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2020年的好劇、好電影真是有點少,影視劇裡也總是充滿了喪喪的味道;
我們真的很需要一部絲滑流暢的「爽劇」來治癒我們受傷的身心……
這不,網飛的新劇《女王的棋局》後,改名為《后翼棄兵》終於上線,
由目前好萊塢最特別的少女演員安雅·泰勒-喬伊主演,
一位眼距過開的天才少女,一個孤兒,一步步過關斬將成為世界頂級棋手的故事。
《后翼棄兵》根據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改編,
這個成長故事探索了天才背後真正的代價,目前該劇在豆瓣上,更是獲得了9.2分的超高口碑評價。
20世紀50年代末,年幼的貝絲哈蒙被遺棄並託付給肯納基州一家孤兒院,
只有8歲的她就已經在地下室與校工的對局中展現出了驚人的西洋棋天賦,
被家庭拋棄、在孤兒院的孤寂和迷失、只有黑白的棋盤能帶給她榮耀和生存的意義;
她對西洋棋有著與生俱來的柔情和熱情,她決心打破男性主導的西洋棋界建立的傳統界限。
縱觀影史,關於天才的影視作品總是讓人令人無比著迷,
因為人人都渴望成為天才,可以逃離平凡生活的無趣繁瑣、重複和卑微,被世人欽佩,
但與驚世駭俗的天賦相伴而來的,必定是命運的無情暴擊;
而那些暴擊卻都是普通人領略不到的天才的掙扎與詩意人生。
《模仿遊戲》、《萬物理論》、《美麗心靈》、《社交網絡》……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的孤獨、精神分裂、瘋狂充盈,不被人理解的感情世界……
這些關於天才的作品,每一部都有一種讓人嚮往的近乎瘋狂而原始的生命力,以及燦爛的天賦。
而在這個時代裡,
關於女性主義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但是關於女性天才的故事還是少之又少的。
而比如《權力的遊戲》的各位「女領導人」們,
她們基本都是家庭出身,決定了自己必須要成為權力遊戲的女主角,
《傲骨之戰》裡的戴安,也是社會工作、生活壓力之下,不得已站出來「重新洗牌,再戰一局,重新人生。」
2018年,還有一部講述女天才指揮家的電影《指揮家》,
但是,這部電影裡的女主角努力大於天賦,並且有著性格缺陷;
畢竟天才如果光有天賦可不夠,她的天賦還需要讓世人所知道。
而美劇《后翼棄兵》可以說是一部「完美」的女天才成長之旅,
流暢絲滑,即使是天才,也不是孤軍奮戰,即使是天才,也難免遇到困境和迷茫,
天才並非一人前行,她也有引路人、經紀人、朋友、知己、甚至是路人,都是她成功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存在。
然而,遇到困境的天才,想要破解困境,她幫手永遠都只能是自己,
認清並且珍惜自己天才的身份,找到自己堅持下去的目標,天才的故事似乎就應該是天馬行空、普通人看不懂的,
但《后翼棄兵》不是這樣打造的,它切入的角度既獨特又能讓給觀眾產生很好的共情。
在黑白棋盤上對戰時的貝絲就有一種天才的堅毅和敏銳,
而更讓觀眾們覺得新穎的是:整部劇都是對於貝絲視角的展開:
就好像用聰明人的視角在看世界,基本上完全顛覆了以前大女主劇的觀影經驗。
沒有影響正業的情感線,女主角的性格疏遠淡漠;
不拘泥一方天地和小情小愛,從8歲對象棋產生興趣時,主動大膽的要和校工學象棋,
一生有過愛情、也嚮往過親情、被菸酒和藥物這些身外之物影響過,
但自始至終的是,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西洋棋事業。
這頗有一種以聰明人的視角來看視覺的感覺,
沒有過分的情感波瀾,沒有編劇們硬要塞給她的女人們的煩惱,
沒有被男人騙、沒有被男人濫情、甚至沒有固定的男朋友......
缺錢了咋辦?
