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陀螺電影
撰文作者/ 鮮有廢客編輯/冷狗
©️配圖來自網絡,侵刪
對於長期關注歐美劇集的劇迷來說,相信有一點應該早就注意到了,那就是流媒體巨頭網飛,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排兵布陣,用不同國家的獨特文化,打造出一部又一部骨骼清奇的「混合劇」。
所謂「混合劇」,就是網飛出資把控,但由本地製作團隊拍攝。有意思的是,在這些頗為小眾的混合劇裡,有一種類型正在悄無聲息地壯大——「青春梟雄劇」。
比如英國的《性愛自修室》
韓國的《人間課堂》
這兩部劇的主角,都是高中生,但他們卻通過一些大尺度的技能經營生意。
《性愛自修室》裡的歐提斯和梅芙,前者對性愛知識了如指掌,後者對市場營銷頗有一套,於是在學校裡開起了「性愛課程」,為同學們提供有償的答疑服務。
《人間課堂》中的吳智洙和裴圭裡,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做起了高中女孩的援交生意。
慫男配富家女,上演著一出出韓式青春殘酷物語。
青春+大尺度+生意,這種模式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飛的劇集裡。
前不久剛上線的德劇《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第二季,便是這種類型。
《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
只不過,《性愛自修室》和《人間課堂》中的生意尚屬於小打小鬧,而後者的毒品生意,已經遍布全球,月銷售額能達到幾十萬歐元。
看似不起眼的高中廢柴,實際上是個叱吒風雲的全球毒梟,魔幻現實主義永遠都在刷新我們的三觀。
更為聳動的是,本劇的故事並非杜撰,而是來源於真實案件。
2013年,18歲的馬克西姆·利安搭建了自己的毒品銷售網站「Shiny Flakes」,根據地就是他從小住到大的臥室。
此後,馬克西姆·利安憑藉一人之力,維護網站、聯繫毒販、發展客戶、分銷毒品,成為讓德國警方頭疼不已的大毒梟。
要不是他在分銷毒品時出現愚蠢的錯誤,被警方一舉搗毀窩點,或許很長時間內都不會有人發現,這個看似好吃懶做的頹廢宅男的真實身份。
最終,馬克西姆·利安因在全球範圍內,售賣過至少914公斤各類毒品而陷入牢獄之災。一時間,這位暗黑版「扎克伯格」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討論焦點。
不過,和馬克西姆利安的真實犯罪案件不同,《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中的「少年毒梟」不是一人,而是兩人。
劇中,馬克西姆·利安的原型是一位瘦柴男莫瑞茲,但他主要提供的是想法和營銷方式,而非技術核心,他就像是蘋果教父史蒂夫·賈伯斯。
而提供技術支持的是另一位土肥圓阿宅萊納,他原先想和好基友莫瑞茲共同搭建一個出售遊戲裝備的網站「裝備網」。
所以萊納的地位,相當於蘋果公司的另一位締造者沃茲尼亞克。
不過,故事一開始,並不是這兩位高中阿宅在自家的車庫裡閉門造車,而是和馬克·扎克伯格的發跡史有著某種重合性。
至少這一點在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中被如此演繹。
和莫瑞茲青梅竹馬的妹子麗莎,在到美國做了一年的交換生後發現,自己已經不愛莫瑞茲了,而是對毒販帥哥丹尼爾產生興趣。
這讓腦子一根筋的莫瑞茲差點原地爆炸,他能想到挽回妹子的唯一方式就是:
自己也去買點迷幻藥,挽救愛情。
畢竟,成為丹尼爾這種八塊腹肌的型男,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可還沒等到把藥丸送給女神,莫瑞斯就作死般地被丹尼爾用巴西戰舞踢了一腳。直接潰敗逃走。
回到自己那只能容納一張床鋪的臥室後,莫瑞茲一邊寫著挽回麗莎的郵件,一邊點擊各種喪逼音樂,一邊開始湧動奇思妙想:
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
這一幕和《社交網絡》簡直像極了,當初扎克伯格,在酒吧被魯尼·瑪拉甩掉之後,就是回到寢室,開瓶啤酒,一邊寫著吐槽女友的帖子,一邊搭建對比哈佛妹子顏值的社交軟體。
這兩部影視作品的共同之處是:男性主角多數的重大決定,都和摯愛的女人分不開關係。
不過,莫瑞茲搭建好網站後,並沒有立即上線,而是和好基友萊納商量,使用其「裝備網」的伺服器,然後將網站連結拋到「暗網」(電影《解除好友2:暗網》中有炸裂普及)的一些論壇中,尋找買家。
對於從小身患絕症,坐著輪椅,隨時都會死掉的萊納來說,他的確沒有什麼好損失的,與其庸碌地了此殘生,不如和基友經營毒品帝國。
如果說莫瑞茲的人設是在內涵扎克伯格,那麼萊納的人設絕對是在內涵《絕命毒師》中的老白。
就這樣,兩人以毒發家,但他們在這過程中,面臨著所有毒販都會遇到的問題。
莫瑞茲得時刻防止秘密基地的曝光,尤其是家中還有一位警察父親。
在得罪當地毒販後,他們又面臨著暴力威脅。為此,萊納還用3D印表機做了一把手槍。
藥丸質量太差,惡評不斷,莫瑞茲得在暗網裡找尋新的貨源供應商。
找人分銷毒品會有暴力危險,所以,他們採用了「線上下單,郵局發貨」的方式來瞞天過海。
