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產動畫中也有一些作品打的招牌是中日合作之類的,不過這類中日合作的國產動畫大多數都是出口轉內銷的作品,就算是號稱日本製作質量也是慘不忍睹,而在今年的 7 月新番中臺灣和日本合作在日本本土市場推出布袋戲《東離劍遊紀》,第一話播出後日本以及歐美沒有接觸過布袋戲的網友對這部作品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而《東離劍遊紀》播出後在臺灣島內更是成為了網絡熱門話題,霹靂副總裁黃亮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部作品是臺日雙方通力合作的產品,並不是簡單的交給日本團隊去製作,甚至老虛最原始的劇本根本就沒法用是。
說起當初合作的緣起,主要是虛淵玄於 2014 年的時候,於臺北國際動漫節來臺參與籤名會,而在那次的展覽中,他參觀了同在動漫節參展的「霹靂奇幻武俠世界」,算是他第一次認識到霹靂布袋戲,據虛淵玄本人的描述是「大為震撼」,並且帶了一套 DVD 回到日本觀看。
而且虛淵玄並不是只是做樣子而已,他甚至還在看帶回去的 DVD 的時候,為了一位角色百裡冰泓的突然喪生感到錯愕,而發了 Twitter。
而黃亮勳本身也是虛淵玄的粉絲之一,有在關注他的 Twitter,發現了虛淵玄對於布袋戲表現出來的熱情,於是也就再度與虛淵玄聯繫,表達了雙方是否有合作意願的可能,於是虛淵玄再度飛來臺灣與他們就這件事進行討論,過程中他的反應也相當肯定,於是雙方確認了這個合作的意願。
虛淵玄第一版的劇本,其實是一部霹靂的支線故事
虛淵玄在日本的名氣很大,而且他個人也表達了意願樂於合作。乍看之下這個合作似乎水到渠成,但事實上不是這樣。
黃亮勳進一步解釋,表示布袋戲對於日本市場來說,是一種完全陌生的劇種。雖然日本有所謂的「人形劇」,不過兩者在本質上與文化上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一開始,虛淵玄是想要寫一部霹靂的支線故事的。」黃亮勳表示,當初雙方一開始敲定的想法是,虛淵玄來寫這部霹靂的支線故事,可以獨立發展但是又包容在整個霹靂的世界觀裡頭。
事實上,虛淵玄花了大約半年的時間,也將這整個劇本也都寫完了。
但是,霹靂的故事發展相當龐大,太過於複雜。事實上就算是在臺灣,一個從未接觸過霹靂布袋戲的觀眾來說,突然要融入霹靂的故事劇情中也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是對於日本這個對布袋戲完全陌生的環境。
因此,最後虛淵玄的決定還是砍掉重練。主因還是他們沒有把握日本觀眾能夠接受霹靂的故事。
虛淵玄決定寫一部全新的,完全針對日本市場的劇本。而且這個劇本情節要越簡單越好,因為這個媒材(布袋戲)對於日本觀眾來說已經是很陌生的,他們需要花時間來熟悉,因此故事本身就不能太複雜。因此必需要用簡單的故事,去帶大家一起來看一個沒看過的媒材。
「因此,東離劍遊紀基本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 RPG 類型故事,一群人一起結伴去奪一把劍,再加上保護公主的元素。」黃亮勳說明,虛淵玄覺得用這種大家已經習慣的故事,來帶出布袋戲這種形式,才會增加日本觀眾接受的機會。
這段決定的過程雖然黃亮勳說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從當初霹靂找虛淵玄接洽合作的可能,到最後雙方敲定決定拍攝東離劍遊紀,就花了一年的時間。
整個過程中虛淵玄當然毫無疑問是關鍵性的,但是虛淵玄本身隸屬於日本 Nitro+這間電腦遊戲公司的股東,他雖然身為劇作家,但還是需要獲得公司的支持。因此,雖然虛淵玄本身有意願,但是還是需要說服公司其他關鍵人物的同意。
Nitro+主要是一間以做動畫、遊戲為主的公司,或許外人會以為這樣的一間公司態度會相對的開放,其實不然。由於文化的特性,公司對於這種全新的議題顯得相對的保守。
「過去幾年日本推出的動畫內容,製作的題材大多是以現有的輕小說、漫畫為主的內容來發展,或是一些已經累積有大量觀眾群的續作,這些內容他們很容易評估成功的機率高低,很少有全新的原創故事。」黃亮勳說明,以布袋戲這種全新的媒材、全新的故事,這種新市場的開拓有太多的未知數,要說服他們去願意冒險其實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霹靂的團隊前往日本,或是日方來臺,雙方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在過程中,甚至雙方的合作到底能不能成功,就連黃亮勳自己都沒有把握。
