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普通小夏
1月29日,知乎舉辦了成立十周年來的第一場大型晚會——答案奇遇夜。
其實,網際網路公司舉辦自己的晚會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過,這些晚會大多是請明星藝人進行表演流於常規,之前唯一一場不僅有特色而且出圈、廣受大眾好評的晚會還是兩年前b站那場跨年晚會。
當知乎官宣自己要舉辦晚會時,所有人都在好奇知乎如何在十周年之際做出一臺怎樣的晚會?什麼是情景式劇場晚會?
當晚會一開場,鄭雲龍以音樂劇的方式唱出,展堂和湘玉的孩子會不會有口音?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給你10億美元,但會有一隻蝸牛永遠追殺你,你幹不幹?等知乎上的經典問題時。很多知乎用戶會心一笑,有內味兒了。
知乎答主現場作答,吃一小勺大腸桿菌會怎樣?吃一小勺星雲會怎樣?等知乎宇宙熱門話題,彈幕直呼,太硬核了,這很知乎!信息量太大了,我在知乎看晚會,上網課!
而且知乎的晚會還帶演講的,《流浪地球》的主演之一李光潔帶來了以《漫遊者》為主題的演講,分別從災難科幻、探索科幻、暢想科幻三個維度,講述想像力對人類發展的重要影響。最後他以康德的一句話總結,「世界上又兩樣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事我們心中崇高的到的標準,另一件事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網友們紛紛把「燃炸」「淚目」等詞打在公屏上。
知乎這場晚會確實打破了常規晚會的表現形式,將娛樂和知識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既展現了知乎社區的特色,同時又能引發網友共鳴。
知乎十年,小娛嘗試以知乎的方式來解答,知乎如何打造一場有情懷又出圈的網際網路晚會。
十年濃縮成200分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晚會開場秀中,鄭雲龍首先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有好奇心?
知乎創始人周源也曾經點讚過知乎用戶YJango對這個問題的視頻回答,核心觀點是好奇心(求知慾)是人類的第一欲望。
好奇心是人類提問求索,進步的最根本動力,也是知乎社區能夠成立的起因。
答案奇遇夜以鄭雲龍的音樂劇《有問題》為起點,每一個節目都以知乎經典問題為靈感,最後用王源演唱的知乎概念主題曲《答案》收尾,十分巧妙地將知乎的問答特色和社區文化融入到近200分鐘的晚會中。
彩虹合唱團帶來的全新作品《吃一勺》靈感源自知乎的一個經典梗「吃一勺」。最初在2019年一位用戶在知乎上提了給你10億美元,但會有一隻蝸牛永遠追殺你,你幹不幹?」這個荒誕的問題,瞬間打開了知友的腦洞,有人用數學概率計算出被蝸牛攻擊的概率,有人將其引申為一個有關生命與自由的哲學討論,有人甚至以此為場景創作了一部短篇小說。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延伸出「如果吃一小勺太陽會怎麼樣?」「如果吃一小勺黑洞會怎麼樣?」「普通人強化一億倍時什麼概念?」等等問題,共同構築了一個「知乎宇宙」,也就是知乎令人驚嘆的腦洞題集合。目前「知乎宇宙」已經收錄了910個問題,成為知乎的原生社區文化。
恰好,另一部神劇《甄嬛傳》也開播十年了,知乎上關於這部劇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如果你是安陵容,如何轉敗為勝」這一問題下有眾多知乎用戶紛紛寫起了宮鬥文,幫助安陵容反敗為勝。以此為靈感,知乎請到安陵容一角的扮演者陶昕然重演《甄嬛傳番外之安陵容重生》運用知乎用戶寫下的「生存三招」,幫助安陵容翻身解困,收穫全新人生。
在最後,知乎用戶「麻辣菊花小糰子」撰寫的67章小說《甄嬛傳之安陵容重生》浮現在大屏幕上時,陶昕然感動得淚流滿面。她說,這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有人願意為你花時間。在知乎答主的創作中,安陵容這個角色有了持續的生命力。在現場也有很多觀眾被這一幕感動落淚。
晚會還根據「假如霍格沃茲的校長是郭德綱會怎樣?」設計了德雲社德雲社「雲鶴九霄」四兄弟化身笑將英雄打敗黑魔法的《如果德雲社是魔法學校》相聲;「華語歌壇有哪些被低估或被埋沒的歌手?」請到兩次問鼎格萊美大獎的音樂大師吳彤與歐陽娜娜演奏《彤笙彤語》;「什麼東西能讓你在古代混得如魚得水?」讓喜劇人文松穿越古今解讀歷史冷知識;還有引發打工人強烈共鳴的「知乎前實習生」李雪琴的《職場黑話指南》... ...
