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周左右的時間,每天都會額外收到幾十條贊,都是關於一周前,我回答的一個問題,當時一個音樂愛好者說亞洲的音樂誰最強,我只回答了一句「亞洲的音樂在日本」。沒想到就這樣一句很隨意的回答,確收到了幾百條回復,其中有二條是反駁意見。今天想特意了一個方談談亞洲的音樂為什麼在日本。
首先我回答這句話並不是蒲風捉影,而是有事實依據的,其實任何人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對比出來,我們把Apple Music或酷狗APP打開, 隨便點日本幾首榜上的歌,聽一個禮拜。再聽華語榜上的,差距應該會非常的明顯了。在大量的J-Pop風格音樂中,我們能聽到各類現代音色,甚至是他們獨創的,而在大量的和風音樂中,我們也能聽到耳目一新的五聲調式排列。而中國的音樂,除了真正的歌唱家,剩下全是蹭熱度的翻唱歌手,拋開版權糾紛的因素,改編翻唱出彩一時,但影響力的原創作品卻越來越少,翻唱改編被當作屢試不爽的套路用至油膩不堪時,樂迷們的反感只會越來越多。
其次,對於音樂來說,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版權問題。日本法律規定,CD或者磁帶、雜誌、書籍、報紙這類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東西,在一定期限內必須維持製作方宣布的統一定價。很多日本人也會去店裡租各類的碟,但租碟的店裡不能在新的唱片發售期出租新碟,也就是說並不能租到新的專輯。而日本在網絡上,例如iTunes這類商店中的專輯,價格也並不比CD便宜。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專門的著作權管理機構,1939年設立的JASRAC,全稱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負責向各個渠道收取著作權使用費,並將收入分配給音樂人。除了對正常的商用音樂渠道收取使用費,2017年1月JASRAC甚至還向音樂教室要求收取著作權使用費。
這項費用並不是買曲子的錢,而是音樂課上演奏教學的版權費,原因是在音樂課上的演奏屬於演奏行為,符合收取版權費的規定。
我們都知道,要想做一個音樂人,最起碼的要先能養活自己,只有音樂人們的經濟來源得到保障,才能繼續創作,雖然日本人口並不算多,但在音樂方面的發展卻不容小覷。
而我們這方面,限制太嚴格容易約束文化交流和傳播,如我們現在遇到的音樂版權獨家壟斷,聽歌要裝三四個APP,版權成為了競爭武器;限制太弱則會導致侵權問題泛濫,使得我們的音樂盜版、抄襲、洗歌等現象變得嚴重。群眾意識方面,普遍的版權意識不高,使用盜版成為了習慣,被侵權了很多人也不懂得如何維權,這一方面也跟我們的法律、普法教育有關。
個人覺得中日音樂最大的差距本質還不是上述這些因素,是從古至今的重視程度。
最重要的是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史上,音樂只是一種附屬技能,祖宗們沒有把音樂放到多高的高度上。還基本都是少數民族的樂器,漢族人民的種族天賦在於文字,古時的詩詞歌賦都是神作,而我們極少聽到古時的曲調,還不時「斷層」頻繁,許多音樂文化知識沒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如今知道的都只是從一些考古文獻或民間口頭傳唱得知。以至於我們當今學習的音樂體系大多來源於西方體系。如今對於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和繼承的人只有鳳毛麟角。
中國古時有《秦王破陣曲》,現存樂譜保留在日本,是唐朝時皇帝給日本使節的回禮。不可否認,大唐文化對日本民族影響深遠,所以我們現在聽到的,比較大型的日系民族風管弦樂,總有一種中國鼎盛王朝的感覺。
說完了古代,說現在。日系音樂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對新製作手法、風格的探索以及日本音樂的產業水準是一流的,所以才會誕生一流的音樂,這是一個必然的因果關係。高曉松說的:亞洲最好的音樂在日本,這句話很對。尤其是在流行樂壇上。日本的小調在中國流唱的多不勝數。香港歌星的成名曲代表作80%都是由日本作曲家做的。像張學友。譚詠麟,李克勤,梅豔芳....這些樂壇鼻祖的歌曲有很多都是日本人做的。比如千千闕歌,天涯孤客,酒紅色的心,一千零一夜。。等歌曲都是日本流傳過來的。至今被人傳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為你們從小到大聽到的經典的熟悉的很多中國歌手成名曲都是翻唱日本的。
最好從網上摘個段子給大家,雖然像玩笑但足矣說明一切。
你往前倒二十年,聽一聽中國最流行的街頭聲音:
你再敢去打遊戲,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你再敢去看漫畫,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你再敢去打電腦,看我不打斷你的腿!你再敢……
然後,這些個孩子們終於長大了,然後呢,他們玩兒的都是日本的遊戲,他們看的都是日本的漫畫,他們聽得都是從日本翻唱,改編和盜版的音樂……
那麼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呢?畢竟是會被打斷腿的。這個成本還是很高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