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麥家,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是他的諜戰作品,比如《暗算》、《風聲》、《解密》等。尤其《暗算》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而《人生海海》則是麥家唯一一部非諜戰類作品。麥家說,一個作家一輩子總是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對他而言這部作品就是《人生海海》。
茅盾文學獎的作者麥家,時隔8年後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麥家為什麼起了《人生海海》這個名字?人生海海一詞其實是閩南語,表達的是人生如同大海一般複雜多變、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但終歸還是要在這廣闊的海域中好好的活下去。麥家說:「既然我們逃不開躲不掉,那倒不如勇敢去愛生活。」
之前在樊登讀書會上看到,一個失去雙親的女孩問樊登,我的父母不在了我感到很迷茫,我該如何活下去?
樊登聽到女孩講的事情後心突然柔軟了,他說,「你要勇敢的活著,抬頭朝前的去面對生活,大聲的告訴你的父母,你過得很好,你要和自己愛的人擁有一個孩子一個家庭,向你的父母證明你懷著他們的希望在好好的面對生活。」
《人生海海》就是告訴我們——敢死不是勇氣,好好的活著才是最大的勇氣。
麥家坦言,《人生海海》是一部他與童年、故鄉以及父親和解的小說。《人生海海》裡的每個人物的故事,都是麥家童年時代的一個縮影。
書中有個人物是一個被侮辱的英雄叫「上校」,「上校」有一套純金打造的手術刀,這套刀為他在抗日戰場上揚名立身,村裡的人尊敬他為「上校」。為什麼說是被侮辱的呢?
因為「上校」還有一個稱呼叫「太監」,說是因為上戰場不幸被槍了褲襠沒了「傢伙」,兩種不同的稱呼,道盡了人生的浮沉,生活的無奈。
麥家說「上校」是他記憶中一個遠遠的背影,這個渾身是謎的「上校」讓很多讀者嘆息。小說裡寫盡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偉大的父愛和血濃與水的親情,朋友的義氣。
麥家的童年一直都是布滿了陰霾,想起都是灰暗。
因為家庭原因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嘲笑和鄙視,父親的打罵,他只能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發洩自己心中的苦悶。成長後的麥家,終於可以逃離家鄉,遠離那個沉痛的地方,離開那裡後長達十多年之久沒有和父親說話。
後來因為父親得了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因禍得福關係有了些許的緩解,但是病症越來越重,父親慢慢的忘記了他,父親不再和從前一樣粗暴,變成了一個孩子一般,畢竟血濃於水,麥家不在仇恨父親開始照顧他陪伴他度過最後的人生。
人在親情面前總是柔軟的,麥家在父親離世三年後創作了《人生海海》,來揭開自己的傷疤向父親和解。
書中「上校」和「父親」的關係,側面的反映出了麥家自己父親的經歷。「父親」用一個人獨自活著的方式向「上校」贖罪。「爺爺」面對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做出的改變。「我」經歷一生坎坷,最終與生活和解,擁抱自己的生活。「林阿姨」經歷了人生,用陪伴的方式去守護與贖罪。
《人生海海》裡的每個人物都讓大家感悟人生,莫言讀後直呼著迷,董卿看過之後淚流滿面。
人生的海平面在各種各樣的困境中沉沉浮浮,誰也不知道明天是風平浪靜的洋流,還是狂風暴雨的海嘯。
《人生海海》的每一個人物,讓人們讀起來都像是我們身邊親近的人,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直擊人心。
「我」在書中這樣說: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只有一次,《人生海海》卻能讓你經歷千百種的人生。人生海海雖茫茫無際看不到盡頭,但海上總有燈塔,給你方向帶你到達彼岸。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活著。希望大家讀過《人生海海》之後,都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和生活。
精裝版《人生海海》99元,無就是一頓飯錢,點擊下方就能帶回家品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