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攝影世界」,一鍵輕鬆關注!
如果要說近兩年發布最勤奮的相機廠商,那一定非索尼莫屬了。無論是在機身還是鏡頭群方面,索尼微單™系列都在近一兩年內快速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度很高,能夠適應各種用戶人群的巨大系統。
往近裡說,不久前剛剛發布的索尼 FE 70-300mm F4.5-5.6 G OSS 鏡頭就將 FE 卡口變焦鏡頭的長焦端延伸至了 300mm,無疑解決了微單™用戶中長焦愛好者的燃眉之急。
作為第一隻焦段達到 300mm 的 FE 卡口變焦鏡頭,索尼在 FE 70-300mm F4.5-5.6 G OSS 這隻鏡頭上不可謂不用心,在這隻鏡頭中,索尼加入了4枚非球面玻璃鏡片、2枚 ED(超低色散)玻璃鏡片和納米抗反射塗層。此外,這隻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僅為0.9米,配合 300mm 的最大焦距,擁有非常不錯的微距能力。另外它還內置 OSS 光學防抖影像穩定系統,對手持拍攝有不小的幫助。
不久前,我們拿到了這隻鏡頭,並對其展開測試。
————————
大光圈成像測試
測試地點選在北京市動物園,畢竟半自然環境下動物們有遠有近,在70毫米和300毫米端都更方便拍到大佔比的動物特寫照片。
先看70毫米端的全開光圈成像效果:
70mm,f/4.5,1/160s,ISO 1000
焦點處放大:
可以看出這隻鏡頭在70毫米端即使光圈全開也有不錯的畫質表現,合焦處纖毫畢現,銳度表現非常不錯。同時大家可以注意觀察鳥類頭頂的白色羽毛邊緣和脖頸初羽毛和背景高光光斑的交界處,這裡都是容易出現色散現象的位置。但可以看出,這隻鏡頭的色散控制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明顯的色散現象發生。
200毫米端全開光圈成像效果:
300mm,f/5.6,1/640s,ISO 100
焦點處放大:
結果與70毫米端類似,FE 70-300mm F4.5-5.6 G OSS 在300毫米端光圈全開也擁有很好的畫質表現,焦點處在天鵝的前額上,黑色肉瘤上的短小羽毛也根根清晰可見。
需要注意的是,在300毫米端使用 f/5.6 光圈近距離拍攝時景深很淺,相機或物體稍有位移就會發生失焦的情況。如果要拍攝類似上圖中天鵝的移動主體,建議使用 AF-C 連續對焦模式抓拍。
————————
手持防抖測試
防抖能力一直是評價長焦鏡頭好壞的重要一環,尤其對一隻最大光圈範圍僅 F4.5-5.6 的長焦鏡頭來說更是如此。這時測試地點轉移到了動物園的觀賞鳥館,這裡僅有小窗口作為光源,光線昏暗,用作防抖測試正是合適。
300mm,f/5.6,1/20s,ISO 1000
300mm,f/5.6,1/25s,ISO 2000
在沒有防抖的情況下,300毫米焦距時的安全快門速度應該為1/300秒及以上。兩張樣張都使用300毫米長焦端拍攝,快門速度分別為1/20秒和1/25秒,低於安全快門速度約4擋,但在鏡頭 OSS 和 A7RII 機身5軸防抖的作用下,我們依然得到了成像清晰的圖像。
不過由於快門速度已低於安全快門速度太多,拍攝時也只有約一半的穩定出片率。所以在日常使用中,還是建議大家提高感光度或使用三腳架來保證穩定的成像。但從測試角度出發,FE 70-300mm F4.5-5.6 G OSS 的防抖性能已經非常強大了。
————————
微距攝影,亦可賽艇
除了常規的解析度和防抖性能,微距也是 FE 70-300mm F4.5-5.6 G OSS 的一項附加能力。從參數看,FE 70-300mm F4.5-5.6 G OSS 的最近對焦距離為約0.9米,而市面上與它同規格的競品最近對焦距離大多在1.2-1.5米,FE 70-300mm F4.5-5.6 G OSS 也因而獲得了更高的0.31倍放大倍率,也因此具有更強的微距能力。
從實際使用來看,FE 70-300mm F4.5-5.6 G OSS 應對普通的花草、靜物產品拍攝都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兩張微距樣張,都未使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
300mm,f/5.6,1/320s,ISO 800
300mm,f/5.6,1/320s,ISO 800
總的看來,無論是出於對長焦鏡頭傳統項目的表現,還是包括微距在內的附加能力的考慮,FE 70-300mm F4.5-5.6 G OSS 都是一隻好用且實用的長焦鏡頭選擇。
————————
更多樣張
300mm,f/5.6,1/320s,ISO 800
300mm,f/5.6,1/400s,ISO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