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RE TV 獨家原創視頻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期一檔火熱的 Hip-Hop 綜藝節目 ——《中國新說唱》,無論你是否關注,應該能在網絡上時常看到不少關於這個節目褒貶不一的評論。從去年開始,Hip-Hop 就被越來越多人所接觸,整體上看 Hip-Hop 文化在國內似乎迎來了普及化的上升期 ,但由於節目的綜藝性,使得多數人難免只從流行和娛樂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文化,可以說,進一步理解和喜愛的還只是小眾,這一點,可以從一首歌的熱度中看出…
在上周,《中國新說唱》迎來了淘汰選手的復活賽,在爭奪復活名額的六人中,李佳隆在其中略顯 「特殊」 ,因為他既沒有周湯豪、王閃火、艾熱這三位將比賽進行到後期的選手熱度,也沒有小青龍在上一季就積累的人氣,更不像滿舒克在節目前後都不低的知名度,可以說,李佳隆能站在復活賽上,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和前面幾位相比,畢竟也是個新人。
(圖片來源:sina)
提到李佳隆,就不得不說他和艾熱在節目中表演的單曲《星球墜落》了,這首歌不但火遍整個網絡,更是時常霸頂各大平臺榜單的前三,因為復活賽的名額是網絡上進行的投票制,《星球墜落》背後的人氣和熱度相信也給李佳隆帶來不少的支持。但這也為他帶來一個問題,走到哪裡,都被貼著這個標籤,甚至人們只知道這歌但卻喊不出他的名字…
不可否認,兩輪節目推動了大眾對 Hip-Hop 音樂的接觸,但從這樣的現象來看,我們是否可以設想,在節目開啟的 Hip-Hop 大門下,絕大部人對這個文化的認知還只是淺層的呢?因為缺乏認知,大眾是否還只是停留在注重歌曲流行屬性的心態、審美來對 Hip-Hop 音樂作出評價呢?
為探討這個現象,我們便採訪了這個話題的主人公 —— 李佳隆,同時作為比賽中的 「黑馬」 ,又是當下實力和人氣兼備的新人 Rapper ,他的視角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JelloRio 李佳隆
Rapper(出人頭地 OTTNO)
「除了《星球墜落》,我還有很多好作品」
此前的一些頭盔定製作品(以上圖片來源:張東輝)
你在節目裡 「再次復活」 ,從離開到再次站上這舞臺上,心態會不會不一樣了?
李佳隆: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把這個比賽看得比較重要,但當我被淘汰時,我內心平靜了很多。看得太重要反而會丟失原本最純粹的東西,所以後面又回歸到了自己想要的很隨意、平靜的狀態裡面,這樣我才能去思考更多的東西。
《星球墜落》是你節目裡最大的 Tipping Point(爆發點),到現在還佔據著一些排行榜的前三,「一夜爆紅」 這種感覺雖然值得高興但其實很危險,在這之後有沒令你產生過什麼危機感?
李佳隆:其實我就比較擔心聽眾不是為了聽我的東西而聽那首歌,怕別人不是想了解我這個人而去了解那首歌,但其實我還有更多的作品,不只是《星球墜落》。而且無論我走到哪,有人把我認出來後說的都是 「那個不是什麼《星球墜落》嗎?」 或者我去買鞋買衣服時,店員就會在店裡馬上把《星球墜落》放出來,這樣做反而讓我越聽越煩了,我也在不停做新的東西,也希望大家可以多聽我其他的作品。
有人認為說唱文化 「不該被商業,需要保持在地下才有魅力」 ,有人認為 「文化發展和普及則需要更多方面的力量」 ,作為過來人,你有什麼感同身受的嗎?
李佳隆:我覺得就當今的說唱圈,商業肯定是必須的,畢竟說唱歌手也要吃飯,重要的是看你從哪方面做,就比如我,雖然我也平時也會接一些商業活動,但我會挑選哪些是對的哪些是正的,並不是什麼都會接,這個是文化的推動所需要的,包括國外也有這樣的狀況,不然的話是不現實的。其實我也不喜歡 Hip-Hop 總被娛樂消費,但這個文化突然在中國大火,難免有人把這個東西當成一個娛樂的點去看,這種狀況的轉變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包括商業也是,雖然我也覺得很多商業 Hip-Hop 看起來都有點土,但後面懂這個文化的人肯定越來越多,所以以後的發展還是好的。
「作品的首要就是滿足你自己」
你怎麼看待狗哥不久前在節目上與各位 「音樂平臺大佬」 評審意見不一的說法?
