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開學儀式」,參加儀式的是幾十位教齡都在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師,大家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青葵學院的成員。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青葵學院的名字就來自這句詩。
作為開辦第三年的新興學校,教齡一至三年的青年教師,佔到學校教師總數的近60%,是新生的中堅力量。所以,學校專門打造了青葵學院這樣一個教育研究平臺與項目實踐基地,為的是促進這樣的成長型教師專業進步。
青年教師有了「充電站」現場,一批年輕的面孔都充滿朝氣,青葵學院揭牌後,有人笑說:「感覺找到組織了。」
青葵學院日常要做什麼事?
青年教師在課堂、班級管理中遇到什麼問題,學院就採用各種方式,幫忙解決什麼問題,滿足大家需求。
這裡還是「青葵們」充電的好去處。學院建立了半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內容聚焦「專業能力和素養」、「專業研究和修煉」等模塊,會定期請來專家做講座,幫助大家站穩講臺,超速成長。
還有一點特別之處是,給更多青年教師「說」的機會。學院每月都會組織一次「青葵說」,請青年教師圍繞著全校特別關注的話題與熱點,各抒己見、達成共識。現場,就有四位青年教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學體驗與心得。之後,再請專家點評。
比如從小夢想做警察、做運動員的陶炫冶老師,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小學體育老師。一開始摸不準課堂,到後來,所帶學生體質檢測成績全校第一。他說,最開心的是,收穫了一群孩子們對他的喜愛。
現場發布「好教師標準」能談心,要幽默,能引發學生深層思考青年教師們聚在一起,不斷學習進步,都是為了成為一名好教師。那麼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孩子們說了算。
對於好老師應該有的標準,全校從一年級孩子到初中學生,都參與進來,開始了一場大討論。
經過班級、年級,最後意見匯總,小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一共有這十條:
尊重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都公平;上課不要那麼死板,要風趣幽默;可以解答我們的問題;獎懲分明,鼓勵學生;從來不拖堂;老師像溫柔的天使;當我有困難,老師可以幫助我;經常能和我們談心;不佔用其他課;對學生負責。
在初中生看來,好老師的標準有些不太一樣,大家也總結了十條。
1上課時是老師,下課時既是老師,又像我們的朋友,可以彼此談心,分享自己的趣事(804王東琪);2及時自行批改所有作業,及時講評作業(706張淇閔、陳伊琴);3不提早上課,不拖堂(708蔡翌傑);4不貼標籤,不偏心,不以有色眼鏡看待學生(803雷力豪);5緊跟時代潮流,能夠與我們「0代溝」交流;多在我們面前笑一笑(701高詩桐);6在我放鬆時替我敲響警鐘,在我努力時為我加油(703鄔宗哲);7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704朱胡蕾);8課堂活躍,內容充實,有拓展,有思維含量(803胡石奇);9布置作業少,但能引起學生的深層思考,更好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703林維燁);10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802林子萱)。
有老師認真記下這二十條,在自己已經做到的方面,接連打勾。
活動現場,記者有個很深的感受——學生的意見特別重要。青葵學院的揭牌,是由校長馬驫和一年級的小朋友共同揭開的。
同學們不僅作為活動的主角,還為老師們頒發起聘書來。704班的樓靈夕同學手捧聘書,送到各個青年教師團隊代表手中,聘請他們作為華附重大活動項目的指導老師。
以情懷為基礎,以學識做支撐努力成為獨當一面的教師
拱墅區教育局副局長劉志華說很看好華師附校的「青葵們」,接下來學校和華東師範大學將會長期進行深度的合作,相信在這樣一個高平臺上,青年教師能以情懷為基礎,發揮年輕的活力與激情,以學識做支撐,努力成為獨當一面的教師。
馬驫校長說青年教師有了夢,有了愛與被愛的能力,有了足夠的專業素養,一定會獲得教師的職業成就感,一定能收穫人生的幸福感。
最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張豐副主任為青年教師們帶來寄語。他希望全體青年教師們能夠珍惜青葵學院的平臺,自主研修,在做中學,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進行合作研究。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