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如果有人問:「你了解唐朝麼?」
你會怎麼回答?
仔細想一想,我們會背數首唐詩,卻不了解唐代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我們沉迷於唐代的外來文明,卻不知道它是如何從遙遠的國度來到中國的;我們讚嘆於唐代的武力強盛,卻對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知之甚少……
圖源:長安十二時辰
唐代是一個被「標籤化」的朝代。身處媒體化時代的我們習慣於將我們認為的事物定型化,從而歸入某一類集體感受中,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再加上影視劇的推波助瀾,唐朝最終成了一個漂浮在半空中的「烏託邦」。
古往今來,無數的人都對這個叫「唐」的王朝傾心不已。它的繁華如錦,它的菊花寶劍和酒,它的長恨歌,它的《霓裳羽衣曲》……唐朝以宏偉壯麗的都城長安、滿壁風動的敦煌飛天、膾炙人口的唐詩樂章、絢麗多姿的三彩陶俑和神秘瑰麗的外來文明流傳千古。
英國學者韋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世界史綱》(The Outline of History)中比較歐洲中世紀與初唐、盛唐的差異時說:「中國國家之隆盛,都市之文雅,文化之蒸騰,威力之遠被,與西方之腐敗、混亂、分裂相較,判然不同。」
圖源:《唐人時代》
夢回唐朝,似乎並非一個夢那麼簡單,某種程度上,它代表了一種理想。
可惜的是,這種對唐朝的觀感更多和帝王將相有關,大量面目模糊的唐代人生活的細節無從考證、查找,比如朱溫如何拆毀長安使得這座偉大城市消失的過程,《舊唐書》及《資治通鑑》僅有寥寥數語,《新唐書》則完全不記載。
歷來國人修史,重史記而輕細節,重人而輕物,重考據而輕整合,這也使得唐代的生活史散落於史書的各個角落,沒有完整的呈現,這是一種深深的遺憾。
我們經常會說,唐代的長安城是一個有百萬人口的城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卻不知道它是如何存在,如何運轉的。而這些存在和運轉的背後才是真正的長安——不僅僅有風花雪月,還有城市生活的複雜性。人們生活在這個龐大的城市裡,每一天的吃穿住用行和最普通的家務,都必須靠覆蓋廣泛、結構複雜,而且常常被人忽略的基礎供給網絡來支撐。
《唐人時代:一部富有煙火氣息的唐代日常生活史》這本書給我們呈現的就是這些細節:一千四百年前唐代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
這本書拋棄了當下生活史寫作中對於衣食住行等分門別類寫作的方式,試圖打撈起散落在浩瀚歷史中日常生活的碎片,以外來文明、衣冠、貴族與平民、食物、城市、婚姻、科舉、藝術等話題來展開對唐代生活的細緻還原。
這種嘗試不但使得文本極具可讀性,而且全書通過對比式的寫作,更加能夠讓讀者在一個平行的時代了解唐代的社會,使今人也能完成一次對唐人社會與生活全貌令人著迷的考察。
今天,當我們回望唐朝的時候,會愕然發現,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帝國,留餘世上的實物,除了帝陵和博物館的文物,僅有幾處寺廟、佛窟、摩崖、經幢和鬱鬱蔥蔥的千年古樹而已。好在,我們這個民族有著悠久的用文字記錄歷史的習慣,讓我們能夠在官修歷史、唐詩典章、唐人筆記、唐傳奇、敦煌遺書和文物中,打撈起散落在浩瀚歷史中的唐人日常生活的碎片。在這個中國人最願意穿越的朝代裡,唐代閃爍著精細的光芒,有一種煙霞瑰麗之氣。而我們的視界則或許可以延伸得更遠,這不是歷史的可能性,而是歷史的想像力。
豆瓣評分8.0,史料集趣,可添談資,「一部富有煙火氣息的唐代日常生活史」。
目錄
前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唐朝
第一章:火珠與紫米
第二章:大唐衣冠
第三章:極樂之宴
第四章:田居
第五章:粟與稻
第六章:南方的氣味和感覺
第七章:騎鶴下揚州
第八章:伏願娘子千秋萬歲
第九章:神童
第十章:金器、銀器與巨像時代
第十一章:最後的士族
第十二章:長安城的生與死
附錄:公元7~9世紀的唐代和世界
後記:一種生活史寫作的嘗試
掃碼進入中央編譯出版社淘寶自營店
原標題:《長安城,了不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