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20-12-26 娛樂場記

如果只能找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應該選哪本?

答案是《易經》。

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

2004在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在世最偉大的(沒有之一)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演講,當時在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

演講 | 楊振寧

隨後的演講,發表在2005年《自然》雜誌的第1期上。本題為《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下面幾十分鐘要討論的概念很多:精簡、類比、天人合一、聯想、象形、漢語漢字的形成、歸納等(見圖1)。有那麼多的想法是不可能在短期內說清楚的,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首先,《易經》對中華文化思維方式的影響,是導致近代科學未在中國萌芽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對《易經》也產生了興趣。

其次,易經是漢語成為單音節語言的原因之一。三是易經對中華文化美學思想的影響。本人研究物理,未從事歷史,考古,語言學,語音學,美學,哲學等方面的研究。但是,最近幾年我對中國文化的成因產生了興趣,所以今天大膽地在這裡跟大家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據了解,《易經》是中國很古老的一種文獻,夏代就已有最早的《易經》叫「連山」,商代叫「歸藏」較晚,已失傳。在西周,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就是周易。因此,「易經」的孕育至少要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我想這一結論是可以接受的。

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中,以乾卦和坤卦開頭。若問易經是如何形成的,下列說法似乎可以接受:最早中國發展出卜卦,是因為對卜卦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而發展出卦象,所有六十四卦都有卦象。幹是六連線,坤是六斷線。寫完之後還要寫出名言。卦的名字有音,有音不足,有字。我不是研究考古學的,但是我想,這個前後發展的順序,大概是對的吧。

新疆特克斯縣

但我們知道,孕育《易經》的年代也正是漢語漢字開始形成、中華文化誕生的年代。這幾個卦都是「象」,這是周易自己在裡面說的,是濃縮概念,把天、地、人的變化按卦符名歸類為「象」。

以上幾個字可以說是用今天的語言來描述《易經》的精神究竟是什麼。「濃縮、分類、抽象、精簡、符號」是《易經》的精髓。我想這種精神貫穿於中國文化的每個角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知道中醫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疾病和醫學分為了陰陽、寒熱、表裡四大類,以這種分類的概念為大前提來發展中醫學理論。它是從易經傳統中繼承而來的。我們可以舉許多這樣的例子。

第一,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誕生,原因在於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誕生。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歸納出五個理由:

第二,科舉制度。

首先,中國傳統是入世而非出世。換句話說,它比較注重實際,而不是抽象的理論構架。三是認為技術不重要,認為它是「奇技淫巧」。四是中國傳統的內在無推論的思維方式。五是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我認為第四和第五兩點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首先要說的第四點,是關於推論和歸納兩種思維方式的。圖2顯示了現代科學的思維方式。

在現代科學中,歸納法和推論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思維方法。

有歸納法,卻無推演,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這裡面有什麼歸因呢?說到這裡,肯定會讓很多人覺得,特別是那些研究中國哲學的人,覺得我對中國傳統哲學的攻擊太厲害了。我根本不打算攻擊。天人合一的內涵並不局限於內外,更重要的是「天人和諧」。

天人和諧對中國傳統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當今世界的現狀來看,我們可以問一下,拋棄「天人合一」而完全以西方的方式發展下去是否會出現天人對立的現象?這個題目很重要,但它超出了我今天所能談到的範圍。

02、漢語漢字的成因

全世界的原語和成語幾乎都是複音的,單音的語言只有一個。沒有哪種其他成熟的語言像漢語一樣只有一個音調。近年來,考古學家發現,16000年前的江西,已經把採集野生稻作為主要糧食。

因此,中華文化在一萬多年前就已開始形成。我們可以相信他們已經有了語言,我們也有理由認為,我們祖先使用的這些語言都是複音語。那怎樣才能變成單音節漢語呢?

由複音漢語向單音漢語過渡肯定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肯定有其道理,因為這是非常獨特的事情。

一種大膽的假設是:這種改變是受到了易經的影響。卦名稱為單音卦。乾坤,……全是單音音節。它是統治者用的,神秘的,有很大影響力的,有分量的。久而久之形成了重視單音符的價值觀念,並影響了後來整個漢語的發展。這裡有語言學方面的專家,我這篇演講非常大膽,希望不要被語言學家們批評得太厲害。

我們看元、亨、利、貞、吉、兇、陰、陽、日、月、天、地,這些有聲有色,有分量的,講出來有影響的單音字對於整個語言文字的發展當然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剛才說我猜想漢語、漢字所以變成單音的語言文字與《易經》有密切關係。

(以上發言來源於楊振寧)

可見,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周易》中以「一」為陽,以「--」為陰,這是宇宙發展的原動力和規律。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囊括了天地之道,生命之至理,正因如此才能做到以簡為繁。

說到底,易,就是變化。

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這對於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先不說它的卦象,光說《周易》的內容,就足以我們揣摩一生,例如:

貧窮就會改變,變化就會通,一般就會

這句出自《周易繫辭下》,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也就是說,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發生變化,發生變化,就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礙,事物就會不斷地發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這一規律之下運行。

窮而不變,是沒勇氣。

變而不通,是沒能力。

通而不久,是沒堅持。

而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自立,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以善見善,善見變;君子藏而不為,待時而動,何樂而不為呢?

