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意識到2020年只剩下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值得慶幸的是,今年我們這群適齡單身青年終於不用再去想破頭應付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魔咒了。
因為最近讓人恐婚恐育的電視劇實在太多了,隨便拎出一部爆火劇都能成為不想結婚的擋箭牌。
婚姻中最令人害怕和絕望的事情就是另一半出軌,這跟自身是否優秀還真沒有太大關係。《白色月光》中,宋佳飾演的女主角張一是絕對的職場女強人,著名建築師的身份讓她常年各種房地產大項目接到手軟,況且張一還是一個氣場十足的大美人,要顏值有顏值,要衣品有衣品,這樣的條件幾乎是所有女性夢寐以求想擁有的。
張一和丈夫張鑫的婚姻一開始看來也是模範夫妻的典範,兩個人都是建築師的情況下,張鑫願意主動放棄自己的事業去成就妻子,安安穩穩地過上「女主外男主內」的生活,主動承擔所有家務,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為妻子驅寒送暖,照顧孩子也是盡職盡責,全方位24孝丈夫。
這樣貼心的家庭煮夫看起來滿足了所有女性對婚姻生活的幻想,但編劇很快就用殘忍的事實告訴觀眾,越是華麗的袍子下面越是爬滿了蝨子,看起來老實本分的張鑫也無法越過出軌這道誘惑門檻,可他出軌的對象偏偏又不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女老師,而是看起來所有條件都被張一無情碾壓的單身婦女楊雁。
《白色月光》帶來的婚姻打擊比當年的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更為沉重,陳俊生出軌看起來是黃臉婆的凌玲,最大原因是因為羅子君在經濟無法獨立的情況下,還做不好貼心的全職太太,懂事溫柔又有能力的凌玲自然就能輕易俘獲陳俊生的心。
那時候就有很多觀眾覺得,假如羅子君和陳俊生互換一下身份,是不是陳俊生就不會有出軌的問題了?
《白色月光》就打消了這種念頭,像張一這樣的事業型女人,她完全能夠幫助丈夫卸下所有的工作壓力,老公只需要照顧好這個家就好,聽起來很美好的遐想還不是只有出軌這個下場。
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男權把出軌的理由歸咎於女性,女強人不顧家,全職太太又不夠獨立,這樣的發言本就容易擊垮未婚女人對婚姻幻想,影視劇又非得給觀眾再來致命一擊。
《三十而已》中童謠飾演的顧佳,對內,她是事事盡責到無可挑剔的全職太太,對外,她又是工作能力強悍的職場女強人,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她都能給予丈夫許幻山最大的幫助,偏偏這樣完美的妻子,還是逃不過丈夫的出軌。
許幻山出軌的對象林有有,除了比顧佳年輕之外,唯一能讓人看到的閃光點應該也就只剩下活力了,這部劇用了大量的筆墨去鋪墊許幻山為什麼會愛上林有有,第一點是許幻山能夠在林有有身上找到顧佳從未給過他的崇拜感,第二點是因為許幻山能從林有有身上找回年輕的自己,只是許幻山沒有意識到的是顧佳之所以處處約束他,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能力不行。
就像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中說的那樣,男人總是盲目自信到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
許幻山的出軌也加大了女性觀眾對男人更深層的了解,男人想要什麼樣的老婆?能力出眾又要賢惠持家,懂生活情趣又能順從他們的大男子主義,這樣的老婆究竟有沒有?或許有,但夢裡最多。
男人為出軌找的各種奇葩藉口,統統都由影視劇來買單,觀眾在劇外被氣到半死,偏偏出軌方在劇中恬不知恥。許幻山出軌可以義正嚴辭的責備是顧佳給予他的壓力太大,韓劇《夫妻的世界》裡,出軌的男主角更是委屈滿滿而又義正嚴辭地表示,陷入愛情是他的罪過嗎?