除此之外,這場晚會的主角不僅是明星,還有眾多普普通通的答主。
知乎晚會將社區最基本的問答形態搬到了舞臺上,以《慶餘年》中小範閒扮演者韓昊霖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出發,向知乎無人駕駛領域答主「厲害的墨墨」、戶外探險答主「閃米特」、人工智慧答主「稚暉」、人文答主「 laq是只倉鼠」等19位不同領域的優質答主現場發問。
參與了本次知乎晚會出演」吃一小勺大腸桿菌會怎樣?」的科普答主biokiwi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當知乎工作人員聯繫上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是受寵諾驚,沒想到自己這種知乎「小透明」答主也能被選上晚會,並且和導演組磨合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最終將枯燥的實驗科普改造成有趣又嚴謹的科普情景劇。
怎樣理解知乎和五條人、王源合作的兩首歌?
本場晚會,五條人和王源還演唱了兩首「知乎的歌」。
第一首是知乎邀請五條人樂隊和知乎答主一起合作的《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
這首歌改編自五條人的《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在創作過程中仁科和阿茂跟很多知乎答主對話後,共同創作了歌詞和MV,它被稱為一首獻給創作者的歌。
其中耐人尋味的一句歌詞是「問題和答案在聊天,你也會變得更加瀟灑」。
1965年精神病醫師米爾盧在批判電視傳媒的時候提出,人際交流和討論具有一種互通性,它能激發自由。但電視屏幕上的畫面卻不能產生這種互通性。
今天的傳播語境下,短視頻、推文等大眾傳播媒介更多只能單向傳播信息,而知乎基於人際之間的問答形式,是提問者與答主、答主與答主、答主與觀看者之間的多向傳播,具有極強的即時互動性和延展性。一個問題在回答互動中,延伸出更多的內容張力和想像空間。
在2021知乎新知青年大會上仁科也分享了自己對於答案的理解。善用比喻的仁科這樣形容,收到答案就像拆禮物一樣,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過程,答主在給出答案,也是在分享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追求一個腳踏實地,唯一正確的答案。這是由於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造成的,很多人認為問題和答案,就像因為和所以、開始和結局一一匹配。但是很多時候生活中的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就像開始可以延展出無數種結局,答案在風中飄。
知乎一位用戶錢程聽完這首歌,分享了自己的知乎經歷。多年前他在讀一本書時,得知古羅馬時代人們會在葡萄酒裡面加醋酸鉛,提高甜味。於是他隨手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醋酸鉛具有甜味?
