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塞上風雲記》於5月26日在中央電視臺頻道上星播出。
該劇是由林峰執導,韓棟、徐梵溪領銜主演,劉佩琦、李光復、薩日娜、李立群、杜玉明特別出演,張寧江、馬秋子、王雨、闞宇等人聯合主演的年代傳奇勵志劇。
它講述了一代儒家在家國危機面前,山河巨變之中如何堅持商道,挪移乾坤的精彩動人故事。
看這演員陣容,就知道作品質量絕對過關。
像劉佩琦、李光復、薩日娜、李立群、杜玉明等人,都是妥妥的老戲骨呀!
其中,小恆很是期待薩日娜老師的表現。要知道,「中國第一母親」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而她的成長經歷又是頗為曲折和傳奇,看來成功的人大都是要受盡挫折和磨難後才能有所改變和發展。
薩日娜,一位曾被上萬人喊「娘」的傳奇女性人物,後出生在內蒙古包頭的一個演藝世家。
父親李有鍾是國家一級導演,他也是著名演員斯琴高娃的啟蒙老師。
母親娜布琪則是國家一級編劇,這背景不可謂不大。
或許受父母的直接影響,她自幼就喜歡上了表演。
從上學開始,薩日娜就成了學校的文藝骨幹,經常參加各種演出。
時間一長,她便萌生了當演員的夢想。
高中畢業後,她決定報考藝術院校,但其父母不同意,只因他們深知演藝圈的「艱險」。
後來薩日娜就一直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終於父母同意了。
「既然你決心已下,一定要做演員,我們支持你。不過,這條路會異常艱難。
如果選擇了它,就要做好面對一切不如意的準備和考驗。」
沒過多久,薩日娜帶著父母的告誡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據悉那時的上戲,在全國只招8個女生,而報考者竟超過了3000人,競爭異常激烈。
最終,薩日娜憑藉出色的表演天賦和良好的綜合素質,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
接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她興奮異常,情不自禁地哼起蒙古小調,慶賀自己向實現夢想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進入上戲後,薩日娜認識了同班同學、後來的丈夫潘軍。
不過,薩日娜最初對潘軍並無好感,原因是他長得太帥了。
沒想到,入學三個月後發生的一件大事,徹底改變了薩日娜對潘軍的看法。
在學校組織的二次體檢中,85級表演班有3名同學被查出視力不合格——裸眼視力在0.8以下。
這對從事表演的人來說是個大忌,看不清同臺演員的表演,就無法配戲。
按照慣例,他們將面臨退學,而其中就有潘軍。
班主任宣布了這一消息後,另兩位同學都躲在宿舍被子裡哭泣,大家在勸他們的時候,發現潘軍不見了。
老師擔心會出什麼意外,馬上組織同學分頭尋找。薩日娜和另一位女生結伴,也加入了找人行列。
二人找遍了整個校園,最後在一段林間小路上與潘軍不期而遇。
原來,潘軍並沒有想不開,反而泰然處之,悄悄跑去圖書館看書了。
這讓薩日娜心中陡然升起一縷欽佩。通過之後的接觸,愈發對其感興趣。
潘軍,11歲時因參演《大刀記》,進了西影廠演員訓練班。
後是因為愛才的西影廠廠長親自與校方交涉,潘軍終於以旁聽生身份留在了上海戲劇學院。
眾所周知,旁聽生身份非常尷尬,4年後不僅拿不到文憑,而且很多課都沒有機會上。
就在這時,薩日娜勇敢的站了出來,邀請他一起配戲,做小品、演片段。
就這樣,兩人越來越有默契,而且其合作作品的成績也名列前茅。
畢業時,潘軍拿到了全班最好專業成績。
時任上戲院長的餘秋雨聽聞後,便決定親自給國家高教部寫信,為潘軍申請到了正式學籍和畢業文憑。
後來兩人被分到話劇團,一起為以後的生活努力奮鬥著。
1990年,22歲的薩日娜和潘軍在北京幸福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當時兩人一窮二白,潘軍花8元買了一個銀戒指。
250塊錢購置了一個雙人床墊,還順利分到了一個11平米的小房子,廚房是共用的,上廁所需要跑去外面胡同的公廁。
即使是這樣的環境,他們也十分開心和幸福。
然而,在校時學業同樣優秀的兩個人,走上專業崗位後卻有了不同的經歷。
潘軍迅速嶄露頭角,多次獲得部隊演出大獎。而薩日娜卻自參加工作起,就陷入了長時間的沉寂。
在此後的6年時間裡,她一直處於無戲可演的狀態。
每當有影視劇組來選演員時,薩日娜就因長相問題被人刷掉。
有次去面試時,那個導演直接發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外貌怎麼配出來拍戲。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薩日娜周而復始地把自己淹沒在買菜、做飯、收拾屋子的日常瑣事中。
幾乎忘掉了自己的專業,她開始懷疑起自己是否當初就選錯了行。
可薩日娜又不敢閒著,那樣更讓她心慌。
每每看到螢屏上的其他同學,再想想自己如今的現狀,真是命運弄人。
因為抑鬱,曾獨自鎖在一個屋裡,還嘗試過自殺,後多虧了潘軍的開導,她才漸漸好轉了起來。
1994年初,她對潘軍說,有個朋友公司正缺一文秘,她想去應聘,但得先好好學一段時間打字。
潘軍聽後,沉默良久,他終於忍不住了,語重心長的對薩日娜說了一番話。
「如果你是感到失落,想散散心,你就去吧。但我從來不認為我娶的老婆是一位保姆,我娶的是上海戲劇學院的高材生!