李佳隆:作品的首要就是滿足你自己,我每一首歌就是從自己出發的,寫的都是自己所經歷的,不然會看著很假,所以我是認同狗哥的,對於說唱歌手而言,必須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經歷過的以及想說的,說唱歌手有他自己的審美、自己的風格,合適你就聽,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市場和流行,所以我肯定不會為了取悅大眾而去創作。我出一張專輯的話,十首歌裡我至少有七首是我自己想表達的,另外三首歌我才會稍微偏向於大眾,但也不會寫自己不想寫的東西。
作為 z 世代的年輕說唱歌手,《中國新說唱》的 「新」 字,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李佳隆:我覺得是國內說唱圈子裡的一次革新,因為整體的格局已經在慢慢改變了,其實說唱更新換代特別快,尤其是風格這一點。所以 「新」 這個字意味著在國內大家都會慢慢的去喜歡這個文化、去聽這種音樂,但我也不希望大家盲目的去聽某一種風格,就比如目前多數人只聽《星球墜落》,不過我覺得大家的審美也會慢慢的打開。
節目裡總是營造出一種新一代 Rapper 和 OG Rapper 的對抗情緒,包括他們的音樂風格,這兩者在你看來是存在很強烈的對抗嗎?還是可以並存的?
李佳隆:我覺得是並存的,其實我跟節目裡的前輩們關係都比較好,因為我願意去接觸他們接觸的東西,甚至他們的風格和我這種新一代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後還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這是非常有趣的。
「淘汰造就一個《特別》的李佳隆」
(圖片來源:《特別》MV)
節目後你一直也保持著新的動態,聽聞你要發布《特別》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介紹一下?
李佳隆:《特別》寫的就是我參加比賽之前和淘汰之後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和改變。我想表達的是,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這不分你在做什麼,但只要你堅持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樣就是特別的。就比如說我在創作,並且堅持,只要我熱愛,其他的都無所謂,能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那我做出來的東西也是特別的。
《特別》MV 封面(圖片來源:網易雲音樂)
李佳隆-《特別》MV
《特別》中歌詞:「所有的都來的可貴,清澈得像平靜的水」 聽上去蠻意味深長的,對於你這樣的年輕 Rapper ,這兩句歌詞是怎麼被啟發而出的?
李佳隆:第一句是我想表達的是一種感恩,對於節目的感恩以及對所有支持我的兄弟們的感恩,第二句表達的是我被淘汰後平靜的內心,因為我覺得我得到的也夠多了。
(圖片來源:weibo@JelloRio李佳隆)
「精粹的東西就融入自身,不好的就甩掉」
再聊聊你自己,你開始做說唱時是否有受國內或國外那些音樂人的影響?
李佳隆:最開始做說唱是我讀初中時,如果周杰倫算的話,那他也算一個。那時我爸經常看 NBA ,我就在裡面聽到一些說唱,雖然現在已經記不起名字了,但聽起來非常有節奏感,我就很喜歡,後來家裡買了新電腦,我就在網上搜了一下 「說唱」 ,當時聽的還是比較新的,比如 Eminem 、Jay-Z 這些,之後就聽得越來越多,到了高中,我就開始嘗試寫歌,然後發出來,雖然當時沒有幾個人會去聽,但我也一直做到了現在,稍微有了一點小成就。
國內音樂人的話我覺得有分四川和重慶,比如說唱會館以及 GOSH ,這些都對我有影響。國外的話就是 Chris Brown ,他的 R&B 風格很影響我,致使我去刻意的玩這種風格,去尋找那種感覺。我的特點就是,我會把喜歡的東西進行學習再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甩掉,只會有精粹的東西融入在我自己的風格裡面。
很多歌都是你一人包攬了所有的事情,所以你對自身音樂的要求其實有著很強的把控意識?能這樣理解嗎?
李佳隆:我很早就去錄音棚錄歌,但那時覺得錄音棚錄歌的錢很貴,結果錄音的人還不懂你的想法,那我還不如全都自己來弄,這樣的話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我覺得這樣創作效率是最高的。
(圖片來源:weibo@JelloRio李佳隆)
從新人的視角來看,節目出來之前和之後國內的 Hip-Hop 場景差異是什麼?對你自己有何影響?
