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行業發展 中國平安實現可持續保險金額超121萬億元

2021-01-11 經濟日報

4月22日,中國平安宣布籤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可持續保險原則》,成為中國大陸首家籤署《可持續保險原則》的公司。《可持續保險原則》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組織倡導,2012年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正式啟動。該原則是全球保險業應對環境、社會及治理(ESG)風險與機遇的全球踐行框架。2019年末,中國平安實現可持續保險金額121.21萬億元,可持續保險產品/服務個數1053個,2019年可持續保險有效承保7.85億人次,引領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可持續保險原則》通過一系列舉措管控與環境、社會及治理問題相關的風險和機會,以負責任和前瞻性的方式來完成保險價值鏈中的所有活動,包括與利益相關者的互動。可持續保險旨在降低風險,開發創新解決方案,改善業務績效,並為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目前,全球已有140多家機構籤署了《可持續保險原則》,其中包括佔全球保費總額的25%以上的保險公司,管理資產達14萬億美元。可持續保險原則也被納入道瓊可持續發展指數和富時社會責任指數保險行業標準的一部分。

近年來,中國平安一直致力於將ESG理念嵌入到保險業務中,不斷完善可持續保險體系政策,全面推進保險價值鏈提升,通過持續完善修訂《可持續保險體系政策》,降低保險業務面臨的ESG相關風險;把與ESG因素納入保險產品決策之中,打造既能切實解決客戶痛點,又能承擔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可持續保險產品體系,助力綠色環境、和諧社會以及可持續經濟發展的目標實現,為社會持續創造價值。

目前,平安產險開發了8大類共518種可持續保險產品,涵蓋與環境生態相關的環責險、巨災險、野生動物保護險等險種,與社會民生相關的大型工程險、食品安全險、醫療相關事故險等險種,以及面向小微企業、農業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險。平安壽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養老險持續關注中國人口健康趨勢變化以及保險意識增加帶來的保險市場需求變化,推動多種保障型產品開發,提供醫療保險、重疾保險、老年保險和醫保等4大類共535種可持續保險產品。

同時,平安憑藉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結合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出了多項科技創新服務,有效降低了ESG業務風險並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效率。平安產險基於自主研發DRS鷹眼系統打造智能風險管理系統,實現承保客戶快速篩選和精確預警,防災減災和救援力量精準投放,降低氣候災害等ESG環境氣候類風險造成的損失。平安壽險運用人臉識別、疾病圖譜決策樹、遠程視頻、醫院聯網、數學模型等技術,實現核保與客戶的空中互動,並通過快捷的在線數據獲取,風險識別更加精準,並將風險情況反饋用於經驗分析和產品開發。