這些都是《周易》裡面的卦象,單從文字來說,就不愧被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可是易經晦澀難懂,還是文言文,不知從何下手

推薦這本《周易》給大家,它以最直白的方式,用圖畫、白話來詳述《周易》的內容:

由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八卦等內容,到《易經》中象、數、理等內容的介紹,並引申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向大家講解學習《周易》所需的基礎知識。

一大堆書,讓你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用最簡單的文字,圖片教你如何學習易經,領略傳統的古典文化。

假如你想買這本書,點擊下面的商品卡片,你可以直接了解它。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其中暗藏人生之道,讀懂受益一生!
    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其中暗藏人生之道,讀懂受益一生!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這部千古奇書裡蘊藏了什麼秘密?
    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東方文明曾經有過極具輝煌的成就。而在眾多的文化和民族中,中華民族是具有極高的智慧的,而這種智慧集中體現在中國傳統易經文化之內。在2004年於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就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這在當時的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那麼楊振寧作為一位科學家,卻為何要選擇與科學背道而馳,毫不相干的玄學著作上?
  •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周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王夫之則說:「聖人作《易》,以鬼謀助人謀之不逮。」我們可以看出,殷商文化有尊神尚鬼的傳統,凡事有疑即佔問天地鬼神。而《周易》成書於這個時間,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很容易讓人把《周易》與鬼謀相結合。
  • 上世紀,常春藤博士臨終前告誡世人:中國將會大放異彩,注意周易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深受其影響。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病床上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易經原理廣大悉備,道法自然,其中蘊含了大量科學的基本原理,不但對中國古代科學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推動力量,而且對世界近代科學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易經是科學,是國內外科學界所公認、不容置疑的。
  • 《易經》到底是偽科學還是超科學?為什麼至今還有人爭論不休?
    提起周易,恐怕很多人難以將它和科學聯繫起來,甚至覺得這些宣揚八卦的理論簡直就是偽科學。當西方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開展,而中國仿佛把眼睛蒙住,沒有現代科學的萌芽產生,這和我們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下,人們思想觀念的束縛有關。周易還曾幾次被批為中國文化造假的源頭。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改變命運的方法,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易經陰陽學說博大精深,外國人認為是迷信也就算了,國人可不能這樣認為!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你的運氣不準確,而是因為命運會改變。實際上,人類祖先並不像西方科學家,特別是中國科學家那樣原始。自遠古時代以來,流傳了一些非常先進的文化遺產。
  • 《易經》被質疑了6000多年,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楊振寧也讚嘆
    他思考片刻,只留下了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異彩,要注意《易經》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被質疑為迷信6000多年,其實是超科學從古至今,也許《易經》一直以來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醫學、藝術等諸多不同的領域。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大家都僅僅是知道《易經》卻不曾去真正地了解易經。
  • 《周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有這幾種特徵的人,可能會有好命
    《易經》又稱之為《周易》,"周"指周而復始,"易"指事物變化。作為五經之首,它是中華民族存在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發展與它密不可分。"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周易》有三個階段,從上古時期的八卦,到中古時期的六十四卦階段,再到下古時期的《易傳》階段 。
  • 周文王創《周易》,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至今耐人尋味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易道廣大,潔淨精微,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皆奉為經典,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周易》提醒你:你經常說的話,就是你的人生預言,要慎重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不得不說,《易經》作為「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也是一本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古今中外,有心人都會發現,能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確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悉一本書,如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
  • 一位老人在臨終前告誡學生:中國一定會大放異彩,注意《易經》
    人的一生就是有無數的選擇構成的,每做出一個選擇都是向前走了一步,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著未來人生的走向。《易經》教會我們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根據規律來做出正確的選擇,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們對於《易經》的認識都留在「算命」上,一提起《易經》,首先想到的就是算命。其實「算命」確實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的核心就是一個「易」字,「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來概括陰陽變化。
  • 《易經》: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更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很多人談到易經,都會認為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如今看來,這其實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易經》雖然只有不到20頁的篇幅。
  • 慧緣伯推薦:圖解易經和周易大全(白話圖解版)
    內容推薦              周易大全:      《周易》被譽為華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當之無愧為「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易經》與《道德經》、《論語》一起構成中華民族的三條經線,共同成為華夏文化的靈魂,其他文化皆從此三者衍生而來。
  • 破解《周易》:如何讀懂《周易》—《易經》和《易傳》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大部分。《經》乃卜筮之書,大約成文於殷商之際,是上古丞史文化的遺存;《經》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應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一般來講《傳》是對《經》的註解。一、《易經》1、卦象:卦象是周易的基本符號,《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不同的卦象,每個卦象均由「六爻」組成,從下往上數。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
  •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非《易經》莫屬了。《易經》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也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易經》的出現,對我國後來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南懷瑾大師卻說:晚上不要讀,為啥?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如果人類有智慧可言,那麼中國的《易經》,應該是唯一的智慧寶典。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而在如今看來,《易經》已經成為超科學的存在,甚至還被納入了公務員考試,便足以證明它並非迷信。
  • 周易算命八字算命易經算命 算未來人生
    易經/周易算命是中國流傳了五千年的魁寶文化,在了解命運的基礎上,還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趨吉避兇,破禍成福。如何把握你的流年財運,知命理改命運!從生辰八字看清一生運勢、先知一日,富貴十年。超準算卦/運勢/合婚/看相/八字/生肖/求籤/解夢長按二維碼 立即查看每日寄語:(周易算命八字算命易經算命妻星下令,中途離開的借宮出生的話
  • 《周易》中的3條天規秘訣:財富並不靠努力,而是靠這3條法則!
    《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但是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
  • 批評易經是要被罵的,迷信土壤深厚
    大部分人其實從來沒看過《易經》,人們也沒看你到底說了些什麼,人們看見標題就覺得你是侮辱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這些正確的觀點達不到應有的傳播效果。我建議作者應該把觀點擺的不要太鮮明,從一個錯誤理論的一角出發去反駁它,慢慢地引導人們,這樣對社會對自己都是有好處的。一上來就直接旗幟鮮明我覺得這樣是不太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