我的老婆不應該只會幹些買菜、做飯的事,我看著心裡不舒服!薩日娜,你一定要堅持!」
1995年,導演楊陽正準備拍攝一部反映中國優秀女性生活的電視劇《牛玉琴的樹》,薩日娜應聘了該劇女主角。
沒想到,她豪爽的性格和不俗的談吐立即吸引了楊陽。
而在大西北體驗生活的過程中,薩日娜的吃苦和敬業精神,再次打動了楊陽。
最終決定選用薩日娜為女主角,她也終於在畢業6年後接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戲。
因在《牛玉琴的樹》中的成功演出,她獲得了第七屆上海國際電視節「白玉蘭」獎。
潘軍明白這個獎意味著什麼,他撫摸著妻子的短髮,眼睛溼潤了。
漸漸地,外出拍戲成了她生活的主要內容。
幾部電視劇的成功,讓很多業內人士對這個年輕的女演員刮目相看。
不久,電影《中國月亮》的導演找到薩日娜,讓她在片中飾演一位農村母親。
薩日娜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從此讓她與「母親」結下不解之緣。
之後的十多年裡,薩日娜成功地塑造了無數的母親形象,她精湛的表演感動了許多觀眾。
不愧是『母親專業戶』,比如飾演的「趙妻」,與其說她是重塑經典,不如說她在《中國地》裡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經典『母親』形象。
還有在電視劇《闖關東》中,其扮演的母親真是太完美了。
執著、剛毅、開朗、賢惠,特別是她那甜美的微笑是那麼動人,堪稱是中國母性的代表(中國第一母親)。
憑藉塑造眾多經典熒幕母親的形象,她成為了第一個獲得三大視後大滿貫(金鷹獎、飛天獎、白玉蘭獎)的人,這榮譽足以可見其演技之精湛。
因為太讓觀眾印象深刻,所以她也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娘」,就因為這件事,薩日娜曾被上萬人喊娘。
在參加《魯豫有約》時,她曾在現場提起過這件事情,非常感慨的將當時過程簡單複述了下。
就是在風箏節上,當時現場的觀眾特別熱情,人數粗略估計過萬。
當她上場時,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喊了聲「娘」,這讓她也淚流滿面,覺得比得什麼獎都開心。
因為它是來自觀眾的心聲,任何所謂的獎項都無法替代。
故此,「中國第一母親」之稱當之無愧,實在是演繹出了其靈魂所在。
1999年12月25日,伴隨著聖誕節紛紛揚揚的雪花,薩日娜生下了可愛的女兒香香。
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對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5年,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薩日娜與丈夫商量後,拿出積蓄為父母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
只要有時間,她都會帶上女兒去看看兩位老人。
薩日娜說,孝心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只有自己盡孝了,將來才會有孝順的兒女。
她不僅是個孝順的女兒,也是個孝順的兒媳。公公婆婆習慣了老家的生活,不願搬到北京。
在拍戲之餘,她總會抽出時間,與丈夫、女兒回到山東煙臺,在家住上一段時間。
「從拍攝《大染坊》開始,公公都會把我拍的戲看好幾遍,有的甚至連臺詞都會背了。」
說到這些,薩日娜滿臉洋溢著無比的幸福。
薩日娜的工作日漸忙碌,潘軍為了照顧家庭和年幼的女兒,不再外出接戲,只是忙些單位的工作,心甘情願做了「留守丈夫」。
有時,薩日娜會開玩笑地對潘軍說:「其實,不漂亮倒是有好處,既不會遭遇什麼潛規則,又容易結識品行不錯的真心朋友。
所以,我無論是留在家,還是外出拍戲,你都可以高枕無憂!」
這時,潘軍就會調侃地說:「你屬於耐看型的,在我眼裡就是最漂亮的,這就是對眼!」
有些朋友會擔心,薩日娜名氣大了,會給他帶來壓力。
潘軍卻笑著說:「老薩一切都聽我調遣,我們感情好著呢。而且她比我更具天分,所以應該獲得成功!」
對於丈夫的做出的巨大犧牲,薩日娜也感恩在心,常常對丈夫讚不絕口。
「俺家老潘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與他在一起,我很幸運,他犧牲自己的事業成就了我。」
小恆對電視劇《闖關東》中「文他娘」的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我男人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這種女人對家和婚姻有著簡單而又平凡的理解,同時也是最為幸福的。
薩日娜也很明白,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自己是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如今已過知命之年的薩日娜老師,家庭美滿,夫妻恩愛,女兒又乖巧懂事,真是戲品如人品。
結語:原來所有的合適都是兩個人的相互遷就和改變。沒有天生合適的兩個人,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就是最好的愛情。
然後彼此接納與磨合,讓愛經得起流年。所以平平淡淡之中的攜手與幸福,才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最終相濡以沫的過完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茫茫人海中與你相遇,這是緣分也是我的幸運。如能得你歡喜,可以關注和留言,隨時等待著你哦!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創作不易,抄襲、洗稿必定追究!一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和我聯繫刪除,謝謝!
臺上同為主持人,臺下卻是真夫妻,相愛多年0緋聞,今成圈中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