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著名的老山戰役,就不得不提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自衛反擊,也就是1979年打響的,其直接結果為把越南方面逼入河內地區,然而就在越南方面準備號召全體國民進行全民皆兵的作戰之時,中國政府宣布了撤軍。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戰爭的後期,在對越反擊戰結束之後,越南軍隊並不服氣,相繼派出部分以營和連為單位的士兵,在我國雲南、廣西一帶比較偏僻的老山、者陰山一帶修築了大量的軍事工事。企圖和我軍拼個兩敗俱傷,在中越兩國在老山、者陰山、法卡山等進行對峙的時候,因為越南方面對這兩個山地的執著,兩國圍繞這兩個山地打了10多年的小規模戰役,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兩山輪戰。
戰爭可以是多個戰役或者單個戰役,也可以是一次戰鬥。然而在歷史上有一場特別的戰役,在雙方軍事實力懸殊較大的情況下,老山戰役持續了10年之久,局部戰爭多表現為拉鋸戰,把戰役打成了消耗戰,令人疑惑。事實上,戰爭的時長受到了較多因素的影響,首先基於雙方的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國力,戰爭對金錢的消耗極大,時刻考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再者,交戰的時長與兩國的政治戰略意圖脫不了關係。
越軍從1979年開始就在老山主峰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用以修建眾多的工事,戰壕以及暗堡。在老山陣地中早就是坑道縱橫、地雷密布,並且形成了一個可攻可守的防禦系統,使得老山地區在當時成為了越南最重要的邊境駐守基地。戰爭前期中國一直處於劣勢地位,為此還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但是在我軍的戰術調整下,中國士兵的戰鬥力不斷增強,並且為了永遠處理掉當前的越南問題和消耗蘇聯所提供的資源,中國解放軍放緩了戰鬥速率,這對於我軍而言,不但有助於積累戰爭經驗還可以加快我軍整體軍隊的建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老山戰場上,展現了頑強不屈的精神,能夠臨危受命,以自我犧牲換來國民安康的奉獻精神,和勇敢無畏、無私的犧牲精神。這些跟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傳承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出一脈的。發揚老山精神,肯定會讓許多人想起那段充滿愛國激情的崢嶸歲月,這也一定能推動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振奮民族精神、淨化社會風氣。也是對參戰將士們的懷念和鼓舞,這是我們中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