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1993年時,《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以及香港陸續上映,之後又走出了國門,在各個國家公映。打出了比較好的名聲來,甚至突破了票房記錄。
1993年,剛上映後不久的《霸王別姬》就拿到了國際電影節一系列的大獎,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金棕櫚獎。人們現在回顧第5代導演優秀作品名錄時,《霸王別姬》一定能夠排上一個好名次,1992年2月份,《霸王別姬》開拍。
距離如今已經過去了快30年的時間,創作主角張豐毅曾經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那時候在劇組裡,大多數人都躲著張國榮。因為大家都感覺張國榮根本就不是在演戲。1991年,張國榮接到了邀約之後,拿到劇本第1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形象儘量往程蝶衣的形象方面去靠。
於是特意跑到了北京學習戲曲,角色神韻、臺詞、走位、唱戲的各種技巧,從細節方面把握。在1992年,在劇組現場,張國榮還請了京劇老師在後臺教自己,不斷學習把握角色的每一個細節動作,精確到一字一句的去拿捏。
所以現在人們去看《霸王別姬》裡面的程蝶衣時,都會感覺張國榮好像演繹的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角色,更像是演員和角色融合出來的一個靈魂人物。用入木三分這樣的形容詞,來誇讚張國榮對於程蝶衣這個角色的把握,也不為過。
也正是因為張國榮對於角色的認真態度,呈現出了入魔一般的瘋狂感。所以當時扮演段小樓的張豐毅提到自己以及整個劇組的人,即便是機器不開拍,也想著躲著張國榮。因為張國榮演起戲來實在是太瘋魔了,不知道的還以為程蝶衣就在大家身邊。
1992年,當時張國榮和張豐毅有一場戲,是需要張國榮從背後一把抱住張豐毅。而張豐毅在回顧這一場景時,表示當時自己都已經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想動也不敢動,只能先等著張國榮,把自己的臺詞說完然後才能轉身。感覺那一段時間自己過得非常不自在。
可是觀眾卻從這樣的態度中,得出了兩位演員的差距,一位是不瘋魔不成佛,一位是把演員當成了工作。所以兩個人對待演戲時候的態度,也就是一個十分自然,一個覺得容易起雞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