和《三十而已》一樣,《夫妻的世界》明明用「抓小三」的故事情節架起了爽劇的框架之後,偏偏又在最後消化掉了觀眾對於爽劇的期待,編劇似乎在有意提醒觀眾每段婚姻遇到出軌事件之後人間真實的部分。
這個世界上99%的出軌男人,他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要離婚,他只是追求刺激感,短暫地愛了一下外面的女人,在他們心裡依舊是家庭第一的,男人如果不給自己這樣的心理建設,他們根本無法心安理得地在外面花天酒地。
比「發現出軌」更令人絕望的是「解決出軌」這件事,21世紀了,《夫妻的世界》依舊在給離婚女性貼上被歧視的標籤,這部劇輸出的觀點是,女性離婚之後會陷入一個異常「恐怖」的世界,她會被整個社會歧視,會被失敗的婚姻擊毀到喪失自我,甚至會被外界認為她不是一個能為了孩子忍氣吞聲的好母親……
更令人絕望的是,結婚之後要面臨的危機不僅僅是出軌,還有那些無可奈何的一地雞毛。
《三十而已》中鍾曉芹和陳嶼這對夫妻誰也沒有出軌,但因為不合拍的步伐最終走向了離婚這條路。
《婚姻故事》把婚姻消磨得過程拆解地更加淋漓盡致,大部分的婚姻,結合的起因都是因為愛情,但細節最能打敗愛情。令一段婚姻走向盡頭的,可以不是第三方的介入,可以不是長期的爭執不休,而是兩個人在相處過程中彼此妥協後產生的不甘與抱怨,是這些負面情緒一點點殺死了愛情與婚姻。
看過的離婚劇越多,就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產生「放著好好的單身生活不過,為什麼還要淌結婚這趟渾水」的想法。
根據民政局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離婚率從2003年起連續15年上漲,結婚率從2013年開始連續6年下跌,近來讓人恐婚恐育的社會新聞本就頻發不斷,再加上這些影視作品的推波助瀾,讓本就陷入恐婚的人更加恐婚,對於年輕的恐婚者而言,恐婚的緣由可以有千萬種,每一種恐婚的緣由都足以讓他們站在婚姻的路口停留許久。
現在的輿論風向幾乎已經變成了只要提及結婚,就會有成群的人出現合力勸退,尤其是對於更容易在情感中受傷害的女性而言,這兩年聽到最多的恐婚話題就是「女人不努力是會結婚的」,仔細想想,這一切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社會現狀嗎?
想想我們最初看情感劇,懷著的是對愛情的那一份憧憬,如今再看情感劇,處處都透露著毫無美感的危機。隨著負面社會新聞的迭起,情感影視劇越來越多地在追逐著這份焦慮感而創作,比起刻畫婚姻的美好,它們更願意去大量持續呈現婚姻危機這一主題,尤其是放大抓小三的元素。
光是今年上線的三部國產熱劇《完美關係》《三十而已》《白色月光》就都攝入了抓小三的情節,為了迎合觀眾的追劇爽感,這些小三的形象基本上也都被塑造成了臉譜化的惡毒綠茶,讓觀眾憤恨異常。
「鬥小三」的情節本就是情感劇中老生常談的話題,只是較於過去的作品,小三的形象逐漸開始變得千篇一律,從前出軌還需要小三能幹這個理由,現在好像只需要是個女人就行。這不得不讓人感慨,綠茶小三的成批上線,究竟是不是劇方與觀眾的一次合謀,整個社會對出軌容忍度越低,國產劇追求的爽感就越強烈,從而忽略了對婚姻生活的實質性探討。
這樣的情感劇風氣,讓人每看一部,就多喪失了一份對婚姻的希望。
還是希望情感劇可以多勾勒一些愛情和婚姻美好的一面,藝術作品可以不必永遠充滿正能量,但真的不必過分追求迎合觀眾的現實焦慮感,糟心的新聞看多了,也想去烏託邦世界裡喘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