李佳隆:首先就是聽的人越來越多了,大眾會慢慢的去接受這個文化,這一點是好的,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大家也開始盲目的去追隨某一種風格,比如說 Trap,這一點在去年尤其明顯,其實說唱還有很多風格,我覺得都挺有意思的,比如 Old School ,都是值得大家去喜歡的,不過今年懂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其中的差異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我依舊做自己。
Hip-Hop 是一個需要 Dig 和傳承的文化,同時也需要不斷適應正在改變的時代。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李佳隆:這就相當於平常我做歌的方式,我會把新的東西融入進去,老一代的精神和風格我會 Respect ,但我還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覺得有意思的話同樣也會把老的東西傳承下去,這得分情況吧。至於 「適應時代」 我也是一半一半,我會堅持自己的風格,但也會去聽一些新的、有意思的東西,去尋找新的感覺,但肯定不會因為去適應時代就把以前的東西全都拋棄掉,而是一直不停的積累,更不會止步於此。
你不久前發布了新單《墜落》,整體風格有些 「言情」 ,說說這首歌的故事?
李佳隆:我是在家裡創作的這首歌,當時我女朋友就在我身邊,這種甜蜜的氛圍給了我靈感,我就趕緊寫下來然後錄,她就在一旁聽著,我也不停的尋問她的意見,相當於是我們兩個人的一首情歌。
有些 Hip-Hop 藝人會把自己打扮的很 「拿樣」 ,有些只是簡簡單單的 「樸實」 ,你是屬於哪種?
李佳隆:我大部分的關注點都是在創作上,所以很少會去關注這些,也不會在意什麼名牌,主要是好好做歌,但也不是說我屬於 「樸實」 ,有錢的話就另說了,哈哈。
你和出人頭地籤約給你帶來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在你看來廠牌在 Hip-Hop 場景中起到的作用有哪些呢?
李佳隆:首先變得更加成熟了,會顧慮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也開始得去面對一些壓力,其次就是微博、網易雲等更多粉絲的關注。當然做歌的心是永遠不變的,還是像以前一樣做歌。廠牌就是一幫兄弟在一起玩這個文化,也因為文化走到一起,互相欣賞,互相支持,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
(圖片來源:weibo@JelloRio李佳隆)
就像文章開頭講到的,兩季的節目無疑起到了廣泛的推動作用,可是大眾通過這個媒介去接觸 Hip-Hop 文化的同時,大多數人可能也止步於這樣的 「接觸」 。對於國內聽眾來說,Hip-Hop 屬於舶來文化,初期只是淺層的接收也是無可厚非的,《星球墜落》成為網絡 「爆款」 的現象,多多少少也說明了文化在生根發芽之前大眾所呈現出的從眾心理,更深入的理解和判斷還並未形成。
李佳隆採訪中也提到,購物時被認出、會被以播放《星球墜落》「受禮」 ,雖說此舉本身無錯,但是否也一種文化被 「娛樂化」 的體現呢?沒有歌手願意一直吃一首熱單的老本,歌手和作品之間的影響也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李佳隆在借用《星球墜落》得以大火後,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接踵而至的更迭越來越多的作品,這是一個積極的例子,採訪中他也希望,聽眾能在聽完《星球墜落》之後,去了解他更多的作品。
Hip-Hop 音樂在表達音樂人自身的同時,它所帶有的創造性和給予聽眾獨立思考的空間,是它所帶有的獨特魅力。《中國新說唱》就好比是一扇大門,讓大眾有了接觸 Hip-Hop 的機會,並以綜藝選秀的方式增加了 「娛樂性」 ,從而獲得大批關注,從中讓《星球墜落》這樣的作品能得以大火。可是,絕大部分的人也只是站在了 「這扇大門」 的門口,願意踏進裡面,對文化有更進一步理解的人,目前還是極為少數吧。
欣慰的是,在綜藝世界浮躁的 「追星效應」 現象中,李佳隆作為 Hip-Hop 新秀,還是通過作品的方式來贏得大眾的關注。
(圖片來源:《特別》MV)
作為聽眾,我們需要做的就更簡單了,當你在檯面上接觸到某一首熱單(不論國內外)的同時,也不妨去試著了解更多的作品,以及背後的人、事和文化背景,不然,待《中國新說唱》或《星球墜落》的熱潮褪去,這就又顯得像一陣風一樣,吹完就算……
作者: Stan
攝影師: liuyuanquan、seekwhite
後期: liuyuanquan
熱門內容
點擊以下圖片查看
90 年代真正的美國街頭風格,到底指的是什麼?
Logo 小到看不見的 Supreme 聯名,還有人願意買嗎?
熱銷的它真的集輕量、防風、防水於一身嗎?
Advertising:ad@nowre.com
Marketing:info@nowre.com