最後能夠成真的主因,還是在於虛淵玄自己對於霹靂布袋戲的熱愛。在他大力的推動以及保證之下,日方基於相信虛淵玄的專業性,才得以敲定。
「東離劍遊紀製作委員會」的核心三公司
「事實上,這不是霹靂第一次進軍日本了。」黃亮勳舉例,在 2000 年在臺灣大獲成功的霹靂布袋戲電影版「聖石傳說」,當時他們就嘗試過進軍日本市場。
當時聖石傳說的票房亮眼,也累積了相當的口碑,當時的霹靂信心滿滿。而且他們也找了專業的聲優重新配音、針對日本市場後制,公司內部對於最後的成果也很滿意。但是,最後的成績只能說普通,還是推不動。
「當時聖石傳說是交給人家代理,畢竟人家只是把它當作商品在販賣。」黃亮勳說明。「我們也不懂日本市場到底喜歡什麼素材,他們注意什麼點,整個故事也都是臺灣的結構。」
而現在的東離劍遊紀是一種中日方面的緊密合作。當確定要合作後,日方就成立了「東離劍遊紀製作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包括了霹靂國際多媒體、虛淵玄所屬的 Nitro+、以及負責造型設計的 Good Smile Company 等三間公司。製作出來的東離劍遊紀的版權由三間公司共有,無論是臺日日兩地端所產生的利潤都是三方共享。由於是三間公司合資,一起拍攝這部劇,動用了三方的資源,所能產生的力道就很大。
而從作品的角度來說,東離劍遊紀的劇本是由虛淵玄所設計,劇中角色的造型設計是由 Good Smile Company 所負責,然後霹靂負責製作成人偶、演出、拍攝、後制。而在拍攝的過程中,整個製作過程都是與日方反覆溝通,獲得日方的確認才會繼續,因此整部劇可以說是針對日本市場量身訂做。
「離經叛道」的經驗,顛覆了霹靂團隊的思維事實上,這次中日首度合作的布袋戲拍攝過程,無論對於霹靂或是日方來說,都是一次合作模式以及觀念上顛覆性的大考驗。
「當初霹靂布袋戲在臺灣上演的時候,圈內人士就說過我們離經叛道。霹靂已經算是相當願意大膽嘗試,勇於創新的一群人了。」黃亮勳表示,但是,在這次的合作中,有些細節就算是霹靂的高層,也幾乎不能接受這種「離經叛道」。
黃亮勳舉了一個例子,像是這次的戲偶,是由日方設計,然後由霹靂製作。不過,日方繪出的純粹就是一個 2D 的平面圖,至於要怎麼把這個圖實體化成戲偶,還是要依靠工匠的巧思以及設計,表現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每一個人偶,他們都設計了五個以上不同的表現方式,然後由雙方來選擇要用哪一種來定案。
「像是這尊女性角色「丹翡」,就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黃亮勳表示。
如果平常沒有關注布袋戲的人,可能看不出來丹翡這尊人偶與傳統布袋戲偶有多麼「與眾不同」,主要就是在偶頭的設計上。
由於日方的角色設計,對於女性多半喜歡「萌化」,強調臉部可愛的特徵。「丹翡的臉部比例是完全不對的,而且你在布袋戲偶中,也不可能看到有角色的眼睛大的跟芭比娃娃一樣。」黃亮勳說明。
傳統霹靂戲偶女角:玉傾歡
不過,同樣需要適應的,也還有日方。
「虛淵玄一開始設計的劇本,幾乎不能拍。」黃亮勳說明,當初虛淵玄以動畫的邏輯來撰寫劇本,但是布袋戲與動畫還是存在有媒材上的差異。首先虛淵玄面臨到的問題,就是他的劇本中場景變化太多。
「在動畫中,場景的變化只要依靠畫師設計就好。但是布袋戲的場景是搭出來的,觀眾也需要花時間去讓眼睛適應這個場景,因此一集裡頭場景變化不會太頻繁。」黃亮勳表示,因此在虛淵玄的劇本中,有許多的場景都需要精簡。
其次還有對話的問題,在日本動畫中,有大量的對話來延續劇情的發展。但是在布袋戲中對話較少,因為戲偶臉部沒辦法做出微妙的表情變化,對話太多會讓觀眾覺得枯燥。因此,霹靂的戲中會用大量的動作場面來讓觀眾覺得目不暇給。在這方面,虛淵玄也花了一段功夫來調適。
劇中角色凜雪鴉,造型極盡華麗風格
與傳統霹靂布袋戲相比,「東離劍遊紀」更大的不同點在於拍攝流程。
黃亮勳表示,一般人可能不清楚霹靂布袋戲的拍攝流程,傳統的拍攝方式是,當一集霹靂布袋戲的劇本出來了之後,首先執行製作的是配音。先由專人依照劇本進行配音錄製,把整集的對話內容都做出來了,之後才進行實際的搭棚、實際戲偶的拍攝。
「一般人都以為霹靂布袋戲是先有畫面再去配音,但實際上是相反的。」黃亮勳說明:「其實這也不是只有我們,好萊塢的 CG 動畫也是如此,他們有些也是先配音再製作,因為他們要配口形。而我們的理由也是類似。聲音先出來了,才能配出那種表演的感覺,同樣一句話,依照語氣的不同,表演的動作也會不一樣,動作的頓點也不同。」
但是,日本動畫的製作流程又不一樣。日本的配音流程是需要畫面先出來,聲優再依照畫面來配音。就是比較趨於一般我們的印象。
那麼,東離劍遊紀在配音方面又是怎麼製作的呢?
