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和學語言是一樣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不可或缺。于吉他而言,聽音、唱譜即如語言中的聽和說,彈奏即如誦讀,編曲寫曲即如寫作。
好的,那麼既然是零基礎,想要開始學習吉他,首先要做的並不是怎麼學,而是如何堅持下去。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剛開始像打了雞血一樣,三天不到熱情沒了,又不想學了,吉他一放,默默打開了遊戲。
學外語時,許多人由於環境及學習方法的限制,不長於聽、說,但是讀和寫問題不大。這即是通常所謂的「啞巴外語」。「啞巴外語」者,可能不太會真實場景中的對話應用,但是幾篇文章,在熟讀之後,流利地背誦,仍然可以做到。吉他亦是如此,到達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後,遵循練熟的一些套路,當然也可以做到即興伴奏和SOLO。但並不等於說,視唱和練耳可以忽略。音樂,本來就是聲音的藝術,耳不能聽,口不能唱,就如同人的一雙手腳各缺少一支,成了殘疾。
在我所接觸到的很多剛開始從零學習吉他的人,在剛進入學習階段就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把吉他當成鋼琴來學,實戰之前,一定要先把樂理搞懂。什麼12平均律,音程關係,和弦調性等等。但是很快,他們學到這些知識的時候,完全懵了,說好的彈著吉他唱著歌就有妹子的呢,現在學了那麼久,都還不會彈一首歌呢。
首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學鋼琴是個漫長甚至枯燥的過程,所有重複的練習都很折磨你的耐心,所以你要在心理上就明白你要經歷什麼。其次找個好老師,起碼會教給你正確的技巧,不然一旦養成不好的習慣改正就很難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好的練習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找到入門的路徑,之後離開老師自己練習也不會有任何問題。和學習一樣,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掌握練習的方法才能保持你的技巧。
視唱練耳的概念,不單指聽唱音準的訓練過程,重要的是結果。既然玩音樂,聽不準、唱不準而純按套路或譜子傻彈的,始終屬於自娛自樂,入不了門的一類。再怎麼練,也不會有太大提升空間。而要做到熟練地即興,聽不準音的情況是無法想像的。對於聽準和唱準而言,有些人具有天生的能力,並不需要經過什麼練習,就很容掌握。而有些人,則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之後,才能做到。所以,你常會看到一些人,似乎沒有經過什麼視唱練耳的練習,就能憑聽力,很快在吉他上找到音,並靠著用吉他試音的幫助來扒譜子。如果起碼的音準都做不到,也不可能借著樂器試音來找譜了,至少,你須能分辨出聽到的音和彈出的音之間正確的音高關係才行。
入門階段,在剛開始的時候,最主要的是以培養興趣和自信為主,而不是一上來就給出一大堆樂理知識等等(但是學會看譜還是有必要的,六線譜很形象因此也很簡單,因此不存在什麼問題)。我一般在傳授入門階段的知識的時候,都會挑一首歌讓我的學生練習,注意,這首歌一定要是他非常熟悉的,而且一定要會唱。然後,告訴他:「這首歌一共有5個和弦,C G AM EM F 你自己去練吧。」咳咳,當然,直接這樣說肯定被一坨口水吐臉上:「你TM這也叫教?」
當然,視唱練耳的練習過程可以因地制宜,業餘愛好者缺乏專業訓練的環境,比如說導師、鋼琴、琴房等等,也不太了解聲樂的科學發聲、換氣的方法。所以,很難按照專業的訓練流程和方法來進行練習。但這並不影響基礎的練習。
樂器上大量的彈奏練習,本身也是一個練耳的過程。當然,前提條件還是你的樂器音準要準確。這樣,通過長時間的彈奏練習,你對一些你經常練習的具有特定關係的音響就會形成一定的聽覺記憶,這樣,當你聽到外界類似的音響時,就比較容易在吉他上找到它們的彈奏位置。許多業餘愛好者的所謂扒譜能力,基本上是這麼來的。聽得多了,練得多了,也就熟練了,這沒什麼玄妙可言。但這種方法本身太過隨意,效率極為低下,很難保證結果。天生聽力好的,聽音準的,可能很快就能做到這樣;而天生不善聽的,可能這樣練個三年五載,還是聽不明白——一首歌聽個十來遍或者幾十遍也未必能在琴上試出靠譜的音來。
所以,當然不是這麼簡單。之所以要讓零基礎的初學者直接從彈一首歌開始學吉他,最重要的是為了維持住他對吉他的熱愛,建立信心:「你看,我雖然學了那麼久,但好歹會彈一首歌了啊!說出去也牛逼不是!」然後我就會跟他解釋,其實,一首歌為什麼會有和弦呢?這就好比你要做一道題,你是不是要套幾個公式,然後就能計算出結果了呢?吉他其實也一樣,這首歌的和弦,就是你所要彈的這一首歌的公式,每一首歌都是由若干個和弦所組成的,每一個和弦會對應一個主音(根音),就是與你這首歌某個小節整體所發出來的音能和諧共鳴的音。就像一道題目,你用若干個公式就可以解出來一樣。你就用你的手指,照著這個公式按下去,然後根據這首歌的節拍,掃弦。當你把所有的公式按完,彈完以後,這首歌,就那麼結束啦。你學會啦。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這時候很多學員就會一臉憧憬地看著我:「哎呀老師你太TM牛逼了啊!以前教我那慫逼讓我哆來咪發唆練了大半年我還是啥也不會啊!「
調弦校音是每天摸琴要做的第一件事,不能偷懶,應養成這樣的習慣;最初,你可以憑藉電子調音器逐弦校音;之後,則儘量使用泛音校音法或是等音效音法來校音調弦。而且彈上一會兒,都要再校一遍。一方面,為自己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準環境;另一方面,校音過程的本身也是對耳朵聽音的一種訓練,培養對細微音叉感受的敏銳性。其次,應將音階練習、琶音練習、分解和弦練習等基礎練習項作為每天開琴的必練項目來做。不管你的水平在什麼程度。彈奏的同時,嘴裡要大聲地跟著琴音唱出來,還有盡力唱準。因為唱和聽是相輔相成的,唱不準一定是因為聽不準;反過來,唱準了,也就聽準了。
找到興趣點或者學鋼琴的動機,並且始終牢記,不然你可能會很難堅持下去。可以讓老師或者自己找一些平常很喜歡的曲目,簡單但有趣,能讓你在枯燥的技巧練習之外感受音樂的美。不定時給家人或朋友展示一下你的曲目,最好是他們熟悉的那種,周圍人的認同感會讓你在彈琴這件事上找到成就感,短時間內你會有更大的動力。
所謂是否和諧就是說,你按的這個和弦,發出的主音,和你這首歌唱出來的音,是否匹配,沒有違和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調子上。剛開始我會把和弦和所對應的小節告訴學員,再結合我自己的方法,學員練幾次以後,就會有一種樂感,這個和弦按了以後,唱完一小節,下個小節的音明顯不和諧了,所以該換另一個和弦。如果學員還是無法理解什麼時候換和弦,那我會告訴他,彈到什麼時候,精確到唱完哪一個字以後,必須換和弦,讓他死記硬背。這樣就算他剛開始不理解,練久了以後,也一定會產生條件反射,再多練幾首歌以後,也就能很自然地知道什麼時候該換和弦了。
最後,是養成讀譜視唱的習慣,儘早拋掉六線譜,其他的簡譜也好,五線譜也好,在彈曲之前,先對照譜子把主旋律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