸然、聲東擊西的「君子劍」嶽不群,另一位則像極了一諾千金、指哪兒打哪兒的「採花大盜」田伯光。這兩位大師就像資本江湖的「東邪西毒」。不過,在大眾眼裡,真性情的投機大鱷索羅斯是「資 本市場大壞蛋」,而慈眉善目的股神巴菲特則是具有道德準則的「謙謙君子」。
但是,這世上真的有股神嗎?巴菲特真的是正派君子嗎?
中國散戶有35億美元都是被巴菲特「騙」走的
「我們喜好的持有期就是永遠。換個大家熟悉的說法也就是他那眾所周知的投資策略——「買入並長期持有(Buy and hold)」,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
可巴菲特的言行並不一致,他出爾反爾、聲東擊西、指南打北,說的和做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真可謂「兵不厭詐」。
舉個例子。自1957年到1969年12年間,是巴菲特財富增長最快的時期。巴菲特管理著一隻對衝基金,他的個人資產從10萬美元增長到了2,600萬美元,那時他交易活躍,甚至還玩套利交易,與「買入並長期持有」毫不相干。或許有人會覺得,那只是他的原始積累,賺第一桶金怎麼能不這樣呢?
然而我們把巴菲特整個投資生涯放在檯面上來看的話,他真正長線並重倉持有的股票總共才7隻,絕對不超過他全部資金的20%,最低時甚至連10%都不到。更何況他還是那7家公司的大股東,是「內線者」,按規定所持股是不能隨便拋售的,因此股神的「長期持有」不足為奇。
更加諷刺的是,巴菲特一再警告金融衍生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是堅決反對的。可事實上他的公司跟他倡導的思想並不相同,甚至是背道而馳。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衍生品最大的玩家之一,目前依然持有620億美元的衍生產品合約!
再看個和中國有關的例子。一貫堅稱「只買不拋」的股神,2003年首次購得價值5億美元的中石油股票。消息一經公布,便有成千上萬股神的追隨者相繼跟進,他們緊攥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拋。資本江湖的弟子們太迷信投資大師的策略了,以為只要跟著「師傅」,自己的「武藝」一定精進,更以為只要握緊「股神」選中的股票,就等於吃了定心丸。
「師父」果然比徒弟要更加厲害一點,「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徒弟」差不多都進場了,便在2007年7月偷偷地拋售了最初買進的中石油股票。單單這一筆,「股神」就從中國百姓身上騙走35億美元。應該說,「股神」所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中國股民的褲腰包,用中國的古話「一將成名萬骨枯」甚是精妙!
不靠內幕交易,「股神」還能名副其實嗎?
其實,好些金融大鱷就是靠做內幕交易才能賺那麼多。
而巴菲特這條金融大鱷,真的是金融市場最後的「聖人」嗎?早在2008年,美國財長保爾森就打過電話請求巴菲特出手救助高盛,講明政府會出手救AIG(美國國際集團)。當時救助雷曼只需10億美元,救高盛需要50億美元,他為何不救雷曼,救高盛?因為只要救活了AIG,高盛自然就喘過了氣。這赤裸裸的內幕交易!對投資者完全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
2011年春,巴菲特的前得力助手索科爾(Dave Sokol)因涉嫌內幕交易,令巴菲特也捲入內幕交易的醜聞中。巴菲特和索科爾都將接受SEC的傳訊和調查。
作為一直被外界視為巴菲特的準接班人的索科爾,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3月14日以9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路博潤公司之前,他就先買入其股票。粗略估算,索科爾每股盈利30美元,浮盈近300萬美元。
這幾年,只要對證券交易監控有點研究的人都知道,這類內幕交易只有初學者才會犯。其實,但凡在投行做過的都知道,投行從業人員,甚至其家屬,他們所有的證券交易帳戶就只能在自己公司內部開設,而且時刻被監管部門所監控,更不能隨便交易與自己公司有業務或將有業務往來的公司證券,在買賣之前必須先向監管部門申報,在獲得了preclearance(事先批准)後才可交易股票,否則就是內幕交易,輕則罰款被裁,重則坐牢。而索科爾事先曾向巴菲特主動報告了這些交易,可巴菲特卻對索科爾這樣低級的錯誤都不以為然了,可能是太正常不過,習慣了,巴菲特力挺索科爾,想必「股神」心裡想著:不必大驚小怪。後來,巴菲特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有點不太妥當,於是直接變臉,譴責起索科爾來了。可謂是「犧牲索科爾,自己就安全了」
應該如何去看待「股神」呢?
也許你到處都能讀到巴菲特平民出身、白手起家、節儉持家的事跡,但金融市場從來就沒有聖人,也沒有神仙。你可能不知道他的父親曾是美國參議院議員和國會金融委員會成員,你也不知道他在加利福尼亞州拉古納海灘豪擲400萬美元買超豪華別墅,他在1989年購買價值100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你肯定也沒機會了解到。也許你認為那都是他自己的錢,但你應該開始學會立體地看一個人,學會不要輕信名人的發言,學會多質疑,多用常識看問題,他教會你賺錢了那他自己怎麼辦呢?很明顯的常識問題。
資本一進入市場就帶著原罪,每一分錢都滲透著血和淚。老謀深算如巴菲特,這次何以陰溝裡翻船?只有一種解釋:內幕交易做慣了,他根本就不把索科爾的行為當一回事兒。
這兩件事也正應了巴菲特自己的名言:如果你看見廚房裡有一隻蟑螂,那裡面肯定不止一隻!你要看到這個貓膩,資本市場的金字塔上方,藏匿著的正是金融大鱷。
巴菲特不是你親爺爺,會毫不保留傳授你經驗的只有你親爺爺。
結語
巴菲特的人生的確是一篇傳奇的故事,他是成功的,他的故事也是值得尊敬的。但他不是真正會教你賺錢的神仙。在殘酷的資本世界裡,能相信的也就只有自己。我們要獨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獨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論證、理智的分析,人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要盲從「聖人」巴菲特無疑是這場零和遊戲裡的贏家,
你要自己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中收集贏家的經驗,而不是聽贏家講述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