「這部戲的製作過程比較特別,我們是由臺灣的聲優先配音,配音好製作戲偶的拍攝,拍攝好之後把畫面送到日本,再由日本的聲優去進行第二次的配音。」黃亮勳說明。
除了中日合作方面,黃亮勳另外說明,就算是臺灣方面的配音,他們這次也有不同的改變。
以前霹靂布袋戲的配音,全部都是由一個人在幕後配音,不管是男角與女角都一樣。因此,當年黃文擇有「八音才子」的美名,意思就是他可以一個人聲音演出多種不同的角色。
但是這次「東離劍遊紀」他們希望可以讓觀眾感覺更自然,因此「東離劍遊紀」中的所有男角還是由同一個人來配音,但是女角則由不同的人配音。
而東離劍遊紀的拍攝時間也比一般霹靂劇集的拍攝時間要長很多,以霹靂電視劇來說,工作團隊以一周的時間可以拍出 150 分鐘左右的內容。但是「東離劍遊紀」只有 13 集,每集半個小時,卻拍了一年的時間,可以說是以電影的規格在進行拍攝。
東離劍遊紀所有的後制、特效都是由霹靂旗下的「大畫電影文化」所負責,都是在臺北製作
與虛淵玄的合作過程中,黃亮勳表示虛淵玄是一個非常樸實的人,也非常專注,只想把事情做法,本身其實沒有太多其它的考量。尤其是在細節上,虛淵玄非常注重。
黃亮勳舉例,在虛淵玄的劇本中,沒有「為寫而寫」的拖時間環節,基本上每一個動作與對白都是有他背後的用意的。因此只要一個疏忽的話,就有可能扭曲了他的布局與用意,就必需要重新拍攝。
因此,在拍攝的過程中,要多方與虛淵玄確認,比方說一個角色說出了一句話,就要再三向他詢問角色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同樣一句話,他是以高興的心情說的,還是以其它心情說的,背後的真正想法是什麼?有很多真正的用意可能都存在劇作家的腦中,因此製作團隊就需要向他在三溝通,確保理解他真正的用意。
「如果沒有虛淵玄,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最後的夢幻組合。」黃亮勳表示,最終完成的東離劍遊紀,其中包括聲優、主題曲、配樂,都是日本團隊的一時之選,如果你是一個一般的公司,就算拿錢也不見得別人願意參與。這些都是靠虛淵玄本身的面子,動用了他本身的資源,才得以可能實現。
日後是否還有其它後續的發展可能?雖然霹靂方面是很期待日後還能繼續發展,虛淵玄本人也很希望能有繼續的可能。但是日本非常保守,都在等待看這次合作的結果。因此,黃亮勳表示,一切都得等到這次東離劍遊紀在日本最後的成果,才能評估是否還有後續發展的機會。
不過,霹靂這邊也由過程中學習到不少的經驗。其中像是過去霹靂的內容都是完全自製,所有的內容、製作都是自己關起門來進行,內部一條龍的作業把整齣戲完成。
而這次,前期、企劃製作都是與日方合作進行,這些是霹靂過去沒有的經驗。他們也學習到日方嚴謹的作業態度與流程。雖然過程中可能有點在細節上近乎嚴格,但是最終的成果還是讓大家都能滿意。
黃亮勳表示,好的創意或許就是需要在不斷的震撼與矛盾之下產生。他又再度提回「丹翡」那尊女偶,那個離經叛道的造型,甚至連霹靂的董事長(黃強華)都不能接受。不過,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尊重日本的意見,相信日本的選擇。
原因就在於他們體認到,這是一次臺日的合作,需要相信的當然是日方的專業判斷。
在創意以及創作的道路上,就算是像霹靂這樣擁有歷史的公司,一樣應該接受不同創意的考驗,嘗試看看。
「合作,就是為了產生火花。」黃亮勳對於東離劍遊紀做出的改變,這麼解釋,「如果我們還堅持己見的話,那我們就不用走出臺灣市場,自己關起門來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