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態度的攝影號,滿足你每天的好奇心
爬最高的天台,
用最廣的鏡頭。
這句話很不是機佬的風格,但卻說出了爬樓黨的心聲:樓永遠是不夠高,鏡頭從來不嫌廣。
爬樓黨們很愛索尼,原因大家都清楚,一是傳感器優勢;二是體積優勢:除了方便攜帶,出於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也更容易帶上天台;還有一點是方便轉接,不論是佳能3代1635,還是尼康大燈泡,只需一個轉接環就能正常使用。
但轉接終究不是正途,而即使是蔡司 Batis、老蛙、福倫達這些第三方 FE 口鏡頭,雖然不用轉接便可使用,卻終究難以完全實現微單機身的全部性能。
直到 FE 1224/4 G 和 FE 1635/2.8 GM 同時到來,微單爬樓黨們才真正振臂高呼了。
廢話太多,其實總結下來就一句:FE 1224/4 G 這隻鏡頭,對微單系統和用戶來說,都意義非凡。
那麼,這隻頗具「戰略地位」的鏡頭究竟能否讓大家滿意?來吧,跟我們一起爬樓看看!
畫質測試
畫質是超廣角鏡頭的根本,這一環節我們主要測試了 12mm 和 24mm 端光圈全開和縮小光圈後的細節表現。
12mm @光圈全開
12mm f/4 1/10s ISO 100
中心放大截圖:
右側邊緣放大截圖:
老實講看到這樣的表現是有點吃驚的。
中心畫質不用多說,光圈全開就十分銳利,但邊緣畫質的表現就有點令人意外了。不難看出,在最邊緣的位置畫質出現了可見的劣化現象,不過總體來看,即使在 f/4 光圈全開時這隻鏡頭的邊緣成像也是比較 ok 的。
這使得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不得不手持拍攝卻依然保證出片成為了可能。
12mm @f/11
12mm f/11 1/60s ISO 100
中心放大截圖:
右側邊緣放大截圖:
毫不意外,收縮光圈後畫面從中心到邊緣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清晰度,小光圈時,請更隨意地使用這隻鏡頭。
24mm @光圈全開
24mm f/4 1/20s ISO 250
中心放大截圖:
上側邊緣放大截圖:
嗯……總體說來,還是相當銳利的。畫面中心非常銳利,不過在邊緣我們同樣遭遇了畫質劣化的問題,而且……似乎劣化來得比 12mm 更靠中心一點?(也可能是本人太過龜毛)
不過整體來看,24mm @f/4 還是相當銳利可用的。
24mm @f/13
24mm f/13 1/80s ISO 100
中心放大截圖:
左側邊緣放大截圖:
24mm 端小光圈時的成像也完全無需擔心,邊角畫質隨著光圈縮小已經完全跟上了。這裡的結論和 12mm 端小光圈的相同:請放心使用。
逆光測試
城市裡光源不少,且不論夕陽,拍攝夜景時複雜的光源也很考驗鏡頭的素質。
我們就選擇在深夜街頭,用 FE 1224/4 G 狠狠懟了一波路燈。
拍攝場景
光源位置放大
從各擋位光圈的樣張對比不難看出,在 f/4~f/8 時,這隻鏡頭的逆光表現非常不錯。比較神奇的是,自 f/4 開始便有淡淡的星芒出現。
不過隨著光圈繼續縮小,畫面中開始出現鬼影,在 f/16 和 f/22 兩擋光圈較為明顯。不過好在鬼影只出現在光源四周,對畫面主體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更多樣張
樣張使用 vivid 和 light 模式拍攝,DRO 前期調節暗部細節,少數白平衡 AWB 進行偏移。
使用「平滑反射」App 拍攝
總結
除了大光圈時畫面邊緣的輕微劣化,和小光圈時強烈光源附近的鬼影,索尼 FE 1224/4 G 鏡頭可以說幾乎沒有槽點。
另外,這隻鏡頭的重量僅為565克,幾乎只有市面上相同規格產品的一半重,卻達到了如此出色的畫質表現,確實令人咋舌。
確實沒有太多的話語可以形容這隻鏡頭,那麼,就祝所有爬樓的朋友:登頂路上,一路順風!
機佬
資訊 評測 遊記 影像
_________
公眾號微博
@機佬周刊
每日更新精彩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
_________
投稿請於後臺聯繫
_________
ID:Hauff_張掃碼加入機佬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