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董潔在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重新演繹了《父母愛情》。
董潔要在短短的40分鐘內演繹少女、中年、老年,對演技的要求難度頗高。
不過從現場的氣氛來看,董潔的演技還是很有分量的。
只是但央視死亡鏡頭的拍攝下,演「少女」那段的時候會有些跳戲。
相比「冷清秋」時期的董潔,她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臉上的脂肪已經失去了飽滿感,面部的線條也直線了許多,眼袋、法令紋、嘴角皺紋,都很難掩蓋住了,再加上這齊劉海雙馬尾的裝扮,就更反襯衰老了。
很多觀眾也在評論區表示,因為氣質風格的衝突反襯了衰老,簡直關注不到董潔的演技了。
所以說啊,在形象上,現在真是變得越來越難了。
因為我們的認知提高了,處理信息的能力變的強了。
過去我們能處理的信息很單一。比如,小時候看長黑長直就是女神,短頭髮就是假小子。
(現在長短髮不再雌雄程度的標準)
也很難同時處理長相、穿搭、場合等綜合信息,只要穿上了流行的、鮮豔的、特別的衣服就足夠好看。
(當時看覺得很洋氣,現在看很土?)
但現在的你,看明星穿搭都會挑毛揀刺了,動不動就覺得搭配怪怪的。
同時你也更容易被別人發現搭配的衝突矛盾了。
如果你認為打扮自己就是「我喜歡就好」,那麼可以按照喜好進行穿搭。
如果你認為你的形象是要與世界交互的;
那麼這裡給大家提供以下3點逛街意見,能夠提高你的購物精準度,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認為這是逛街前的必須的要給自己的「洗腦」。
我覺得很多姑娘不能「踏實」地變好看,是因為沉浸在美圖世界裡不能自拔。
明星、博主、抖音刷多了,認為皮膚就應該是零毛孔無暇的、身材就是那麼纖細紙片的、時尚就是那麼隨意自然的。
但是往往你看不到背後的那些現象:優秀攝影師找的角度、P圖師根據衣服能調整顏值、色彩、光線,濾鏡的質感等等。
(有下頜角和沒下頜角來配造型)
你用製作後的圖片效果直接對標鏡子中的你,其實是自己找「不自在」。
我們做的每期素人改造,都會收到一些留言:不夠驚豔、不夠時尚、穿的中規中矩…這些評論者對比的是誰?是專業的模特、博主。
(圖片來自網絡)
忽略了素人的起點,忽略了她們沒有鏡頭感、沒有訓練過的展示力,充其量就是能不緊張的看鏡頭而已。
(素人改造對比,全靠抓拍)
如果腦子裡有這種「不現實感」,就不允許自己改變小一點,慢一點。
就會不由自主追求被誇大的、不現實的結果。
整容就想「大改」;化妝就想「變臉」;逛街就會忍不住買那些「扎眼貨」,追求出眾效果。
記得,你接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被「誇大」的結果。
回到現實中去,環顧四周吧,每個人都是有大大小小的缺點,老天爺賞飯吃的只在極少數。
(明星的理想和現實)
「我為什麼那麼努力了還沒有她們美?」因為你理想的自己是個「虛擬人物」!
能踏實下來,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會攢一個大驚喜。
我們總是喜歡看終點,而忽略自己的起點:
150斤想顯瘦,最多看起來像130,但是你卻想看起來像100斤;
155想顯高,能看起來像160,你卻想像170;
素人改造經常有人留言:你們選的素人底子其實都好,有本事你們選個鳳姐那樣的,能變驚豔才是本事?
(確實底子好,希望你也能發現自己的好底子)
我們憑什麼就能擁有這種本事?我們是神嗎?比起點的自己好看一些,前進100米不好嗎?
(追求P圖般的變化效果,現實中難以實現)
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起點,比過去的自己好一點,像挖掘寶藏一樣的挖掘自己,一路上會充滿驚喜。
確定好自己的起點,還要評估自己當下的能力也很重要。
當下能操作什麼,能駕馭什麼?
素人改造經常有人留言:頭髮不是扎就是披,妝容太簡單、衣服太基礎了…
留言者除了「不現實感」,還有就是忽略了「現實中的能力要求」。
小九老闆都覺得手殘
做素人改造是為了讓大家看到自己改變的可能性,並不會運用一些「超標」的打造手段。
比如吹一個時尚的多層次的髮型,可是你現實中能操作嗎?
一個複雜精緻的妝容,你早上能早起一小時嗎?
衣服的多層次疊穿混搭,你當下的自信度能駕馭嗎?
素人的變美,是要貼合「當下可操作的」,如果在素人改造裡看到髮型就想到自己手殘搞不了,看到衣服就覺得穿不出去…
就會覺得變美只能「大跨度」才有效果,就會喪失希望。
(改造前後,妝發穿搭的實際可操作性)
所以現在的你是怎麼樣的?
可能時間不夠用的,自信度不夠高的、妝發等技術還不夠不到位的等等,各種各樣的短板。
那麼逛街就別選搭配難度大的衣服,看起來就很特別的那些衣服。
選基礎好搭的,配戴些小絲巾、耳飾等增加細節感。
給自己一個成長的周期,隨著起點不斷地前移,會越變越美,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我有一個作業是:「復盤自己的衣櫃,找到你的購衣執念」。
很多同學復盤完以後扔掉了很多衣服,甚至清空了整個衣櫃,覺得自己從來沒為「現實需求」買過一件衣服,都是被執念綁架。
什麼是執念?
找找你服裝的相似性:
比如衣櫃裡都是「繁複花哨」的衣服,你就可能有出眾扎眼的執念;
衣櫃裡都是深色樸素的衣服,你有怕被別人關注的「執念」。
(可愛女人執念?)
通常來講:
長相成熟的容易有「顯年輕」執念;
長得硬朗的容易有「女人味」執念;
長的女性化的又容易有「帥酷」的執念。
就是缺什麼補什麼,但這種粗暴的「補」是毫無營養的,是製造衝突的根源。
(長相硬朗的可愛女人味執念)
看看你的衣櫃,是不是因為胖,都是黑色深色的衣服;因為矮都是厚底鞋?
「遮缺」是大部分姑娘的執念,而忽略「揚長」,比如一定要顯高嗎,矮的可愛展示過嗎?
一味的被執念綁架,你會錯失了自己的「立體面」。
(擺脫執念才能看到新自己)
當你警惕了這種執念,你才能「發現」你平時看都不看一眼的衣服,你才有可能去嘗試它們,找到自己的驚喜感,看到自己的多變。
以上,就是我給女孩子當下的「逛街建議」。
其實就是幫我們認知形象不再只是妝容、髮型、穿搭的組合,而成為一個系統。
需要我們認真的、踏實的了解自己,了解妝發服飾的特性。
找到底層公式,敞開自己,活出自己的豐盈美好!
最後,送給你一段話,希望你能喜歡自己,此刻出發,跨上戰馬,披荊斬棘:
「此時彼時,世界是流動的,不要給自己下一個結論,說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像寶藏一樣的挖掘自己,像對待正在成長的孩子一樣,耐心一點對待自己,覺察自己,允許自己,哪怕別人發現不了,也能為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