和被丈夫拋棄的養母合作起來,利用自己的西洋棋天賦去參賽,贏獎金,
買衣服、住酒店、吃高級飛機餐、飛不同城市參賽順便旅遊;
用自己的天賦去搞錢,並且贏得名聲,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作為天才棋手的女主角,
從8歲小孩出場到成為頂級棋手,她一直都有一個信念,一個天才的堅毅和執著:
西洋棋才是支撐她的全部~
即使有愛情的波瀾、喪母的痛苦、對菸酒藥物成癮,
但是她沒有深陷其中,短暫的沉寂後,要做的還是再次出發,
就連短暫打倒的自己也是自己的心魔,而不是結婚、生小孩、懷念一下愛情的味道這樣的「外在力量」,
發現問題、解決難題、戰勝對手,這就是她需要做的一切。
想要成為世界頂尖棋手,去俄羅斯參賽怎麼辦?
白天下棋,晚上學俄語,真是應了那句話: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努力去做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
這就是聰明人的人生視角,儘管也掙扎,但遇到的都是好人,
因為聰明,有太多次機會,人生都可以走向悲劇或者俗套的狗血,但是沒有,作為棋手,一切都是為了贏,
看多了那些情情愛愛、膩膩歪歪,搞事業還要被感情弄得一團亂的大女主,
這位天才棋手貝絲的聰明的成長,讓我們看到了天才的另一種可能性。
而更可喜的是,劇裡每一位天才身邊的普通人,也是成就天才不可獲缺的因素,
甚至我們的貝絲正是因為他們才熠熠閃光的,
天才的成功不是悲壯的「雖萬人吾往矣」,而是友情、親情、知遇之恩、甚至對手的惺惺相惜造就出的。
劇裡養母的設定也非常有意思,
被丈夫拋棄毅然和女主角一起開創事業,成為女主的經紀人兼親情後備;
現實很溫暖,沒有一味向養母索取愛和金錢,反而是相互成就,家庭主婦也可以利用勤儉持家的能力成為經紀人;
而天才少女棋手既給了養母經濟支撐,也獲得了久違的母愛和支持。
在貝絲人生中的第一次棋局比賽中,她遇到的對手是一位溫柔的女孩,
即使對方不是高手,但是卻毫無保留的教會了她如何贏得積分、用棋鍾,
在貝絲的第一場終極對決碰到姨媽降臨時,也有著溫柔的鼓勵和共情,
普通的人生與天才相比,也非毫無意義,沒有他們的支持和溫暖,天才無法自我成就;
天才成功的部分裡,也有普通人的善意和支持。
最讓人動容的一定是那個地下室裡對著好奇的貝絲提出建議的老大爺:
「我們來下一盤棋!」
是他引導她直接開啟了天才女棋手的西洋棋世界,
也是他五美元的支持,直接開啟了貝絲的第一場比賽,進而過關斬將成為全世界冠軍,
即使是只能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裡下棋的校工,也可以是天才的啟蒙老師。
這就是《后翼棄兵》的聰明和憐憫之處;
聰明的點在於女主角沒有滑向作為女性天才「必須」要面對的那些俗套的困境,
而是在短暫的落入谷底後,永遠清晰自己一生追求的方向:西洋棋冠軍。
而那些天才身邊的平凡人也同樣有著熠熠閃光的意義,
地下室裡的啟蒙老師老大爺、被丈夫拋棄卻帶著毫無血緣關係的女主飛遍美國參加比賽的養母,作為手下敗將卻支持自己的棋手,
還有那個願意拿自己讀法學院學費「豪賭一場」讓女主角參加比賽的女閨蜜。
如果一場競賽註定只有一位勝者,那麼餘下的「失敗的人」在為了什麼而下棋呢?
如果天才只是平凡大多數的唯一一位,那麼普通人又為什麼活著?
除了贏之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下棋的意義:
排解孤獨、熱愛、交際,甚至是成就對手,
西洋棋屬於俄羅斯頂尖棋手,也屬於孤兒院的地下室的孤獨老人,它並不只屬於那個最後拿到世界冠軍的王者,
而作為平凡人活著雖然沒有天才那般耀眼,但也有自己的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