整整5年,都沒有人回答,甚至錢程自己都忘記這個問題。最近有一天,突然這個問題等來了,第一個回答,而且這個回答特別專業靠譜,很好地解決了他的困惑。目前這個問題已經有3000贊了。
他說,好的問題可能過很多年之後還會被人挖掘出來,好的答案過很多年後仍然閃閃發光。知乎用問答的形式,組織了一張跨越時間維度的知識網。
就像五條人裡唱的那樣,所有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人,問題出現我會回答大家。
另一首則是知乎攜手王源創作的知乎概念主題曲《答案》,這首歌不僅是王源自身成長的真實寫照,也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每一個青年的內心呼喊。
一個生活在劇烈變化的世界裡的年輕人,面對個人生活和選擇,面對外界種種變化,肯定是充滿困惑的。電影《心靈奇旅》裡的喬伊和二十二相互點亮了彼此心中的火花,大家都想尋找一個mentor,在迷茫的時候能夠給予自己指導。但是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而網際網路的發展,給予了人們在虛擬世界裡連結的可能性。
知乎十年,有無數人在提問,也收穫了無數的回答。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人,社區中的人有沒有因為知乎而變得更好。答案是有的。
在問題「知乎十周年,你跟知乎發生了哪些有情感/有溫度的故事?」下,很多用戶分享了自己在知乎上收穫的友情、愛情、事業、成長。在問答創作中,問題被一點點理清,原本狹窄的自我一點點舒展,改變真正從虛擬世界衍生到真實生活。
知乎裡的一個提問,一個回答,就像點亮了一盞小小的路燈,照亮一小塊地方。而在無數的一問一答之間,數以億計的路燈,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問題。曾經一個人走過的路,變成了無數人走過的路。就像《答案》中所唱,「我們執著燈 做彼此的路標吧,迷路的人別害怕朝著光 你也是某人的火把」。
如何評價答案奇遇夜晚會?
知乎答案奇遇夜,又一次拉高了網際網路公司晚會的天花板。
有網友評價,這是繼B站第一屆跨年晚會後,我又一次被驚豔到的晚會。
為什麼知乎和B站的晚會能夠成功網友獲得一致好評?除了兩場晚會的總導演都是宮鵬外,最核心的是這兩個平臺都在十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社區文化,並且在策劃晚會的時候尊重自己原有的用戶,將各自社區的特色以創意地方式展現出來,引起網友觀看和共鳴。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經用三個核心標誌判斷一個網際網路社區是否形成了獨特的文化。
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識度的專屬詞彙。比如知乎「謝邀」「認真你就贏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不要跨界強答」「熟人太多,利益相關」等,這些詞彙想必大家都熟悉。這些詞一開始像暗號,但是它們也在逐步融入主流日常用語中。
第二,是形成了基於價值認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約。知乎就形成了《良性討論公約》,產生了大家共同參與社區維護,一同當裁判的「眾裁」制度。
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堅定的排異性。知乎用開放的心態歡迎每一位用戶,但旗幟鮮明地捍衛科學理性,推崇獨立思考,反對愚昧反智,打擊嘲諷謾罵。
當一個社區獨特的文化形成後,聚集起來的一批用戶會對此產生自發認同感。所以在知乎答案奇遇夜的晚會上,當用戶聽到熟悉的「謝邀」,「吃一勺」等詞語時會心一笑,並且社區內多年沉澱的海量內容寶庫成為晚會內容的靈感池,從用戶中來才能獲得用戶的喜愛。
通過答案奇遇夜,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知乎這十年間的變與不變。
2011年1月,知乎剛成立的時候,第一批只邀請了200位「精英」用戶,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正確使用知乎?」,而2002年知乎上的總問題數超過4400萬條,總回答數超過2.4億條,累計覆蓋1000+細分領域。知乎每天會新增超過2000萬條創作和互動。
當更多的創作者湧入進來後,內容自然就變得龐大。有些人覺得知乎內容變得越來越「水」,也有人覺得知乎格調「高冷」不是個大v就不敢答題,也有人質疑知乎大V出走。
不可否認,知乎從一個邀請制的小眾社區,成長為一個綜合性的內容平臺。當知乎內容變得多元龐大,答主也從創投圈人群變成社會生活中每個大眾的時候,知乎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內,幫助每個人高效獲得解答。畢竟人生海海,各有其難。
而在這十年中,也出現過不少問答類社區,像分答、悟空問答等等,但是為什麼這些社區都沒有做起來,只有知乎在不斷吸引更多優質創作者加入?
這些社區看似都在做問答,但是在問答之後更深刻的是每個個體的連結。而這就是知乎始終堅持不變的以創作者為中心,幫助用戶看到更大的世界。
如果問未來知乎將是一個怎樣的問答平臺?
本次答案奇妙夜晚會呈現出來專業多元有趣的內容就是知乎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