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表示,保險公司可為社會提供風險緩解措施,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平安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金融保險公司之一,未來將積極履行《可持續保險原則》,不斷深化完善可持續保險體系,積極引導平安的保險產品踐行可持續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壽險改革、3.2萬億險資投向……一場發布會了解中國平安保險版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保險行業首份年報一亮相,就引發市場熱議。2月21日,中國平安舉辦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會,中國平安董事長兼執行長馬明哲攜一眾高管全方面梳理平安集團2019年經營業績。其中保險業務淨利貢獻超八成,支柱作用愈發現象,在談及壽險改革時,馬明哲對此寄予厚望,並表示「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是承接整個改革的主要領導,整個集團都在支持他。」數據顯示,2019年,平安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94.07億元,同比增長39.1%,向股東派發股息每股現金2.05元,同比增長19.2%。
  • 《中國百萬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健康保險未來潛能巨大
    《中國百萬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發布(央廣網發 受訪者 供圖) 央廣網上海1月6日消息(記者林馥榆)今天(6日),艾瑞諮詢與眾安保險聯合發布
  • 中國平安2019年年報出爐 十大亮點搶先看丨熱公司
    2月20日盤後,中國平安在港交所公布了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淨利潤為1494.1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1074.04億元,同比增長39.1%;擬10派13元;稀釋後每股收益為8.38元,上年同期6.01元。
  • 平安產險「2019成績單」:數據化轉型亮家底!哪個「亮點」最給力?
    2019年,平安產險持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各級黨委開展活動超百場,總部核心黨員幹部、各省級公司黨委書記前往井岡山,深入學習井岡山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行業使命。
  • 上市險企開門紅分歧加劇;平安革命傳統壽險丨保險周報(2.17--2.23)
    634.58億  2019年70家壽險公司合計淨利同比翻番,保費收入2.96萬億  2019年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近三成  專家測算今年流入A股增量資金規模或達5000億元  2019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0.6萬億元,增長12.2%  今年1月保險資管機構債權投資計劃註冊規模超500億  56家險企超600
  • 又一保險公司宣布破產,規模超2萬億,客戶的保單就失效了?
    又一保險公司宣布破產,規模超2萬億,客戶的保單就失效了?說到保險大家都不陌生,除了我們常見的一些意外傷害保險之外,還有一些強制險,車險之類的。大家生活中對於各類保險應該也算是比較熟悉了,每個人對保險的看法可能都不同。
  • 保險行業的「黃埔軍校」,中國平安助力代理人「身懷絕技」
    行業是否還有發展的空間?保險代理人的職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代理人仍是決定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實際上羅振宇關於保險代理人的這一定義,是在新興信息技術的衝擊下,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龐大的代理人隊伍仍是決定保險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保險科技仍處於為保險代理人賦能的階段,並不能替代保險代理人在線下社交場景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 中國人壽總保費突破6000億大關 高質量發展詮釋重振「大邏輯」
    五年來,中國人壽新增風險保額超1700萬億,累計各項賠付支出超8000億,為超5億客戶及時送上救急錢、治病錢、養老錢。公司開展220多個大病保險項目,覆蓋人群近4億。2016年至2020年10月底,大病保險賠付金額900多億元。公司承辦的大病保險業務中,75%的項目帶有扶貧傾斜責任。公司專門針對貧困人員設計的「國壽美好生活精準扶貧團體補充醫療保險」,與大病保險或基本醫保無縫銜接。
  • 中國平安前三季營運利潤1087億增4.5% 持續深化轉型積勢蓄能
    其中,報告期內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實現營運利潤754.46億元,同比增長9.2%。產險業務則在疫情衝擊中仍維持穩健發展態勢,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194.9億元,同比增長11.5%。此外,報告期內,中國平安持續深化科技能力,截至9月末公司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6654項,累計達28037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 2019年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3.81萬億元 中保協首次發布保險業社會...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2019年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次組織編寫並發布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保險是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助推器」,在服務國民經濟轉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防災減災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從平安福七次迭代升級 看保險行業改革的金融實踐
    中國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曾在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新經濟形勢下「回歸保障本源、提升消費體驗、服務經濟發展」才是當今保險業的發展之道。為「變」而「思」,因「思」而「變」,為了更好地觀進路、謀未來,平安福(2019)Ⅱ已完成七次迭代升級。產品初心、服務創新、企業責任感,成為平安人壽在金融業浪潮中乘風破浪的三大法寶。
  • 平安產險孫建平:保險+科技構建「造血+補血+活血」長效扶貧機制
    中國平安持續投身脫貧攻堅戰,「三村工程」面向貧困地區深度推進,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取得積極成效。這一模式解決了當地食用菌產業生產資金獲取難、農作物自然風險得不到保障等痛點,成為平安「扶貧保」全國首個成功試點地區。該模式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評為「全國保險業主推脫貧攻堅十大典型」,獲得了銀保監會的高度肯定。
  • 財聯社保險周報(12月7日)
    ,重點關注冒頭的新問題,多家保險公司被點名行業動態中保協邢煒:初步預計十三五期間保費年均增長約13%周延禮:保險與康養產業融合存在數據資源浪費現象三成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月收入不足6000元10月份車險非車險業務雙承壓 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環比下降24%退保黑產判刑又一例,涉案金額超6000
  • 意外身故家屬獲賠過億 2017年保險行業有哪些大事件?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和廣大消費者不斷提高對風險的識別和應對能力,更好地利用保險保障生產生活,同時促進保險業自身不斷提升服務大局服務民生服務消費者的水平,更好實現行業價值。在「2017年度中國最具代表性十大風險管理案例」的評選和發布工作中,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面向全行業徵集近300件參評案例,涵蓋了公共巨災險、信用險、政策農房保險、扶貧險、責任險、重大疾病險、意外傷害險、大病醫療等險種,單個案件賠付金額從7.88億元到幾百元。這些案例聚焦「最具代表性」和「風險管理」兩大關鍵詞,展示了保險業在服務實體經濟、脫貧攻堅、民生保障等方面有溫度有責任的行業形象。
  • 財聯社保險周報
    江西將持續推進亂象治理和轉型發展 深圳繪就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路線圖」 吉林保險業將消費投訴處理工作納入消費者權益監管 桂林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計劃:相關人員可申領每月35元補助金 重慶銀保監局:保險機構需積極應對車險市場改革
  • 2020年A股「吸金額」大增,牛年還有1.2萬億馳援?
    2020年已近尾聲,A股大概率實現年K線2連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3日(若無特殊說明,本文均截至這一日期),在可統計的渠道中,2020年共有1422億元增量資金流入A股,而2019年全年則淨流出約1.47萬億元,換句話說,2020年A股淨吸金比上年增加了1.6萬億。
  • ...數據化轉型 敏捷響應客戶需求 平安產險榮獲年度卓越財產保險公司
    在日前舉行的以「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為主題的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產險」)以其在數據化轉型過程中的前瞻規劃和實踐,在社會責任領域的突出表現,以及在多個領域推動行業發展的亮點,榮膺「年度卓越財產保險公司」。
  • 財聯社保險周報(11月2日)
    已為企業減負超1.2萬億元我國醫保參保率達97%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險企未來要加大科技方面投入,進行數位化轉型唐曉丹:康養產業的標準化研究和推廣正當其時「惠民保」席捲40城引眾多玩家入局三項社保基金前三季累計結餘6.28萬億元機構要聞陸金所13.50美元發行價正式登陸美股
  • 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中再集團:打破國外巨災風險管理技術壟斷 打造平安中國
    據了解,中再集團的中國地震巨災模型已經迭代開發3.0版本與中國地震局的地震預報實現了秒級對接,成為保險業深度參與地震防災減災的關鍵支撐模型。目前,地震模型已經超越行業範圍,被地方政府接納和使用。此外,中國颱風巨災模型也將於明年上半年推出,不斷為行業打造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