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
去年《乘風破浪的姐姐》(下文簡稱《浪姐1》)高開低走有些令人失望,連帶也影響了觀眾對《浪姐2》的期待值。但筆者還是「口嫌體正直」,節目一播出第一時間就追了,並且竟然幾乎是全程姨母笑看完。或許不能怪我花痴,只能說好多姐姐實在是又美又可愛。
《浪姐2》海報
30個姐姐
其實從《浪姐1》到《浪姐2》,身邊都有朋友在討論一個本質性的問題:做這檔節目有沒有價值?這檔節目到底是立志於打破外界對女性的種種偏見,還是它只是在吃「女權紅利」?節目裡的姐姐都是漂亮、有錢、有地位的人,她們所追求的「三十而弈,落子無悔」,與普通女性到底有沒有關聯?節目是不是「不及物」的?
對《浪姐》持反對態度的人,可以從許多層面批評這檔節目的不完美。譬如在很多細節上,這檔節目本身也有些世俗、勢利。《浪姐2》首播超過4個小時,30個姐姐,但她們分配的鏡頭卻很不均等,有地位、有話語權、有綜藝感的最多,那些原本籍籍無名的姐姐,到了節目裡鏡頭還是少得可憐。
但我們要明確這樣一個前提:我們批評這類女性節目的不足,都不妨在支持它們存在的前提下進行;因為當下的世界裡,女性依然是弱勢群體,任何願意吃「女權紅利」的節目就歡迎它們來吃,女性至少多了平臺去表達一些什麼。很多女性綜藝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正面解讀的話就是,哪怕自損八百,它也殺敵一千。因此,對《浪姐2》,我仍舊是持歡迎態度的。我們知道它仍會有很多保守的地方,但我們更看重的是:相較於其他節目,它突破了什麼?它給女性——哪怕只是一部分,帶來怎樣有益的啟示?
《浪姐2》裡,我們可以看到女性超越年齡、超越外在種種指標的自在、自我;也可以看到女性個性上的美,並不會隨著年歲增長而折損消逝。前者譬如那英,後者譬如楊鈺瑩。
她倆真的是《浪姐2》裡的綜藝擔當,都是大前輩,個性截然不同。那姐就是大喇喇的,心直口快地說一些不那麼中聽的大實話,「好氣」又好笑。譬如不認識後輩,直接就問,「你們倆誰」。
那英:「你們倆誰?」
「看不慣」有個姐姐表演有些「油膩」,吐槽起來也是毫不留情。
那英模仿某個姐姐的表演
自己跳舞不太行,看著其他姐姐跳得好就得表揚別人,表揚到後面她也乏了。
那英表揚「乏了」
那姐的底氣,一部分或許來自於她的江湖地位,但這種反凝視、反套路、不盲從的颯爽,也是一種少見的、有個性的女性態度。
楊鈺瑩的美,看似是那種很傳統女性的可愛,實際上又有不同。因為她的可愛並不是專為了給某部分人(男性)看的,或者去迎合某一部分人,而是她的個性就是簡單又純粹。她是姐姐們的「誇誇」擔當,能夠看到每一個人的美,不吝於溫柔的讚賞與鼓勵。這種永遠的甜美,亦是女性美之一種。
楊鈺瑩「賞花」
沒有誰能規定女性就應該是怎樣的個性,或者女性什麼年齡就應該是什麼樣的。「女性」「年齡」只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不是對女性的外在束縛。
之前有人質疑,姐姐們如果要證明自己,為什麼非得成團?其實成團只是一個形式,節目只是借成團,激發姐姐去學新的東西,去比拼去趕超,去接受不那麼讓人愉快的評價,去尋求突破的可能。這尤其鮮明地體現在沒什麼人氣的姐姐身上。
《浪姐2》來了不少曾經沒那麼紅、而今更不紅的姐姐。譬如《超級女聲》第一季的冠軍安又琪,就被製作團直接質疑「高開低走」;《快樂女聲》的冠軍江映蓉,也被批評「套路」;演員湯晶媚出演了幾十部作品,但觀眾知道她的不多,她直言,「其實像我這樣不會被人看到的30+的姐姐挺多的」。
江映蓉被批評
她們的困境恰恰說明了:女性的身份並不意味著某種優待,姐姐們想要贏得什麼,需要她們自個兒去爭取。
姐姐裡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是媽媽了。演藝圈的常態是:結婚生子對女明星的影響很大,從此走下坡路的居多,但對男明星的影響小得多。成為爸爸的男明星出來工作,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得出來賺奶粉錢嘛;但如果是成為媽媽的女明星出來工作,面臨的壓力就大多,人們會議論:孩子那麼小就出來工作,太自私了。
我們總是更天然地聯想到一個女性作為「母親」「妻子」的那一面,而忽略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自身的意志和追求。胡靜的採訪特別有代表性:大家以為她嫁了富豪了又出來工作,是不是生活不幸福、感情不穩定或者家裡缺錢了。但女人就不能只是想工作嗎?
胡靜談女性身上的標籤。
所以看到那麼多成為媽媽的姐姐們,還能在舞臺上閃閃發亮地唱啊跳啊,對《浪姐》這檔節目有再多怨念,也能暫時原諒它。
《浪姐2》開篇不錯,對它更大的期待是,它能夠避開《浪姐1》掉過的所有坑。《浪姐1》毀在賽制上。姐姐們拼命去迎合賽制,一個個被迫「颯」「燃」「炸」「少女」,美得千篇一律。這一次《浪姐2》賽制上終於改過來了。姐姐們分為兩個組,她們將會以守擂方和挑戰方進行五對五的同首歌曲競演。同首歌曲比拼,評分標準也就公正多了。
《浪姐1》還有一大問題,話題營銷過猶不及,各種小片段帶上點聳人聽聞的字眼就承包熱搜,刻意製造姐姐們之間「宮心計」的效果。這也帶偏了粉絲心態。想當初節目開播時,姐姐的粉絲都是佛繫心態,還一度打出「拒絕battle集結愛,聯盟應援最有愛」的口號。結果節目各種剪輯操作、熱搜營銷,讓粉絲之間撕得昏天暗地。話題是有了,但節目變質了,嚴重影響看節目的心情。
但願《浪姐2》不要忘記初衷,能夠多多呈現姐姐們之間的情誼。像董璇唱歌陳妍希心疼落淚,這種女人懂得女人的感情不很美嗎?需要女人去鬥爭的東西太多了,就不要再渲染女人之間「扯頭髮」式的鬥爭了。
董璇唱歌,陳妍希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