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
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定檔9月19日央視八套黃金強檔播出,該劇由沈行執導、編劇,演員王茜華領銜主演,講述了女主角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徵程的故事。
央視刪減11集後,預計播出34集。
王茜華
這是一部扶貧題材的農村劇,王茜華飾演的女主張錦繡本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優秀企業家,因為要照看鄉下生病的母親,並且被初戀男友對家鄉的奉獻精神感動,最終決定留在鄉下帶領村民致富。
劇情以扶貧事業為主線展開,其中也穿插了女主角與老公、初戀男友、初戀男友的妻子的情感聯繫和衝突,村民物質文明的超前與精神文明的滯後之間的矛盾等等。
總之,演員王茜華在《月是故鄉明》裡再次塑造了一位高大上的優秀人物形象,德才兼備、人美心善,一心為人、從不為己……
王茜華
熟悉王茜華的觀眾都知道,塑造這樣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已經成為演員王茜華的拿手好戲,並且與老公沈行導演多次合作,作品有《九九》《歲歲年年柿柿紅》《黃大妮》等等,夫唱婦隨,一次次用碾壓式的收視率捍衛了自己「農村劇一姐」「苦情戲一姐」的地位。
《黃大妮》
以王茜華主演、沈行執導的電視劇《黃大妮》為例,當時是在二線衛視山東衛視上星首播,收視率卻絲毫不輸給一線衛視。而在央視一套播出的《歲歲年年柿柿紅》則連續霸佔收視率榜首位置,以小成本的製作、豐富的劇情設計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所以,依託兩位作品的「群眾基礎」,不出意外的話,這部「夫妻檔」的《月是故鄉明》收視率穩了。
王茜華
演員王茜華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2001年主演《當家的女人》,並且獲得了24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此後的《胡楊女人》《女人的村莊》等作品也是家喻戶曉,她也成為了觀眾心中的「農村劇一姐」,與閆學晶齊名。
當然,王茜華其實是個戲路很寬的演員,她也嘗試過其他角色,比如《父母愛情》中的「安傑」一角。只是囿於外形和氣質,這個角色最終被演員梅婷拿下了。其實在小編看來,王茜華如果能改變目前「臃腫」的身材,駕馭「安傑」這個角色並非難事。
王茜華
相比於妻子王茜華,老公沈行有些名不見經傳,尤其是這幾部爆款劇出現以前。後來兩人一導一演,作品成功抓住了中老年觀眾的審美,在央視黃金強檔佔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王茜華、沈行的夫妻檔作品也存在著「三觀不正」等問題,相比於王茜華早期的作品《當家的女人》質量下降了不少。
《黃大妮》
以《黃大妮》為例,導演沈行本來想刻畫一位偉大的中國傳統母親形象,結果用力過猛,寫成了「慈母多敗兒」的沒有原則的聖母形象。其他角色也很「紙片化」,對白牽強,人物不立體不穩定甚至自相矛盾。
情感是藝術作品的靈魂,《黃大妮》的情感處理卻像是一個沒有任何情感體驗的機器人,配角們不斷的惹是生非,女主角王茜華就不斷的哭。
另外,《黃大妮》作為年代戲製作粗糙,演員妝容、服裝也不考究,穿幫鏡頭不斷出現。儘管收視率很亮眼,《黃大妮》的綜合水準在國產劇中的位置屬於「中等偏下」的。
王茜華
所以,小編也懇求王茜華、沈行等文藝工作者,別再塑造聖母、聖父形象了,膚淺又乏味。作品的收視率固然重要,但是並不能代表一切,文藝作品和文藝工作者都應該有追求完美的創作態度,儘管這條路走起來可能會很難。
【本文由「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非著名影評人宋胖子撰寫】
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本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