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往往是那種經歷過失戀的女人,更希望儘快找到新的戀情。那種一直以來保持單身的人,卻仿佛沒多大興趣?
其實主要吧,領略過愛情的美好滋味、對於男性已經產生了某些心理依賴的女人而言,自然不習慣突然恢復單身的那種心理落差;
但是一直以來沒有這種期待的女人就不同了,根本不知道的好,便不叫好。
女人長期單身,是什麼後果?三位女人說出實話!一起聽聽看,對於她們的想法自會有所理解。
01.「走不進親密關係,一邊厭棄一邊期待」
任馨今年33歲,大學時代有過一段初戀,但是畢業之時就因為家鄉、工作之類的事情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之後就這麼分開了。
當時她比現在整整小11歲,也曾傷心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才從情緒低落當中走了出來。
那時候畢竟年輕,又面臨找工作之類重要的事情要操心,便將感情之類的事情暫時放在了一邊,全力以赴忙事業方面的事情去了。
人就是這樣,心態與狀態一旦調整過來了,過了那段因為失戀、因為感情的失去而無所適從的階段之後,習慣了獨自生活,生活也漸漸步上了正軌之後,那種急迫的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的想法就消失了。
也不說排斥談戀愛吧,但是會變得比較挑剔。
也會相親、也會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結識不同的異性,但是她卻始終走不進親密關係。
一邊厭棄頻繁的、毫無指望的接觸,一邊又期待終有一天會遇到適合自己的、比較完美的另一半。
在這兩種心情的交替之下,在不願意在擇偶方面打折的情況之下,不經意間便蹉跎了歲月,淪為了大齡剩女。
02.「對事業和自身更上心,變得精緻」
簡美妍比起上面這個女子,情感經歷就更加簡單了。
現在已經28歲的她,感情世界一片空白,沒有真正涉足愛情當中的經驗,所以,對於男女感情、婚姻這種東西,有期待,但不是那種非常實際的、平和的期待。
受愛情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她還是想找個各方面非常出色的異性戀愛、結婚。目標定得太高,實現起來難度就會無限增大。
她中意的異性類型,人家可以挑選的女人範圍很廣,未必非她不可。
心理期待與實際生活產生明顯落差之時,她明白了,想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異性,自己本身得不斷提升內涵、層次,變得更加優秀才行。
於是乎,她會開始變得對事業和自身更上心,變得精緻。但是,卻依舊對戀情抱有一種過於完美的想法。
對於她們而言,完美的戀情與異性就像是代表幸福的一種符號,起著激勵自己越來越好的動力,但反而並不需要真正觸手可及、自己身邊那些樸實的、普通的異性。
由於理想的得不到,能得到的不稀罕,所以她們漸漸便會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對男人跟感情,抱著一種貌似隨緣、但很苛刻的態度生活著……
03.「期待愛情,卻很難維持愛情」
林沛妤今年已經滿30歲了,依舊待字閨中。
她不是那種經歷過正式的、長時間維持的戀情的女人,但也不像上面那位簡小姐一樣,完全是在憑空想像自己的完美戀情。
她是在過往的人生與歲月當中時不時會跟略有好感的異性會接觸、會試圖了解,想從中爭取機會並把握住機會找到那個合適自己交往的男人的女性。
但是一方面懷抱期待愛情的想法,另一方面她卻又很難維持愛情。因為她對感情過分注重自己的感覺,而男女相識之初,有一個從不了解漸漸往了解發展的過程。
一旦察覺對方身上冒出某些自己不太欣賞的點,哪怕是一句話說得與她的期待不符,她就興趣索然,認為雙方不合適,懶得再堅持下去。
直接轉身走開之後,又期待起下一個男人或許會與自己三觀、個性、興趣更合。
就這麼像掰玉米的猴子一樣,隨手掰,隨手扔,沒有對某段情、某個男人產生特殊的好感與深刻的印象,就用「沒找到合適的」,當成了單身至今的理由。
結語:
所以,從上面這三位長期單身的女性的經歷大家大概可以看得出來,單身雖然不是她們主動的選擇。
但是真的經歷了長期的單身之後,她們大多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狀態,很少有著急忙慌、特別急著解決單身問題的,甚至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個人問題迫在眉睫的想法與意識,也不太會有。
有些屬於過了那種痛苦的階段,就從這種困擾當中解脫了出來,好整以暇,慢慢期待、逐漸挑剔的類型;
有的屬於對於愛情與婚姻過於理想化,根本不願將就的類型;
還有一種是不善於發覺異性身上的閃光點,但卻非常善於捕捉異性身上的缺點與不足的女性,她們生性挑剔,注重各種各樣的細節,屬於吹毛求疵的類型。
總結起來,她們都是既挑剔、又對戀愛與婚姻持有理想化的女性,長期的單身,使得她們習慣了單身,後果就是反而更難解決自己的婚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