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古裝劇的題材廣泛,有武俠、宅鬥、宮廷、言情、神話、仙俠等類型,所以,編劇既可以架空歷史後展開想像,又能夠根據古代傳說改編故事,還可以將現代人置於古代,繼而創作出穿越劇。
這是古裝劇所獨有的魅力,其他的現代劇無法企及。另外,很多人愛看古裝劇,不僅僅是為了劇情,優質的服化道也在吸引著古裝愛好者。比如,93版《唐明皇》讓我們看到了想像中的盛唐美人,《上錯花轎嫁對郎》更讓我們知道了何為嬌俏大小姐,《神鵰俠侶》更讓我們窺見了詩意江湖。
那時候的古裝劇妝發考究大氣,雖然主演們沒有穿金戴銀,但渾身散發出古人應有的氣質,而這主要是造型師的功勞。
所謂返璞歸真,滿頭的金釵玉環都抵不過一個簡單的編發或一根普通的髮帶,而且古人的生活水平真比不上現在,過於華麗則會丟掉古典韻味。
我們先來看編發,注意古代編發不同於現代編發,前者是髮髻的基礎,後者多指普通的馬尾辮。
說到編發,就不得不提楊樹雲,他負責的兩部影視劇,皆讓觀眾見識到了什麼叫古色古香、鬢髮如雲。
第一部就是87版《紅樓夢》,楊樹雲查閱古籍後決定以明朝的妝發為主調,並輔之歷朝歷代的妝發所長。
林黛玉剛入賈府時,不過十一二歲,楊樹雲便在她的耳側留了兩束編發,接著再用編發梳出斜雲髻。
據說楊樹雲給《紅樓夢》劇組設計了1000多個髮式,每個角色在不同的年齡層段皆會梳著不同的髮髻,楊老也沒有用幾根珠釵敷衍了事,像薛寶釵光髮型就換了十幾個,小丫鬟平兒也有獨具個人特色的編發,她雖是通房丫頭,但沒有名分,因此楊老給她梳了一個「半婦人頭」,耳後留有幾撮長發。
性格張揚的王熙鳳喜歡穿金戴銀,楊老便打造了一支金釵,為凸顯她的富貴,又用了金色的抹額。
看了87版《紅樓夢》的妝發,你會發現如今的古裝劇多少有點敷衍,編發難尋就算了,全是「中分加披髮」的造型真的讓人生厭。
張叔平為楊冪、迪麗熱巴、倪妮設計的古裝造型基本上沒有差別,中分貼頭皮,披髮或發冠。不過大師還是有水平的,幾位女主的造型整體上不錯,而有些古裝劇就不忍直視了。
比如架空歷史劇《鳳弈》,此劇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中分加發冠」的造型,連小宮女都不例外,這麼省事的劇組也不是頭回見了。
不信你看看《獨孤皇后》,人人中分加披髮,偶爾再插上幾根簪子。
明明古代女子的髮式有很多種,稍微用點心思都能大放異彩的。比如那部被觀眾奉為神作的《上錯花轎嫁對郎》,這部劇真的讓人看到編發之美。
這是一部雙女主戲,李玉湖是嬌憨任性的武夫之女,杜冰雁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為了貼合人物個性,楊老特意給黃奕梳了一頭的小辮,再用步搖點綴,配上鵝黃色的衣服,簡直就是書裡走出來的明媚可人兒。
而杜冰雁性格沉穩,楊老就給她設計了另一款編發—用髮帶纏繞其中,意在突出眼前人的清麗脫俗。
話說,當年的古裝劇常用髮帶,尤其是神話劇與武俠劇,頭上的髮帶隨風飄起,江湖氣與仙氣便出來了。
你看蔡少芬這個造型,就是編發加髮帶,雖無華麗的珠釵,但別有特色。
縱然玄幻劇《水月洞天》的服裝有點奇葩,可女性角色的妝發有古典韻味,像尹天雪常穿一身白衣,斜分劉海配上白色的髮帶,恍惚間猶如神仙中人。
唐人影視早年間非常喜歡使用「髮帶」,從《仙劍一》到《仙劍三》,都有這一元素。
靈兒梳著雙丫髻,臉龐兩側垂落著青色的髮帶,顯得人靈動可愛。
龍葵的紅色髮帶與她額前的碎發纏繞在一起,配合著紅色的長裙,真的又美又颯。
除了仙俠劇,唐人影視還把「髮帶」運用到了宮廷劇上,比如《女醫明妃傳》,女主角譚允賢身為女官,髮飾不能太複雜,但過於男性化又掩蓋了她的美,所以造型師用了粉色髮帶,溫柔嫻靜的氣質立馬就有了。
其實,劉亦菲特別適合「髮帶」,小龍女的那個紗質髮帶隨風揚起時,她整個人仿佛被仙氣縈繞。
虞姬的髮帶如同流蘇般散落,好看又古典。
再看現在的古裝劇,髮帶被髮簪取代,這一元素也漸漸消失,直到這兩年才重回觀眾視野,《陳情令》與《香蜜沉沉燼如霜》便是最好的例子。
氣質清冷的潤玉用白色的髮帶束髮,光看背影就已讓人心動;而魏無羨的紅色髮帶猶如夜色裡的玫瑰,令人印象深刻。
上半年熱播的《錦衣之下》也是濃濃的復古風,看到陸大人的造型,你是不是想起了古天樂版的楊過,白色髮帶配著散落的兩小撮頭髮,實在瀟灑。
但是,依舊有很多劇組沒有注意到「髮帶」的作用,大部分女性角色還是頂著「假髮包」。
至於《琉璃》,它如此受歡迎,除了劇情夠精彩外,精緻的服化道功不可沒,這其中最讓人稱絕的就是「編發+髮帶」。
璇璣的髮型有兩種,前期的她梳著兩個小髮髻,戴著粉色的細長髮帶;後期的她梳起額間的碎發,頭上點綴著小辮子,再搭配淺藍色髮帶。
司鳳與帝君都用了與衣服同色系的髮帶,連紫狐也有紫色的髮帶,玲瓏的魚骨編發和大紅色髮帶襯得人嬌俏靈動。
怎麼說呢?古裝劇的造型格外重要,如果連「古」字都做不到,那麼古裝劇就失去了內味,所以,其他的古裝劇該學一學「編發+髮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