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影史上經典的怪獸形象。怪獸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想像物,在我們的《山海經》裡就有各種我們交不上名字來的怪獸,電影誕生以來怪獸成為了特別受歡迎的電影類型,這些怪獸或許是遠古生物,或是自然變異,或是外星怪物,它們大多兇殘而恐怖,可以說是人類精神的一種實體映射物,代表者人的恐懼。本期小編挑選了十個影史上經典怪獸形象來聊一聊
TOP10:《漢江怪物》
亞洲的電影中,怪獸形象比較少,奉俊昊的這部《漢江怪物》算是其中的扛鼎之作,這裡的怪物也是人類作的產物。在製作上,奉俊昊找來啦參與《哈雷波特》與《指環王》的團隊,讓畫面效果精細。最後幹掉怪物的,不是手握權力的政府軍,周會幹掉怪物的,不是手握權利的政府軍,而是生活再底層,為親情打破的一家人4
TOP9:《黑暗侵襲》
這是一部純女性電影,裡面沒有一個男性角色,唯一的一個開始不久還掛了,只作為一個故事的背景,這在怪獸的電影裡比較少見。六個女孩探險,封閉的環境,未知的前路讓六個女孩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各種隱藏的矛盾爆發了出來,這時洞穴裡好像除了她們,還有一種生物存在。很快這種半人半獸的東西開始襲擊她們,從洞穴中發現的壁畫可以看出,這些怪物應該是遠古的人類,可能是幾萬年前來到這裡,與智人走上不同的進化道路
TOP8:《狂蟒之災》
城市人對蛇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更別提那種比碗口還粗的巨蟒。這部電影很早了,裡面的大蟒蛇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可以算是少年時代的陰影了,亞馬遜河流的舒爾人卻把蟒蛇當做神靈來崇拜,薩羅為了抓住巨蟒,最後卻被巨蟒吞到了肚子裡,這也是活該
TOP7:《怪形》
一個美國的南極科考隊,有一天碰到了一個挪威人開著直升飛機追殺一隻愛斯基摩泉,他好像跟這隻狗有血海深仇,即是美國人阻止,他依然不顧一切的射殺,最終一槍爆頭。關在狗籠子裡的愛斯基摩犬部裂開,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於是眾人將他燒死。《怪形》之所以在影史上的地位頗高,是因為它在恐怖片的外殼之上觸及到了人性的深度
TOP6:《環太平洋》
這部電影特別直接,一上來怪獸就亮相了,這部電影所有的爽點都在場面上,可將其看作是一部人獸搏擊大賽,《環太平洋》劇情很模式化,就是失敗、掙扎、奮起的好萊塢經典三段式。這部中怪物的設定是外星殖民者的殖民武器,他們的形態多樣,電影中黑布隆冬的我也具體數多少種。《環太平洋》中除了美式黑粗風格打怪,還加入了不少日漫風格的砍殺打鬥,可能是向怪獸與機器人的故鄉之一日本致敬吧
TOP5:《火龍帝國》
龍在西方文化中是一個混雜的意象,它有陣獅子的身體,蝙蝠的翅膀羽翼,頭有些像馬,巨大的爪子又類似食肉性鳥類,顏色經常是紅或者是金,在部落時代它們被認為是擁有最強大的魔法力,並不壞。在這部《火龍帝國》中,龍就是徹頭徹尾的反派,故事發生在2084年的倫敦,小男孩奎因在礦坑中發現了一條沉睡的龍,它被喚醒後可遭了殃,龍迅速的繁殖,人類文明幾乎被摧毀。
TOP4:《異形》
這個黏糊糊行動敏捷、鬼神莫測的東西,大概是電影史上最有名的外星怪獸了。異形本身有一個專有的單詞「xenomoprph」,異形之父HR蓋格將其塑造成一種畸形物,人形體態,昆蟲版的軀殼,是一種原始的性器崇拜與現代機械感的融合,在視覺上讓人本能的害怕、恐懼,異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繁殖很生存,他們沒有人類那麼多的思想負擔,沒有感情
TOP3:《黑湖妖譚》
這部製作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怪獸驚悚片,至少有兩個方面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首先它是第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3D電影,我們現在熟悉的雙機攝影加上偏振鏡片觀賞的3D技術其實很早就有。1922年就出現了第一部3D影片,但當時這個技術還太粗糙,一直不受人待見。這部電影是很多老美的童年記憶,就像我們的西遊記一樣。
第二就是對於水下攝影技術的運用獲得極大突破,這段人與怪獸與美女在水中共遊的橋段,給當時一個6歲的男孩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的名字叫吉爾摩德爾託羅,許多年後他根據這部電影的啟發,拍攝了《水形物語》
TOP2:《哥斯拉》
1954年,日本東寶株式會社打造了一個叫哥斯拉的怪物,十年前日本剛經歷了慘烈的二戰,被美國人扔下了兩顆原子彈,核武器對日本人的心靈世界造成了強大的衝擊,哥斯拉就是這種恐懼心理的產物。在最初的設定中,哥斯拉是受到核輻射的中古恐龍,因為基因突變,所以變得異常兇猛,而且還會噴火,他是兩棲動物,可以在深海和陸地之間來回溜達,身上布滿了尖銳的刺,總是一副很生氣的模樣,這個形象充滿了戾氣,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戰爭中憤怒的亡靈,不像金剛總是在深山老林帶著,哥斯拉的活動場地是城市,現在文明與自然之怒的碰撞成為哥斯拉最顯著的特徵,之後再出現的哥斯拉電影,無論再怎麼改變,有兩個是固定的,一是核輻射導致的變異,而就算城市化背景
TOP1:《金剛》
這隻為愛而戰的大猩猩是史上第一個,也是最經典的怪獸形象,自1933年誕生以來,金剛出現在數十部電影電視中,這部片子的視角效果現在看來當然是非常粗糙,但是在當時可是代表了電影特效的最高水準。其中的動畫、模型、定格拍攝技術影響了其後無數的電影,也開創了美女與野獸這種敘事模式的先河。金剛被翻拍了很多次,除了1933年的開山之作,公認最好的是2005年彼得傑克遜的版本,這種好是全方位的,劇本完整,特效到位,而且他沒有一味的炫技,而是著力把每個人物都打造的很圓潤,所以就算電影長達200分鐘,也讓人一點不乏味。
傑克遜在這個冒險故事的大框架下植入了一個戲中戲的設計,直到電影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安同學要被土著們燒死的關口,金剛才一點點的出來,先是震耳欲聾的聲音,然後露出了一點眼睛,最後才露出全貌,氣氛把握的相當出色。電影中有兩段戲非常精彩,一是勇鬥惡龍,二是在帝國大廈樓頂大戰人類機群,這兩處等於是將1933年版本中相應的橋段重新拍了一遍,但70年過去,視覺效果已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