當銷售渠道遇到瓶頸,莫瑞茲開始充滿野心地讓萊納搭建新的網站,將「我藥網」在網際網路上正式上線。
有趣的是,第一季中莫瑞茲所有的野心和冒險,來自於麗莎的變心,而此次的第二季裡,當麗莎重新回到莫瑞茲身邊後,毒品事業卻恰恰成為他們愛情的阻礙。
本季一開始,莫瑞茲已經和荷蘭的大型毒品供應商形成了穩定的關係,所以他得經常到鹿特丹開會,這讓他沒有多少時間和麗莎正常相處。
其次,由於麗莎搬到莫瑞茲的臥室,致使莫瑞茲和萊納等人沒法專心販毒。
當然,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他不能和麗莎道出實情。滿口謊言的戀愛過程,讓他身心俱疲,最終只能主動和她分手。
從為了愛情販毒,到愛情反被販毒吞噬,相比於第一季,第二季有著更加明顯的諷刺批判意味。
比如莫瑞茲為了繼續經營毒品網絡,用死亡的謊言欺騙萊納和丹尼爾。
再比如他為了保守秘密,不惜將妹妹的愛犬活生生地截肢。
販毒對於莫瑞茲來說,不再是挽回愛情的籌碼,或者逃避情傷的港灣,而是另一種欲望的發洩地,他渴望成為像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和埃隆·馬斯克這樣的網際網路商業巨頭。
不過,友情、親情上的羈絆,讓他沒有徹底陷入權欲之中。
明明他可以擁有荷蘭的獨立辦公室,置萊納和丹尼爾的生死於不顧,但最終,他還是花費巨資請當地毒販照顧兩位基友,讓他們逃過一劫。
而軟弱無用的警察父親,和臭美心脆的妹妹,更是他從小就想逃離的親人。
可當房子要被母親殘忍賣掉時,莫瑞茲還是伸出援手,暗地買下房子,再次回到父親和妹妹的身邊。
說到底,《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終歸是一部青春殘酷物語,它有關於少男少女們一切的苦惱和痛楚。
莫瑞茲從小被母親拋棄,和懦弱的父親住在一家狹小的破房子裡,還得忍受同學們對宅男的指指點點。
萊納雖然精通網絡技術,但他生死無常。母親看似對他關心,實則已經在和領養中心聯繫,打算用新的孩子取代將死的萊納。
丹尼爾雖然有著國足老爸,銀行老媽,看似是「完美高富帥」。但背後全是爹不愛媽不疼的親情現狀。
女主角麗莎,同樣面臨身份認同危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未來總在被人左右。
但父母爭吵的日常,以及父親每日浪蕩的性生活,讓她想要逃離這一切。
第二季出現的新面孔琪婭,父母雖曾是百萬富翁,但不久破產,而且還因為琪婭的多動症,給她不斷用藥,逼得琪婭最後只能離家出走。
這裡的每個青少年都極富個性,才能突出,但他們同樣被亂糟糟的成人世界拖累,最終選擇寄託網絡或毒品。
所以,在這部劇中,網絡和毒品既是雙核心,又是對等的象徵物,它們是這幫青少年想要逃離現實,所找尋的或真誠或虛無的世界。
比如被莫瑞茲誤會的琪婭,她之所以和行動不便的土肥圓萊納交往,不是因為她想騙取後者的比特幣,而是想找到一個真心交流的靈魂伴侶。
不管是她考驗萊納真情的「情緒量表」,還是與萊納決裂的行動,都是她高舉真性情的體現。
而丹尼爾在ins上無時無刻不在展現自己的幸福生活,或者如莫瑞茲的妹妹通過誇飾自己,贏取網絡上的社交認同,都是一種向虛無求取存在的無奈之舉。
誰能說,這樣一種寄居網絡世界的身份塑造,和吸毒相比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在這部劇裡,畫面上出現了大量的網際網路界面和圖標。不管是莫瑞茲編寫代碼時,還是他們互發訊息時,甚至當他們行走在校園中,腦袋上出現的網際網路實時動態,都在以獨特的網際網路文化,讓我們時刻明白:這是屬於「Z時代」的一群人。
而幾乎每一集都會出現的,不同人吸毒後的行為速剪,又在突顯這是一個毒品肆意橫流的時代,青少年在同學派對上嗑藥,就像是例行慣例。
所以,在追這部短小精悍的德劇時,我既覺得這是一個距離我們很遠的世界,又覺得這是一個距離我們很近的世界。
感覺很遠,在於這部劇裡的毒品網絡,我們聞所未聞;感覺很近,是因為劇中的青少年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煩惱憂傷。
回到開頭,將《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和《性愛自修室》《人間課堂》作為一個類型,稱之為「青春梟雄劇」,其實,更多是一種無奈的調侃。
因為「梟雄」這個詞,總和老謀深算、陰險狡詐有著天然的聯繫。
但仔細想想這些劇,尤其是《如何在網上賣迷幻藥》,這其中的男主角,如莫瑞茲,他像是被逼著長大,只能對自己「揠苗助長」,用熟稔的網絡搭配邪惡的毒品,用成年世界才會常用的「商業模式」將其聯繫起來,顯赫自己那未成年的青蔥歲月,想讓全世界拜服在瘦柴一樣的身軀面前。
這是一種天然帶有殘酷意味的梟雄類型。
這種青春陣痛,在莫瑞茲最後和父親說出的那句話中顯影出來:
「其實我自己一直很害怕會變成像媽那樣的爛人,但你知道怎樣更糟嗎?那就是變成像你一樣的loser。」
-END-
· 感謝關注·
陀螺電影
豆瓣 |陀螺凡達可、陀螺電影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眾號 |陀螺電影
B站 |陀螺電影
知乎 |陀螺電影
今日頭條 |陀螺電影
西瓜視頻 |陀螺電影
網易新聞 |陀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